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926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20627.8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半航空物探与跨孔CT的多源数据融合岩溶探查方法,其中,方法包括:采用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初步锁定岩溶重点发育区,并对岩溶重点发育区采用跨孔电阻率CT法和跨孔地震波CT法进行数据采集;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数据、跨孔电阻率CT法数据和跨孔地震波CT法数据统一转换为反射系数序列;将体现在时间域内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数据和跨孔地震波CT法数据转换至深度域;根据多尺度特征图像通过小波逆变换处理得到最终的多源数据融合图像。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一的数据探测方法得到的单一数据来源,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导致误差无法预估,难以实现多源数据融合成像,降低了岩溶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度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5799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286123.7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岩隧道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岩隧道围岩参数空间随机场建模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包括:获取目标软岩隧道的预设数据库;分别拟合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各自备选分布的参数,得到其边缘分布参数,并分别确定理论边缘分布;根据理论边缘分布构建二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并利用其对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满足联合分布模拟数据;根据模拟数据赋值给目标软岩隧道的隧道模型,输出围岩参数的数值模型,并利用其对目标软岩隧道的围岩参数空间随机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模拟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软岩隧道的数字化建模中出现围压参数不确定以及变异性,导致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降低工作效率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4178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24520.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积沙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埋风积沙隧道围岩变形的实时监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扫描风积沙隧道内部,以得到风积沙隧道围岩点云数据,基于基准标靶,处理风积沙隧道围岩点云数据,以得到风积沙隧道围岩特征点变形值,根据风积沙隧道围岩特征点变形值计算风积沙隧道断面边界的拱顶和边墙的变形值,并根据风积沙隧道断面边界的拱顶和边墙的变形值,以在变形值达到预警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示警。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一方面由于需要将设备固定在隧道内作业或预先安装轨道并在作业时需人员一旁协助的情况,导致效率较低且不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另一方面,由于风险评估计算方法复杂繁琐,导致较难实现实时监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2883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394255.1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工程结构病害智慧分析与综合处置装置,包括:供能移动组件;机械臂,机械臂一端可活动地设在供能移动组件上;执行组件,执行组件可拆卸地设在机械臂的另一端,用于城市地下工程结构病害的探测、处理。本发明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对城市地下工程结构病害进行探测、处理,提高效率、效果,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1665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28482.7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V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震源激发装置及控制方法,震源激发装置包括:飞行器;收放组件,收放组件设在飞行器上;震源激发件,震源激发件设在收放组件上,收放组件被构造成控制震源激发件靠近或远离飞行器活动。本发明通过使用飞行器投放震源激发件,避免工作人员进入山地等危险地形,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且收放组件可以回收震源激发件,降低使用成本,避免对野外环境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2607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40842.5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布设电极和线缆的机器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机器人系统包括:底座、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控制装置,底座具有行进装置;电极布设装置设在底座上,线缆布设装置设在底座上;控制装置设在底座上,控制装置分别与存储模块、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存储模块、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工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布设电极和线缆的机器人系统,通过设置控制装置控制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工作,可实现对电极和线缆的布设,可提高勘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且可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4354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70855.4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B64C39/02 , B64U20/80 , B64U20/87 , B64U10/11 , B64D47/02 , G05D1/10 , G05D1/08 , B64D47/08 , G01S19/42 , G01S15/93 , G01S13/933 , G01S17/933 , B64U101/32 , B64U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全息巡检无人机装置及方法,包括:无人机,无人机包括机体、驱动系统和旋翼,驱动系统和旋翼安装于机体,驱动系统与旋翼动力耦合连接;辅助飞行系统,辅助飞行系统安装于机体,与驱动系统通信连接,用于确定无人机的三维坐标信息和目标航线;全息探测系统,全息探测系统与辅助飞行系统通信连接,用于获取隧道的扫描信息及确定风险点;远程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辅助飞行系统和全息探测系统均与远程控制系统通信连接,远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无人机的工作。本发明通过利用无人机代替人工进行巡检,提高巡检效率及效果,并提高对不同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579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286123.7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岩隧道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岩隧道围岩参数空间随机场建模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包括:获取目标软岩隧道的预设数据库;分别拟合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各自备选分布的参数,得到其边缘分布参数,并分别确定理论边缘分布;根据理论边缘分布构建二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并利用其对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满足联合分布模拟数据;根据模拟数据赋值给目标软岩隧道的隧道模型,输出围岩参数的数值模型,并利用其对目标软岩隧道的围岩参数空间随机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模拟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软岩隧道的数字化建模中出现围压参数不确定以及变异性,导致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降低工作效率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5485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82513.6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9K17/40 , C09K10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7/40 , C09K2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名称为一种稀散有色金属尾砂改良剂的配置及使用方法,用于典型稀散有色金属尾矿砂的治理。较已有的相关发明,本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生物炭来源芦竹茎秆来源广泛,耐极端环境,无需人工照顾即可有较高的收获量,壤土的来源同样广泛。本发明将过筛的芦竹生物炭材料与壤土按照3:10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即为所本发明的尾砂改良剂。本改良剂的使用方法为将本改良剂与稀散有色金属尾矿砂按照1:5.6~1:6.7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本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相对于之前的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使用剂量低,重金属固化效率更高等特点,本发明促进了尾矿砂微生物活性,改善了植物的生长条件,是一种高效的改良剂。
-
公开(公告)号:CN1190650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984580.6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V3/38 , G06V10/82 , G06F11/14 , G06T11/00 , G06V10/40 , G06V10/77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1S19/42 , G01S17/9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的智慧探测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超前探测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探测元件获取目标机器人的探测数据,以控制目标机器人执行预设探测操作;远程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机器人的实时定位信息获取目标机器人对应的环境信息,以确定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探测数据;数据智慧管理模块,用于对探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评估操作,以得到标准探测数据,并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获取将标准探测数据对应的不良地质体识别结果。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解译及评估过程过度依赖于专业知识水平和工程经验,进行初期物探误差较大,导致钻孔难以验证到不良地质体,极大影响探测元件稳定及探测效果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