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及其自补偿刹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19151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546719.9

    申请日:2017-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55/226 F16D65/567 F16D2055/0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补偿刹车装置,包括钳体及顶推装置,其中,顶推装置用于顶推制动片进行刹车,包括顶推杆、螺套以及活塞,活塞通过弹性固定件可伸缩地设置在钳体上,且活塞与钳体围成用于容纳顶推杆及螺套的驱动腔,顶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驱动腔内,螺套旋转自如地螺接在顶推杆上,且螺套与活塞之间设置有预紧机构,预紧机构用于推动螺套旋转并沿顶推杆轴向移动以始终与活塞抵触;通过上述结构,随着制动片与制动盘的磨损,活塞能够随之一点点伸出,从而实现刹车间隙的自动补偿调节,无需手动操作,节省时间,降低调节难度,并且能够始终保证刹车间隙在预设范围内,保证刹车灵敏度。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

    一种摩托车
    2.
    发明公开
    一种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281477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645235.8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发动机支撑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前车轮或后车轮至少其中之一传动联接至所述发动机,该发动机内设置有燃烧室,且该发动机包括气缸体及与气缸体相连的气缸盖,气缸盖上设置有排气道;排气系统,用于排放发动机中的废气,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道和与排气管道连通的气体处理组件,摩托车还包括进气系统,该进气系统包括补气管、发动机空滤器及主进气管,其中主进气管与发动机空滤器连通,补气管与排气道连通;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补气空滤器,补气管与补气空滤器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排气系统上的补气通道,进行二次补气,从而减少尾气中的污染物。

    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6113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1710547327.4

    申请日:2017-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系统,刹车系统包括第一刹车组件、第二刹车组件、两组制动钳及比例阀,比例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前腔及后腔,前后腔内分别设置有前腔活塞及后腔活塞,阀体上设置有与前腔连通的前输入口、前输出口及与后腔连通的后输入口,前后腔活塞固连且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大于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阀体内设置有用于使活塞复位的第一复位件;第一刹车组件的液体输出端与前输入口连通,第二刹车组件的液体输出端的一路与后输入口连通,另一路与一组制动钳连通,前输出口与另一组制动钳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可将两组刹车油路完全分开,从而至少保证其中一组刹车可用,提高整个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保证骑乘者的安全。

    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76152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476382.9

    申请日:2017-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1/24 B60T13/1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系统,刹车系统包括第一刹车组件、第二刹车组件、两个制动钳及分流阀,分流阀包括具有前腔及后腔的阀体,前腔内设置有前腔活塞,后腔内设置有后腔活塞,阀体上设置有与前腔连通的前输入口、前输出口以及与后腔连通的后输入口,前腔活塞与后腔活塞刚性连接,阀体内设置有用于使活塞复位的第一复位件;第一刹车组件的液体输出端与前输入口连通,第二刹车组件的液体输出端一路与后输入口连通,另一路与一制动钳连通,前输出口与另一制动钳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可将两组刹车油路分开,至少保证其中一组刹车可用,从而提高整个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保证骑乘者的安全。

    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6113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547327.4

    申请日:2017-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及其刹车系统,刹车系统包括第一刹车组件、第二刹车组件、两组制动钳及比例阀,比例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前腔及后腔,前后腔内分别设置有前腔活塞及后腔活塞,阀体上设置有与前腔连通的前输入口、前输出口及与后腔连通的后输入口,前后腔活塞固连且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大于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阀体内设置有用于使活塞复位的第一复位件;第一刹车组件的液体输出端与前输入口连通,第二刹车组件的液体输出端的一路与后输入口连通,另一路与一组制动钳连通,前输出口与另一组制动钳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可将两组刹车油路完全分开,从而至少保证其中一组刹车可用,提高整个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保证骑乘者的安全。

    一种摩托车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26973U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20137301.7

    申请日:2019-0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防抱死制动装置和坡道起步辅助控制装置。防抱死制动装置和坡道起步辅助控制装置协同配合,防抱死制动装置用于防止车辆制动时发生车轮抱死,保证摩托车行驶的安全性,坡道起步辅助控制装置辅助摩托车在坡道的行驶,避免摩托车在坡道起步时发生溜坡,进一步保证摩托车行驶的安全性。

    一种摩托车及其单悬臂后挡泥板

    公开(公告)号:CN206841600U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20726895.6

    申请日:2017-06-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单悬臂后挡泥板,包括支撑臂和挡泥板本体,其中,所述支撑臂的一端用于与摩托车后轮制动器的安装板相连,另一端向上延伸后弯折形成位于后轮上方的挡泥板安装部,所述挡泥板本体设置在所述挡泥板安装部上。仅通过一个支撑臂进行支撑的挡泥板构成了单悬臂式挡泥板,由于后轮制动器安装板跟随后轮进行上下浮动,因此支撑臂也将跟随后轮进行上下浮动,设置在挡泥板安装部上的挡泥板本体也将跟随后轮进行上下移动,挡泥板本体与后轮之间的间距始终不变,这就不会因为后轮的上下浮动而对挡泥效果造成影响,保证了挡泥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单悬臂后挡泥板的摩托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