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75245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1242030.X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50 , A61K31/704 , A61K36/258 , A61K47/46 , A61K47/10 , A61K47/02 , A61P9/10 , A61P39/06 , B82Y40/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参皂苷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具有抗氧化、降血脂作用的纳米硒为药物载体,递送具有促进脂质代谢和抗炎作用的药物人参皂苷,同时结合血小板膜固有的靶向斑块能力制备得到低毒、生物相容性好、可靶向病灶部位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该体系分别保留了纳米药物和血小板膜的优势,可以显著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药物浓度富集,降低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702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98274.1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31/56 , A61K47/54 , A61K47/55 , A61K47/64 , A61K49/00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20/00 , B82Y40/00 , A61K3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用途。本发明利用溶剂交换法将化疗药物索拉非尼与天然产物熊果酸分子通过π‑烷基键、烷基键、氢键自组装形成纳米粒,然后将吲哚菁绿物理吸附到纳米粒中,并在纳米粒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及细胞穿膜肽,从而制得所述无载体双药自组装纳米粒。本发明有效避免了传统高分子或无机载体的引入以及共修饰带来的潜在毒性,为纳米技术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提供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929513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811186818.1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杂交链式扩增的DNA高分子聚合物的构建和应用,该体系是在系统中引入一条引发链,通过非线性杂交链式反应,诱发六条不同的非发夹状核酸探针级联自组装形成DNA高分子聚合物。在此基础上,又以磷酸化酶处理部分组装序列的5’端,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稳定性更高的DNA组装体。在其黏性末端结合上核酸适配体来靶向识别目标细胞以及引入细胞毒性药物阿霉素,实现对靶细胞的成像和给药。
-
公开(公告)号:CN113975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42030.X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50 , A61K31/704 , A61K36/258 , A61K47/46 , A61K47/10 , A61K47/02 , A61P9/10 , A61P39/06 , B82Y40/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参皂苷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具有抗氧化、降血脂作用的纳米硒为药物载体,递送具有促进脂质代谢和抗炎作用的药物人参皂苷,同时结合血小板膜固有的靶向斑块能力制备得到低毒、生物相容性好、可靶向病灶部位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该体系分别保留了纳米药物和血小板膜的优势,可以显著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药物浓度富集,降低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27274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0376292.7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00 , A61K47/10 , A61K47/32 , A61K47/38 , A61K47/36 , A61K47/02 , A61K31/56 , A61K31/155 , A61P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甲双胍/熊果酸纳米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是通过自组装纳米技术,将二甲双胍与五环三萜类天然产物熊果酸自组装成粒径为180~220 nm左右的纳米颗粒,并与主要辅料、附加辅料、稳定剂共同制成纳米口服制剂,本发明所得纳米口服制剂具有缓释的作用,可以减轻普通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制剂所带来的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97024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711298950.7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31/517 , A61K31/337 , A61K9/50 , A61K47/04 , A61K47/3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紫杉醇/厄洛替尼的介孔二氧化硅‑透明质酸混合靶向纳米颗粒及其在制备抗癌药物上的应用。所述靶向纳米颗粒是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经表面氨基化修饰后,将透明质酸共价偶联到其外表面上,再将紫杉醇、厄洛替尼分别负载在其内孔道中后,将两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按比例混合。本发明不仅可提高紫杉醇的稳定性,还可实现紫杉醇/厄洛替尼的靶向给药,并通过两者联用起到协同抗肿瘤转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343895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510878389.4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8/00 , A61K47/04 , A61K31/7105 , A61K31/5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双重靶向的载熊果酸/siRNA的荧光介孔二氧化硅‑透明质酸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1.通过模板法合成荧光标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2.通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FMSN的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3.将熊果酸与siRNA共同负载到纳米颗粒的孔道里;4.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透明质酸包载到纳米材料的外表面,即得到了双重靶向的载熊果酸/siRNA的荧光介孔二氧化硅‑透明质酸纳米颗粒。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可提高siRNA的稳定性、siRNA还可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和CD44,大幅度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7595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67918.5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06 , A61K31/37 , A61K31/704 , A61K36/258 , A61P9/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参皂苷-华法林自组装纳米凝胶及其应用,其具体是将华法林和人参皂苷凝胶纳米颗粒在水中混合,经超声处理15min后使其自组装形成人参皂苷-华法林纳米凝胶输送系统;该纳米凝胶的平均粒径为15~60 nm。本发明第一次创新性的将人参皂苷与华法林联合制备成纳米凝胶,其所得纳米凝胶不仅可制备心血管药物,且其对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粘附也具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故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85402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610302910.4
申请日:2016-05-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7/59 , A61K47/69 , A61K9/107 , A61P35/00 , C08G83/00 , A61K31/517 , A61K31/56 , A61K31/519 , A61K31/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低代PAMAM树状分子的两亲性自组装纳米胶束及其应用。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低代PAMAM树状分子与疏水药物进行偶联后,通过超声震荡在水中自组装而得。其具备载药能力的活性分子或前体药,疏水性药物与低代PAMAM树状分子的化学偶联,可以改善疏水性药物溶解度差、生物利用率较低的缺陷,为解决临床传统化疗药物存在毒性大、安全系数低的问题提供新思路。同时其也可作为纳米载体,包载其他疏水药物,实现药物的联合用药,增强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0929513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86818.1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P19/34 , A61K47/26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杂交链式扩增的DNA高分子聚合物的构建和应用,该体系是在系统中引入一条引发链,通过非线性杂交链式反应,诱发六条不同的非发夹状核酸探针级联自组装形成DNA高分子聚合物。在此基础上,又以磷酸化酶处理部分组装序列的5’端,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稳定性更高的DNA组装体。在其黏性末端结合上核酸适配体来靶向识别目标细胞以及引入细胞毒性药物阿霉素,实现对靶细胞的成像和给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