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芯结构的高温裂解金属蒸发源

    公开(公告)号:CN1101064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32869.6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石墨芯结构的高温裂解金属蒸发源,包括:坩埚,用于盛放镀膜材料;石墨芯裂解器,其设置于所述坩埚内的中部,且位于所述镀膜材料的上方,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镀膜材料与所述坩埚外部环境的通道;加热单元,其环绕所述坩埚的侧壁设置,用于加热所述坩埚中的所述镀膜材料,使其蒸发并穿过所述石墨芯裂解器上的通道;隔热层,其环绕所述加热单元设置,用于隔绝所述加热单元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本公开提供的石墨芯结构的高温裂解金属蒸发源使用石墨芯裂解器。使用石墨芯,解决了坩埚口部镀膜材料的冷凝问题,避免了冷凝的颗粒被带到薄膜内部,提升了沉积薄膜的质量。

    一种等离子体辅助硒硫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051603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010518539.8

    申请日:2010-10-2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体辅助硒硫化处理装置,设置于真空室内,包括壳体、阴极板和阳极板,阴极板和阳极板交替叠放形成等离子体发生器,阴极板设有固定半导体薄膜基板的沟槽,阳极板表面均布小孔并设有输气管、独立内加热电极和阳极测温点基于该处理装置的工艺为:1)在半导体薄膜材料上按化学式配比预制金属层,然后放入阴极板的沟槽中;2)将其置于真空室内抽真空,打开电源加热阴极板和阳极板,启动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源,并通入硒或硫、氢、氩混合气体。本发明的优点:硒原子的反应活性高,金属预制层的硒化反应完全,光电转换效率高;基片的加热温度低,不易变形;采用电子方式监控两电极间容抗的变化,了解转化的进展,减少工业化生产的废品率。

    铜铟镓的硒或硫化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57560C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310107202.8

    申请日:2003-12-0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铜铟镓的硒或硫化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在铜铟镓硒或/和硫光学吸收层薄膜的制备工艺中,先用真空磁控溅射、加热蒸发或化学水浴电沉积法在钠钙玻璃Mo衬底上分步沉积化学式配比量的Cu、In、Ga金属预制层,再在热处理真空室内进行光硒化或/和硫化反应,其特征在于:对沉积有铜铟镓金属预制层的电池基板双面同时加热,电池基板的背部一面用接触式热源加热,镀覆金属预制层的基板-面用光辐照加热,在其快速、均匀地升温到400~560℃区间时,对硒源或硫源进行接触式热源和光辐照的协同加热,促使铜铟镓金属预制层转变成化合物半导体光电薄膜材料。本发明方法克服了600℃高温硒化或硫化造成的玻璃软化,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衬底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3456802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394901.9

    申请日:2013-09-0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衬底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用薄层Ag作为应力缓冲层并与Mo薄膜构成复合结构,由聚酰亚胺衬底、薄Mo薄膜层、Ag薄膜层和厚Mo薄膜层依次叠加构成,薄Mo薄膜层为高阻Mo层,Ag薄膜层为应力缓冲层,厚Mo薄膜层为阻挡层,阻挡层为双层Mo薄膜;该背电极用于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简单、低廉的磁控溅射技术,制备薄Ag薄膜作为应力缓冲层来平衡聚酰亚胺衬底与Mo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所带来的应力,这种复合结构的背电极电阻率比较低,其反射率比较高,对于超薄CIGS电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无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85129C

    公开(公告)日:2006-11-15

    申请号:CN200310107262.X

    申请日:2003-12-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薄膜的制备方法,在铜铟镓硒光学吸收层薄膜的表面上镀覆金属锌薄膜,然后将镀覆有金属锌薄膜的电池基板表面用光辐照加热,其衬底背面用接触式热源或光辐照方式加热,固态硒源或/和硫源用接触式热源和光辐照协同方式来加热,硒源或/和硫源的温度控制在160~280℃,硒或硫蒸气与锌薄膜之间用光辐射来催化它们的合成反应,锌薄膜的硒化或/和硫化处理温度控制在180~420℃,用时2~10分钟将锌薄膜转化成n-型ZnSe或ZnS半导体薄膜材料,制成无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缓冲层薄膜。本发明方法可在铜铟镓金属预制层后硒化方法制备CIGS薄膜电池的生产线内进行连续化的生产操作。

    无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7262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7262.X

    申请日:2003-12-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薄膜的制备方法,在铜铟镓硒光学吸收层薄膜的表面上镀覆金属锌薄膜,然后将镀覆有金属锌薄膜的电池基板表面用光辐照加热,其衬底背面用接触式热源或光辐照方式加热,固态硒源或/和硫源用接触式热源和光辐照协同方式来加热,硒源或/和硫源的温度控制在160~280℃,硒或硫蒸气与锌薄膜之间用光辐射来催化它们的合成反应,锌薄膜的硒化或/和硫化处理温度控制在180~420℃,用时2~10分钟将锌薄膜转化成n-型ZnSe或ZnS半导体薄膜材料,制成无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缓冲层薄膜。本发明方法可在铜铟镓金属预制层后硒化方法制备CIGS薄膜电池的生产线内进行连续化的生产操作。

    铜铟镓的硒或硫化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7239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7202.8

    申请日:2003-12-0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铜铟镓的硒或硫化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在铜铟镓硒或/和硫光学吸收层薄膜的制备工艺中,先用真空磁控溅射、加热蒸发或化学水浴电沉积法在钠钙玻璃Mo衬底上分步沉积化学式配比量的Cu、In、Ga金属预制层,再在热处理真空室内进行光硒化或/和硫化反应,其特征在于:对沉积有铜铟镓金属预制层的电池基板双面同时加热,电池基板的背部一面用接触式热源加热,镀覆金属预制层的基板一面用光辐照加热,在其快速、均匀地升温到400~560℃区间时,对硒源或硫源进行接触式热源和光辐照的协同加热,促使铜铟镓金属预制层转变成化合物半导体光电薄膜材料。本发明方法克服了600℃高温硒化或硫化造成的玻璃软化,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