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7022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1598274.1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31/56 , A61K47/54 , A61K47/55 , A61K47/64 , A61K49/00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20/00 , B82Y40/00 , A61K3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途。本发明利用溶剂交换法将化疗药物索拉非尼与天然产物熊果酸分子通过π‑烷基键、烷基键、氢键自组装形成纳米粒,然后将吲哚菁绿物理吸附到纳米粒中,并在纳米粒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及细胞穿膜肽,从而制得所述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本发明有效避免了传统高分子或无机载体的引入以及共修饰带来的潜在毒性,为纳米技术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提供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541433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165627.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分别将熊果酸、索拉非尼、吲哚菁绿溶于良性溶剂中,分别得到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混合得到溶液D,再将适量溶液D滴入到二次蒸馏水中,随后超声处理,再用氮吹仪吹干良性溶剂,得到纳米药物‑1水溶液,最后将红细胞悬液和纳米药物‑1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过膜,即得到所述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本发明利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携氧‑释氧功能有效改善肿瘤乏氧环境,实现多重增敏作用,制备方法绿色、简单,结合血红蛋白携氧功能有效减小传统治疗手段的抗性,提高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1433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165627.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分别将熊果酸、索拉非尼、吲哚菁绿溶于良性溶剂中,分别得到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混合得到溶液D,再将适量溶液D滴入到二次蒸馏水中,随后超声处理,再用氮吹仪吹干良性溶剂,得到纳米药物‑1水溶液,最后将红细胞悬液和纳米药物‑1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过膜,即得到所述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本发明利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携氧‑释氧功能有效改善肿瘤乏氧环境,实现多重增敏作用,制备方法绿色、简单,结合血红蛋白携氧功能有效减小传统治疗手段的抗性,提高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702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98274.1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31/56 , A61K47/54 , A61K47/55 , A61K47/64 , A61K49/00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20/00 , B82Y40/00 , A61K3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途。本发明利用溶剂交换法将化疗药物索拉非尼与天然产物熊果酸分子通过π‑烷基键、烷基键、氢键自组装形成纳米粒,然后将吲哚菁绿物理吸附到纳米粒中,并在纳米粒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及细胞穿膜肽,从而制得所述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本发明有效避免了传统高分子或无机载体的引入以及共修饰带来的潜在毒性,为纳米技术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提供了新途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