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防抱死系统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01443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05242.0

    申请日:2014-1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L3/08 B60T8/176 B60T8/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防抱死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主循环油路和次循环油路。正常刹车时,制动主泵输出的制动液通过主循环油路,流经进油阀,流入制动卡钳。制动卡钳在油压的作用下,实现液压制动。当控制器通过车轮速度传感器确认车轮处于即将抱死的状态时,控制器控制进油阀关闭,制动液不再流入制动卡钳,而此时控制器控制液压泵开启,液压泵通过次循环油路将制动卡钳内部的制动液压回制动主泵,减少制动卡钳内的油压,防止车轮抱死。

    摩托车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085867U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22642585.X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动力组件和供能组件。供能组件包括燃油箱和油泵。燃油箱上设置有安装件,油泵穿过安装件并至少部分设置在燃油箱中,油泵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与安装件抵接,限位部与安装件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油泵与安装件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密封件。通过上述设置,油泵有着更好的密封性能,可靠性更高。

    摩托车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945385U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21347703.8

    申请日:2022-05-30

    Inventor: 宋跃柯 王昌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驱动组件;车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行走组件;还包括支撑摩托车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侧支架、安装座和弹性件;侧支架一端形成或连接有转动部,转动部上设置有限位部;安装座形成有一个容纳空间,转动部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弹性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弹性件一端抵接限位部,另一端抵接安装座。本实用新型将弹簧隐藏在侧支架安装座中,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外观整洁精致;能够充分利用压簧在压缩状态下对侧支架的推力,促使侧支架围绕转动部转动。

    一种主支撑架与车架的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650386U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21768384.1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支撑架与车架的连接装置,包括主支撑架衬套和密封圈,车架上设置有固定孔,主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开设有空腔,主支撑架衬套内置在空腔中,密封圈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主支撑架衬套的圆柱面的左右两侧,将空腔的内壁与主支撑架衬套的外壁之间的润滑油密封。其中,密封圈能够密封润滑油,阻止灰尘进入主撑滑动缝隙中,并利用主支撑架衬套与主撑安装支撑座之间相对滑动,保证主撑的在驻车时由于润滑充分,阻尼缓冲可起到静音、省力、主撑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避免传统主撑由于灰尘进入主撑安装支撑座中产生卡滞、异响,并且,可避免灰尘进入主撑机构,正常情况下磨损的只有密封圈,维修更换方便,只需更换橡胶密封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油管线束夹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90327U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20036163.3

    申请日:2019-0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管线束夹,包括卡板和安装板。本方案通过油管线束夹能够同时实现对油管和线束的固定,即通过一个油管线束夹可以实现对油管和线束的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单独的夹子固定油管和线束的方式,减少了夹子的设置数量,从而也就降低了夹子安装的人工劳动强度。

    缓冲垫和支架装置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80299U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21661572.4

    申请日:2018-10-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垫,其包括调节螺栓和弹性本体;调节螺栓用于与支架装置螺纹配合;弹性本体与调节螺栓的头部固定连接。该缓冲垫设置了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支架装置螺纹配合,应用时通过改变调节螺栓在支架装置上的拧紧程度即可实现调节自身高度,适用于不同工况的使用需要。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支架装置,其应用了上述缓冲垫,该缓冲垫高度可调,能满足不同工况的使用需要。

    一种摩托车及其车把转向限位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915325U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21763878.0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及其车把转向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调节部件,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配合限制摩托车车把的转向角;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部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限位块和/或第二限位块的位置,以实现摩托车转向角的调整,即本实用新型中转向角大小可调,从而可以消除因产品加工或安装误差导致转向角不满足使用需求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摩托车组装灵活性,以及使用安全性。

    一种车辆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669476U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21420929.X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包括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以及空滤器进气结构,其中,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包括散热器总成、散热风扇及散热管道,散热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散热器总成,散热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散热管道的进气端,散热管道的出气端与车身护罩上的开口连通;空滤器进气结构包括空滤器、进气管及进气格栅,空滤器与进气格栅分别设置于进气管的两端,进气格栅上开设有多个呈蜂窝状排列的进气孔;散热器总成位于进气格栅后方;综上所述,进气格栅上形成密布的进气孔,形成滤网结构,避免散热器总成积灰,保证散热效率;散热器散热出气机构能够将散热器总成排出的热空气排到车外,避免热空气参与车内循环,防止车内温度因此而升高,以改善用户体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车辆及其空滤器进气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669471U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21428460.4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空滤器进气结构,该空滤器进气结构包括空滤器、进气管以及进气格栅,其中,空滤器与进气格栅分别设置于进气管的两端,进气管的进气口位于进气格栅的后方,进气管的出气口与空滤器的内腔连通,进气格栅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多个进气孔密布于进气隔上,且多个进气孔呈蜂窝状排列;上述空滤器进气结构中的进气格栅上形成有多个进气孔,密布于进气格栅上的进气孔在满足进气需要的同时,能够起到滤网的作用,过滤杂质,从而在空滤器前形成一道屏障,缓解空滤器的压力,延长空气滤芯的使用寿命。

    一种车辆及其排气管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565892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1329144.1

    申请日:2018-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管,第一排气管的连接端套设在第二排气管的连接端,第一排气管的连接端上开设有外窄内宽的环形槽,环形槽中设置有耐高温密封层,环形槽的外壁上设置有抱箍,第一排气管的连接端套设在第二排气管的连接端,第一排气管的连接端上开设有外窄内宽的环形槽,该环形槽实际上是一个锥度结构,内部装配耐高温密封层,例如锥形高强度石墨,外部采用的抱箍的形状与环形槽匹配,例如锥形抱箍锁紧,锥度配合紧密可提升气密性,提高了密封效果;锥度的装配导向性使得装配位置更准确、效率更高提升装配工艺性;锥度结构能获得很高的径向承载强度,能对排气系统两端部件起到良好的支撑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排气管的车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