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48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18111.7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5D1/485 , G05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病害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水隧洞水下智能巡检机器人及其智能巡检方法,其中,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平,用于在目标输水隧洞中执行进、退、升、降中任一种机动方式;导航定位设备,用于生成导航轨迹和定位信息;缪子探测设备,用于生成围岩密度分布图像和渗漏通道数据;声呐探测设备,用于生成输水隧洞三维立体点云图像;激光扫描设备,用于生成洞壁三维高分辨率点云成像;数据融合设备,用于对前述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处理,以生成隧洞综合状态图像和隧洞数据报告;通信控制设备,用于根据实时指令、导航轨迹和定位信息调整机器人平台的行进方向与运动速度。由此,解决了输水隧洞渗漏通道检测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00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78507.8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山东高速济德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井孔声电智能融合增透增产增效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超声波发生器,用于生成满足预设频率和功率条件的超声波;瞬变电磁场发生器,用于生成与超声波对应的瞬变电磁场;数据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井孔内的环境变化,以生成井孔的监测数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监测数据生成满足预设最优工作条件的参数组合,并根据参数组合调整超声波发生器的脉冲方式,且根据脉冲方式和监测数据调整超声波和瞬变电磁场的工作参数,得到满足预设最优条件的井孔声电耦合结果。由此,解决了油气田增产面临的成本高、效率低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地热资源开采面临的地热回灌效率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150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829846.X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S13/86 , G01S13/88 , G01N21/954 , G01N21/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围岩裂隙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因果特征学习的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爬壁无人机平台,用于控制至少一台爬壁无人机进行探测拍摄;机载激光扫描系统,用于获得探测围岩裂隙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倾斜摄影系统,用于采集探测围岩裂隙的的图像数据,建立实景三维模型;机载探地雷达系统,用于检测探测围岩裂隙的宽度、位置、内部走向及延伸中的信息;数据融合系统,用于对信息进行融合匹配,生成样本数据集并进行样本标定;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对样本数据集进行裂隙识别,生成裂隙判识模型,以识别裂隙类型。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隧道围岩裂隙探测工作量大、识别精度及效率低以及危险性较高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933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16352.X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模型与卫星平台数据融合的滑坡灾害监测预警方法,其中,方法包括:对目标滑坡重点区域进行扫描和气象监测,采集水文、地质、降雨和气象监测数据,以构建数字高程模型和I‑D曲线;基于TRIGRS模型和TiVaSS模型分别对目标滑坡重点区域进行栅格划分,得到多个TRIGRS滑坡重点区域单元和多个TiVaSS滑坡重点区域单元,并预测每个TRIGRS和TiVaSS滑坡重点区域单元的滑坡危险度;采集目标滑坡重点区域的历史降雨数据等,结合I‑D经验模型生成目标滑坡预测I‑D曲线;融合I‑D曲线、滑坡危险度和目标滑坡预测I‑D曲线,得到目标预测预警结果,进而生成预测预警云图,以对滑坡灾害进行预防和处理。由此,解决了现有滑坡预测模型的使用条件有限、系统化不足、精确度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71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32629.6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层水土流失引发城市地面沉降的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模型台架,用于支撑和移动;箱体,固定在模型台架的内部,用于模拟预设地下地质;地下水加载设备,用于与箱体上的预设留注水孔连接,以对箱体进行供水模拟地下水流;钻孔设备,用于钻进预设地下地质,以模拟水土流失和流失通道,形成导水通道造成粘土层的水土流失发生地面沉降;数据采集设备,设备分别与箱体、地下水加载设备和钻孔设备对应设置,用于采集并分析钻进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和各岩层的变形及应力变化数据。由此,解决了现有地面沉降试验模拟方案多为简单过程模拟,无法完全模拟实现地下水的赋存及供给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607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40842.5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布设电极和线缆的机器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机器人系统包括:底座、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控制装置,底座具有行进装置;电极布设装置设在底座上,线缆布设装置设在底座上;控制装置设在底座上,控制装置分别与存储模块、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存储模块、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工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布设电极和线缆的机器人系统,通过设置控制装置控制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工作,可实现对电极和线缆的布设,可提高勘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且可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20032489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043323.7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工程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系统、介质及程序,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地下工程内部的地质构造与结构应力分布的多源异构数据;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融合预处理后的多源异构数据;将融合后的数据输入智能监测预警模型,智能监测预警模型输出地下工程的灾害监测结果,并根据灾害监测结果生成灾害预警报告,其中,智能监测预警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融合后的数据得到灾害监测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人工观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仅效率低,而且受主观因素以及环境影响难以准确、全面地获取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导致地下工程灾害监测结果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45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821787.8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四川康新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nventor: 吴斌 , 曲子鸣 , 程起光 , 薛翊国 , 赵江 , 孔凡猛 , 张嶷 , 傅康 , 韩瑀萱 , 王建宁 , 袁飞云 , 王莉 , 李钢 , 张文居 , 史永峰 , 康泽洲 , 舒奥雄 , 祝浩然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8/27 , G06F111/0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地质灾害防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涌突水突泥灾害防控措施智能决策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隧道发生涌突水突泥的勘察设计与多源探测数据、致灾构造数据、灾害防控措施和灾害防控效果,以建立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根据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获取隧道涌突水突泥灾害的灾害预测方程、防控措施决策方程和防控效果预测方程;对上述方程进行训练,构建隧道涌突水突泥灾害的防控措施预测模型,以利用防控措施预测模型得到当前隧道涌突水突泥灾害的防控措施。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难以根据灾害类型及时选取最合适、最高效的防控措施,难以对隧道涌突水突泥灾害提供针对性的防控指导建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5730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06292.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E21F17/18 , G06F18/213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积沙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埋风积沙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智能监控预警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采集浅埋风积沙软弱围岩隧道的多个隧道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以得到满足条件的数据并进行标准化,以得到标准矩阵,计算标准矩阵的相关系数矩阵,以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从而根据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确定特征向量的主成分向量,以将多个隧道监测数据映射至主成分空间内,得到融合数据。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处理能力有限且依赖人工经验以及预警模型难以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导致信息割裂、难以准确识别风险因素及趋势,从而影响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839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566666.3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T17/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滑坡灾害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AR技术的可视化滑坡治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区的滑坡体数据,生成滑坡的预测结果,并对滑坡的预测结果进行AR呈现,以接收基于AR呈现结果得到的治理策略,对治理策略进行模拟,以预测滑坡治理结果,并对滑坡治理结果进行AR呈现,以确定治理效果,并在治理效果满足预设预期条件的情况下,实施治理策略,否则重新接收新的治理策略。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统一数据管理系统导致数据重复采集与资源浪费;可视化技术局限于图片和表格难以反映实际状况;治理人员受条件限制难以实地勘察影响对滑坡的认识;治理方案缺乏直观展示手段影响效果评估与优化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