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9393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011443621.9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M1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距离实现高速列车车轮滚动运行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缩尺列车模型安装于缩尺轨道模型的上方;缩尺轨道模型安装于试验台承台之上,为列车运行提供支撑;电磁支撑台架安装于试验台承台之上,电磁铁安装在电磁支撑台架内侧,通过电磁继电器控制系统保证缩尺列车模型平稳抬升、降落及稳定加速;控制液压动力发生装置输出列车车轮转动所需的能量输入值大小;列车弹射动力系统在列车车轮下落接触钢轨的瞬间,启动列车弹射设备,使缩尺列车模型瞬间以高速弹出。本发明能够确保室内缩尺列车动力弹射平台上列车模型在极短距离内实现模型车轮高速滚动运行,在有限的试验距离范围内完成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关系模拟的试验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0501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021520.4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工程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全面地模拟在温度等荷载作用下的桥梁的伸缩变形对桥梁的有砟道床的影响的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一种可模拟桥梁伸缩变形对有砟道床影响的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道砟箱,其包括砟道床;轨排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砟道床;变形施加组件,其能够向所述砟道床施加外力;以及检测部,其包括:第一变形测量组件,其用于检测所述砟道床在变形施加组件的作用下沿外力的方向产生的位移。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通过变形施加组件和第一变形测量组件配合准确地模拟出桥梁的伸缩变形,进而有望全面地得出桥梁伸缩变形对有砟道床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0074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841486.7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高速铁路钢轨拉伸量的一体化装置,涉及铁路钢轨施工领域,包括:固定与位移传递系统、支撑与引导系统和量测系统,所述固定与位移传递系统固定在钢轨侧壁并随钢轨的伸缩同步运动,所述固定与位移传递系统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与引导系统中,所述支撑与引导系统的底端设置在量测系统上,所述量测系统设置在轨道上。本发明集成度高,有效提升了无缝线路钢轨拉伸作业的测量精度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29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42944.7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摆锤式冲击的梁轨相对位移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轨道工程测试与评估技术领域;包括将质量为m的摆锤自同一高度H1位置自由释放,重复锤击钢轨轨头n1次,使梁轨相对位移达到梁轨相对位移限值预设值X0,确定X0的合理性;调整摆锤的释放高度为H2,重复锤击钢轨轨头n2次,使梁轨相对位移达到限值预设值X0,验证不同摆锤冲击力下,达到相同梁轨相对位移时橡胶垫板、绝缘块相对无砟道床位移变化规律的一致性。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摆锤锤击钢轨的方式来施加纵向力,使梁轨产生快速的相对位移;并结合绝缘块和橡胶垫板的伤损情况与相对位移情况,探究梁轨相对位移限值以及梁轨相对位移随其他试验参数变化的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29424.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铁大跨桥上有砟轨道线‑桥垂向变位映射关系分析方法,属于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建立轨道力学微分平衡方程,求得有砟轨道线路结构子模型与下部基础结构映射关系的解析解;基于建立的大跨桥梁有限元模型,计算桥梁桥面的垂向位移变形曲线,当大跨桥梁划分网格小于轨枕支撑间距时,采用插值法求出每根轨枕位置对应的桥梁梁面垂向位移;基于将桥梁垂向位移作为边界条件,求取钢轨垂向变形曲线、扣件垂向力相关结果,得到线‑桥垂向变形映射关系。本发明操作简单,计算量少,计算精度高等优点,可重复利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大跨桥梁线‑桥空间变形映射关系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41173.2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固耦合传热的无砟轨道温度分布模拟方法,属于铁路交通运营维护技术领域,确立复杂环境条件与无砟轨道的热交换过程;在ANSYS建立无砟轨道、基础、空气的几何模型;建立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对固体域(无昨轨道与基础))和(流体域)划分网格;设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计算无砟轨道温度分布;将温度分布计算结果导入有限元模型,计算无砟轨道温度效应。本发明可计算出一天中不同日照条件下的无砟轨道温度分布,可得到不同温度分布下无砟轨道受力及变形的温度效应,准确反映无砟轨道在服役期间真实的温度分布,为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提供指导意义,提高轨道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为设计人员对优化轨道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83627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0076379.4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高速铁路钢轨廓形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根据高速铁路钢轨的接触位置得到钢轨廓形优化区域,确定钢轨廓形优化目标函数和钢轨廓形优化区域的约束条件,根据钢轨廓形优化区域中的待优化点和约束条件生成备选钢轨廓形,计算待优化点的钢轨磨耗得到钢轨磨耗目标函数;根据备选钢轨廓形的坐标和钢轨磨耗目标函数生成输入及输出数据集,使用输入与输出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基于遗传算法搭建钢轨廓形优化模型,通过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计算遗传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值,输出各个待优化点的坐标值,形成优化后的钢轨廓形。本发明通过全局寻优得到的优化后的钢轨型面,能够明显减小轮轨磨耗,使轮轨磨耗区域分布更加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451925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027634.0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用于测试有砟道床内部应力的智慧道砟及数据处理方法,属于数据处理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阵列式压力传感器粘贴于硬质外壳上面,质薄膜粘贴于阵列式压力传感器上面,含有在硬质外壳内部组装的数据采集模块、处理器、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均与处理器相连,数据采集模块还与阵列式压力传感器相连,数据存储模块还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本发明提出的智慧道砟可对有砟道床内部应力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处理及发送。
-
公开(公告)号:CN11405272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45975.4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A61B5/11 , A61B5/0205 , A61B5/021 , A61B5/024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脱轨事故人体舒适度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块、列车运动状态虚拟仿真模块、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列车座椅、头戴显示器、人体监测传感器系统以及监测数据存储终端。该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坐在列车座椅上的试验人员提供真实的脱轨场景,测试存储脱轨事故中试验人员各部位的舒适度参数,用以后续分析。该系统建立了列车脱轨情况下对不同年龄段乘客造成伤害程度的数据库;试验费低、安全系数高,并且试验条件可重复性好,可重复获得相同脱轨诱因下乘客舒适度试验数据;消除了实际测试中的安全风险,确保试验结果真实性,且试验成本低可重复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64207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24723.0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砟道床‑大机捣入深度的优化方法,涉及有砟轨道交通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大机‑有砟道床耦合模型;预设多个初始捣入深度;根据初始捣入深度并基于大机‑有砟道床耦合模型模拟与其对应的捣固作业过程,分析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所受压力,确定捣入深度值的上限;分析捣固作业对道砟颗粒的破碎概率,确定捣入深度值的下限;最后分析不同捣入深度条件下道砟颗粒的运动规律,并结合捣入深度值的下限和上限确定捣入深度的最佳取值范围。本申请用于确定合理的捣入深度,提高养护维修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