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8994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41228.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站实验舱及构型,该实验舱采用双承力筒构型,包括密封实验舱、暴露载荷舱、桁架式资源舱;所述密封实验舱安装有前端框,用于与机构对接,后端与暴露载荷舱连接;密封实验舱是提供航天员活动的密封空间,安装密封舱内的机柜和设备,并能承受发射时整器的载荷;暴露载荷舱用于支持安装舱外暴露载荷,采用圆柱体非密封舱体构型;暴露载荷舱上装有气闸舱,气闸舱配置气闸功能,在侧壁开门,可支持人员和货物进出舱;桁架式资源舱包括推进模块、大型驱动机构、基础桁架及太阳翼。本发明采用桁架式资源舱减轻了结构重量,减少了包络尺寸,使结构更加紧凑,为我国空间站的扩展升级提供一种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0061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71391.0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传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扭矩限制器及其限制范围设定方法,扭矩限制器包括:前球窝盘轴、若干滚珠、启动摩擦环、后球窝盘轴、限制摩擦盘、压紧弹簧、压紧螺母以及输出轴等;前球窝盘轴通过滚珠将输入的扭矩传递给后球窝盘轴,当输入扭矩低于启动扭矩时,后球窝盘轴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与启动摩擦环保持接触,输出轴无转动;当输入扭矩大于最大限制扭矩时,滚珠将后球窝盘轴顶紧在限制摩擦盘,从而限制了输出轴的输出扭矩;当输入扭矩大于启动扭矩且小于最大限制扭矩时,后球窝盘轴仅与滚珠接触,扭矩从前球窝盘轴传递至滚珠,再由后球窝盘轴传递至输出轴,所提供的扭矩限制器结构简单,超扭后无打滑,转角可控,无需复位。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94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811034568.X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器尾焰防护隔热装置以及航天器,其中,航天器尾焰防护隔热装置主要应用于外承力筒式构型航天器的主发动机尾焰的防护与隔热,包括框架结构、隔热板组件和隔热屏组件,所述框架结构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结构,所述隔热板组件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和隔热屏组件之间,所述隔热屏组件覆盖安装在所述框架结构和隔热板组件外侧,以形成一封闭阻隔层。本发明的航天器尾焰防护隔热装置实现了耐高温、隔热性好、质量轻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96098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1091272.1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5K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飞行器电子设备安装结构及空间飞行器,主要应用于外承力筒式构型空间飞行器的电子设备集中承载与安装,包括安装板组件、支撑梁组件和撑杆组件,所述安装板组件提供电子设备的安装承载面,所述支撑梁组件支撑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组件下方,所述撑杆组件一端支撑安装于所述支撑梁组件下方,另一端与空间飞行器主结构连接。本发明的空间飞行器电子设备安装结构实现了承载能力高、导热性好、质量轻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638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611119197.6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振峰 , 曹俊生 , 孙小珠 , 崔赞红 , 朱俊杰 , 常立平 , 常世杰 , 段君毅 , 冯宇 , 何俊彦 , 洪亚军 , 李传吟 , 李立春 , 刘国林 , 楼俏 , 毛国斌 , 欧阳文 , 吴金花 , 徐博 , 徐磊 , 杨延蕾 , 周磊 , 瞿水群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偏心航天器推进舱零配平布局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明确布局要求;步骤2,动力系统设备对称布局;步骤3,太阳翼偏心布局;步骤4,天线、敏感器及其他舱外设备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步骤5,舱内设备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步骤6,管路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步骤7,电缆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该方法通过多次布局迭代设计,合理运用单机设备自身的质量分布特性,充分利用分系统功能要求,有效调动管路布局、电缆布局等一切可以调节质心的因素,以实现推进舱零配平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63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19415.6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振峰 , 曹俊生 , 孙小珠 , 崔赞红 , 朱俊杰 , 常立平 , 常世杰 , 段君毅 , 冯宇 , 何俊彦 , 洪亚军 , 李传吟 , 李立春 , 刘国林 , 楼俏 , 毛国斌 , 欧阳文 , 吴金花 , 徐博 , 徐磊 , 杨延蕾 , 周磊 , 瞿水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 , G06T17/00
Abstract: 电缆网三维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坐标定位法进行电连接器的装配设计、线缆的布线设计,通过连接线束和包络线束模拟电缆,使得电缆网三维设计脱离了系统组件模型和收缩包络,实现了电缆网三维独立建模,降低了电缆网三维设计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提高了电缆网三维设计效率,增强了电缆网三维模型的维护性和数据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830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15053.1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站大型载荷舱段,包括舱体结构、双自由度光学载荷相机、对地侧可分离梁式加强结构、对天侧可分离梁式加强结构、光学载荷后端处理模块和浮动式隔振稳定系统,舱体结构是整个载荷舱段的主承载框架,用于支撑其它部件;双自由度光学载荷相机的两端分别通过浮动式隔振稳定系统与舱体结构连接;对地侧可分离梁式加强结构和对天侧可分离梁式加强结构分别与舱体结构连接,用于对舱体结构进一步加强,同时可以在入轨后分离;光学载荷后端处理模块安装于舱体结构中;浮动式隔振稳定系统,用于实现将在轨的外部振动进行隔离。本发明可使得空间站舱段既能为大口径光学载荷安装承载提供稳定环境,又能开设大开口让出视场空间并保证强度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9050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485569.5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服务航天器构型。该多功能服务航天器由动力舱和仪器舱组成,配置有机械臂、工具箱、推进剂补加装置、航天器对接停靠机构等主要装备。该多功能服务航天器采用特殊内外双承力筒构型:上部的仪器舱采用一种密封型的中心承力筒构型;下部的动力舱以外承力筒为主传力结构,与仪器舱中心承力筒通过一段截锥相连,同时内部还有一密封型内承力筒,与仪器舱中心承力筒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空间。该多功能服务航天器长期在轨,根据需求进行轨道机动,主要用于提供包括货物运输、轨道维持、维修维护、推进剂补给等在轨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851487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97153.7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服务航天器,包括货物舱和仪器舱;多功能服务航天器采用特殊内外双承力筒构型;上部的仪器舱采用一种密封型的中心承力筒构型;下部的货物舱以外承力筒为主承力结构,与仪器舱中心承力筒通过一段截锥相连,同时内部还有一密封型内承力筒,与仪器舱中心承力筒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空间;仪器舱配置有机械臂、推进剂补加装置、轻量化航天器对接停靠机构;货物舱配置有航天器对接停靠机构。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服务航天器长期在轨,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轨道机动,具备高度集成化的优势,主要用于提供包括货物运输、姿轨控接管、维修维护、推进剂补给等综合在轨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79852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53668.0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支撑装置,设置于舱体(2)内的待固定设备上,固定于所述舱体(2)的内外两侧,装置包括:垫块(8)、双头螺柱(4)、螺钉(5)、螺钉(7)及螺母(14)等;所述垫块(8)与所述待固定设备可调整至沿横向方向压紧贴合,设置在所述舱体(2)的内侧,所述垫块(8)包括若干螺纹孔(24),所述舱体(2)上对位设置有通孔(18),所述双头螺柱(4)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8)与所述垫块(8)螺纹连接,所述双头螺柱(4)的另一端设置是所述舱体(2)的外侧,通过螺母旋紧固定。该装置在提高设备横向刚度的同时保证设备纵向不过约束,且该装置具有重量轻、可调节、可盲操作、装配应力及结构应力小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