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基薄膜太阳电池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44197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062654.2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基薄膜太阳电池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铜基薄膜太阳电池正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制备Mo金属电极;使用磷酸铵溶液处理所述Mo金属电极,获得铜基薄膜太阳电池正电极。本发明中使用磷酸铵溶液处理Mo金属电极,NH4+在Mo金属电极表面进行刻蚀,减少了界面缺陷态。正电极与光吸收层之间的接触更加匹配。同时PO43‑调整金属Mo的功函数,使其与光吸收层的能带匹配。经过处理,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因此使效率获得提升。磷酸铵溶液处理Mo金属电极工艺简单,降低了太阳电池的制造成本。

    一种非标记均相检测苯甲酸钠的比色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582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1135883.2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非标记均相检测苯甲酸钠的比色法。本发明利用聚联乙炔囊泡受到外界扰动由蓝变红的光学特性,将联乙炔单体与苯甲酸半抗原——对氨基苯甲酸相连,制成囊泡探针,光聚合后囊泡显蓝色。该囊泡体系与苯甲酸抗体特异性结合,囊泡显红色,当检测体系中存在游离苯甲酸,囊泡探针由蓝变红的程度收到干扰,降低的程度与苯甲酸含量相关,由此建立了苯甲酸钠的快速检测体系。该法无需特殊仪器,定性测定时仅凭肉眼可视,定量测定时采用常规紫外分光光度计即可;操作简单,非均相测试,无需酶标记;方法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0.01ng mL-1-100ng mL-1,食品样品处理仅稀释即可,具有简单、经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太阳电池中的NiOx空穴传输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144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724662.4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电池中的NiOx空穴传输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晶硅衬底置于磁控溅射设备的真空反应腔室中,并将晶硅衬底加热至反应温度;向真空反应腔室中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中氧流量呈线性速率变化,以在晶硅衬底的一侧生长带隙渐变的NiOx空穴传输层;其中,NiOx空穴传输层的带隙自太阳电池中的透明导电层向晶硅衬底的方向逐渐升高,透明导电层位于NiOx空穴传输层远离晶硅衬底的一侧,以使NiOx空穴传输层靠近透明导电层一侧的能带与透明导电层的能带匹配,且NiOx空穴传输层靠近晶硅衬底一侧的能带与晶硅衬底的能带匹配。本发明制备得到的NiOx空穴传输层应用在太阳电池中,有利于提升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

    富铜铜基薄膜太阳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028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730391.2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铜铜基薄膜太阳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富铜铜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吸收层;在光吸收层上形成类有序缺陷化合物层;在类有序缺陷化合物层上形成缓冲层;在缓冲层上形成窗口层;在窗口层上形成顶电极,并露出部分窗口层,得到富铜铜基薄膜太阳电池器件;其中,类有序缺陷化合物层为在光吸收层上通过共蒸发碱金属、铟、硒元素制备而成。

    一种宽光谱吸收介孔量子点并联叠层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172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75687.9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光谱吸收介孔量子点并联叠层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导电玻璃上以大颗粒介孔二氧化钛作为电子传输层,并将其作为作为通过热注入合成多种量子点吸光层的支架;在吸光层材料上沉积空穴传输层;在空穴传输层上蒸镀金属电极。依托介孔材料的多种纳米级材料可以拓展太阳电池的长波响应范围,量子点材料与介孔支架的直接接触可以实现载流子的高效抽取和多通道输运;预先合成的量子点材料克服旋涂过程中钙钛矿复杂的结晶动力学可提高成膜质量,适应于光伏领域中制备高效率钙钛矿太阳电池的需求。

    一种载流子有效分离的铜基薄膜太阳电池P-N结结构设计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太阳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47133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54941.4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流子有效分离的铜基薄膜太阳电池P‑N结结构设计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太阳电池。该薄膜太阳电池P‑N结结构设计的方法,包括:在背电极上制备P型铜锌锡硫硒吸光层薄膜;在所述吸光层表面沉积弱N型缓冲层薄膜;在所述缓冲层薄膜表面低温沉积N型窗口层,其中低温退火过程中通过界面固态交换反应实现一个新型P‑N结结构设计。由此,形成的新型P‑N结结构实现了载流子的有效分离,优化了载流子的传输和收集效率,增加了开路电压,显著提升了薄膜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本发明工艺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目前P‑N结界面的能带排列问题,为薄膜太阳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一条路径。

    一种利用磷酸盐制备太阳电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1001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906720.7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磷酸盐制备太阳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Mo金属电极;将Mo金属电极在浓度为5mmol/L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浸泡,然后以500℃~600℃退火30min,获得P掺杂的Mo电极;在P掺杂的Mo电极上形成金属预制层;对金属预制层进行后硒化处理或后硫化处理形成吸收层;在吸收层上形成缓冲层;在缓冲层上形成本征氧化锌层和掺杂氧化锌层;以及形成顶电极。本发明利用磷酸盐溶液对金属Mo电极进行浸泡并在500℃~600℃退火处理,有效提高了薄膜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器件效率。

    一种具有P掺杂的Mo电极的太阳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100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07568.4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P掺杂的Mo电极的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Mo金属电极;将所述Mo金属电极在浓度级别为mmol/L的磷酸根溶液中进行浸泡,然后以550℃退火30min,获得P掺杂的Mo电极;在所述P掺杂的Mo电极上形成金属预制层;对所述金属预制层进行后硒化处理或后硫化处理形成吸收层;在所述吸收层上形成缓冲层;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本征氧化锌层和掺杂氧化锌层;以及形成顶电极。

    石墨芯结构的高温裂解金属蒸发源

    公开(公告)号:CN1101064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32869.6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石墨芯结构的高温裂解金属蒸发源,包括:坩埚,用于盛放镀膜材料;石墨芯裂解器,其设置于所述坩埚内的中部,且位于所述镀膜材料的上方,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镀膜材料与所述坩埚外部环境的通道;加热单元,其环绕所述坩埚的侧壁设置,用于加热所述坩埚中的所述镀膜材料,使其蒸发并穿过所述石墨芯裂解器上的通道;隔热层,其环绕所述加热单元设置,用于隔绝所述加热单元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本公开提供的石墨芯结构的高温裂解金属蒸发源使用石墨芯裂解器。使用石墨芯,解决了坩埚口部镀膜材料的冷凝问题,避免了冷凝的颗粒被带到薄膜内部,提升了沉积薄膜的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