-
公开(公告)号:CN102241598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110135298.3
申请日:2011-05-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7C225/24 , C07C221/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抗癌功能的大黄素衍生物的合成,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单羟基二正辛基大黄素季铵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单羟基二正辛基大黄素季铵盐,其制备方法是以大黄素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合成反应制得。本发明的大黄素衍生物对肝癌HepG2、胃癌BGC、胃癌AGS等3种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41433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165627.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分别将熊果酸、索拉非尼、吲哚菁绿溶于良性溶剂中,分别得到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混合得到溶液D,再将适量溶液D滴入到二次蒸馏水中,随后超声处理,再用氮吹仪吹干良性溶剂,得到纳米药物‑1水溶液,最后将红细胞悬液和纳米药物‑1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过膜,即得到所述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本发明利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携氧‑释氧功能有效改善肿瘤乏氧环境,实现多重增敏作用,制备方法绿色、简单,结合血红蛋白携氧功能有效减小传统治疗手段的抗性,提高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1433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165627.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分别将熊果酸、索拉非尼、吲哚菁绿溶于良性溶剂中,分别得到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混合得到溶液D,再将适量溶液D滴入到二次蒸馏水中,随后超声处理,再用氮吹仪吹干良性溶剂,得到纳米药物‑1水溶液,最后将红细胞悬液和纳米药物‑1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过膜,即得到所述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本发明利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携氧‑释氧功能有效改善肿瘤乏氧环境,实现多重增敏作用,制备方法绿色、简单,结合血红蛋白携氧功能有效减小传统治疗手段的抗性,提高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888764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0774264.0
申请日:2018-07-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1/00 , A61K9/19 , A61K47/34 , A61K31/14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代PAMAM树状分子负载经典“戒酒药”双硫仑和光敏剂吲哚菁绿的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本发明基于低代树状大分子PAMAM‑G0,采用溶剂交换法将双硫仑DSF和吲哚菁绿ICG包载进低代树状大分子PAMAM‑G0内部制备得到IDG纳米给药系统。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给药系统能够通过EPR效应富集于肿瘤部位后在光照的条件下同时发挥化疗和光动力治疗作用,降低化疗药物的组织毒性和光动力治疗的光毒性,为双硫仑的抗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7281164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10554136.0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34 , A61K47/36 , A61K31/51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给药系统EL@PAMAM/HA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应用。本发明基于低代树状大分子PAMAM(G0/G1)和肿瘤细胞CD44受体靶向的透明质酸(HA),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靶向自组装纳米给药系统EL@PAMAM/HA NPs,该小分子自组装纳米载药系统可以包载厄洛替尼这种抗肿瘤药物,具有pH响应,在酸性条件下释药更多,并能够靶向CD44高表达肿瘤细胞,可特异性地输送更多治疗药物至肿瘤部位发挥药效,有显著的治疗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6581693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10053140.9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熊果酸偶联物作为药物载体或者分子探针载体的应用;所述的熊果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其为熊果酸或其衍生物的羧基与胍类药物的氨基以酰胺键的形式相连接形成偶联物。具体应用在于熊果酸偶联物包载药物或者分子探针形成纳米粒。本发明所涉及的偶联物作为载体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但有没有太大的细胞毒性,合成简单方便;通过溶剂交换法自组装成为纳米粒,作为抗癌药物或荧光物质的载体,有效地解决了一系列抗癌药物水溶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539805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610933000.6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31/621 , A61P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式I的熊果酸衍生物在制备降低血脂的药物中的用途。可采用常用的药物剂型技术,可以制备成临床使用的口服片剂如片剂、含片、水或油混悬液、可分散剂或粒剂、乳剂、硬胶囊或软胶囊、溶液、糖浆剂和酏剂等。建立的小鼠高脂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制剂具有抑制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可制备用于高血脂的治疗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6464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26034.0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14 , A61K31/436 , A61P3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无载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纳米粒通过溶剂交换法,自组装形成小分子无载体纳米颗粒,有效地改善了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的水溶性,浓度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该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制得的纳米颗粒粒径小,载药效率高,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了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的利用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289041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401278.4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D-胰岛素纳米缓释经皮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以维生素D作为载体与以胰岛素为主要活性成分共组装形成纳米溶液,与保湿剂、透皮助渗剂及防腐剂等混合制成维生素D-胰岛素纳米经皮给药制剂。本发明运用纳米技术,用维生素D包裹胰岛素制备出的长效缓释制剂,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表面能大的优势。同时维生素D纳米微球有良好的脂溶性,可以加速药物透过皮肤,被机体利用。本发明将维生素D与胰岛素进行结合利用,不仅可以缓释降血糖,同时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本发明实现了无痛、缓释、便捷的给药,制备方法简便,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26047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86817.7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7/54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载量载药的适配体-DNA树枝状自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体系是由适配体连接的DNA树枝状自组装体和嵌入至组装体的抗癌药物组成。本发明利用了高度特异性的适配体及易合成的DNA树枝状自组装体,从而实现靶向识别和高载量载药效果。本文所述的系统在生理条件下载药稳定,能靶向递送抗癌药物至癌细胞,减少药物的泄露,提高了治疗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