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非线性杂交链式扩增的适配体-DNA高分子聚合物的构建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29513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811186818.1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杂交链式扩增的DNA高分子聚合物的构建和应用,该体系是在系统中引入一条引发链,通过非线性杂交链式反应,诱发六条不同的非发夹状核酸探针级联自组装形成DNA高分子聚合物。在此基础上,又以磷酸化酶处理部分组装序列的5’端,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稳定性更高的DNA组装体。在其黏性末端结合上核酸适配体来靶向识别目标细胞以及引入细胞毒性药物阿霉素,实现对靶细胞的成像和给药。

    一种无载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46403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0026034.0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无载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纳米粒通过溶剂交换法,自组装形成小分子无载体纳米颗粒,有效地改善了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的水溶性,浓度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该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制得的纳米颗粒粒径小,载药效率高,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了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的利用度。

    一种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1433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165627.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分别将熊果酸、索拉非尼、吲哚菁绿溶于良性溶剂中,分别得到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混合得到溶液D,再将适量溶液D滴入到二次蒸馏水中,随后超声处理,再用氮吹仪吹干良性溶剂,得到纳米药物‑1水溶液,最后将红细胞悬液和纳米药物‑1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过膜,即得到所述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本发明利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携氧‑释氧功能有效改善肿瘤乏氧环境,实现多重增敏作用,制备方法绿色、简单,结合血红蛋白携氧功能有效减小传统治疗手段的抗性,提高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1433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165627.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分别将熊果酸、索拉非尼、吲哚菁绿溶于良性溶剂中,分别得到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混合得到溶液D,再将适量溶液D滴入到二次蒸馏水中,随后超声处理,再用氮吹仪吹干良性溶剂,得到纳米药物‑1水溶液,最后将红细胞悬液和纳米药物‑1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过膜,即得到所述基于血红蛋白的携氧增敏纳米药物。本发明利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携氧‑释氧功能有效改善肿瘤乏氧环境,实现多重增敏作用,制备方法绿色、简单,结合血红蛋白携氧功能有效减小传统治疗手段的抗性,提高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种无载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464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26034.0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无载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纳米粒通过溶剂交换法,自组装形成小分子无载体纳米颗粒,有效地改善了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的水溶性,浓度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该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制得的纳米颗粒粒径小,载药效率高,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了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物的利用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