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DDR3负载差异影响的传输线结构及形成方法、内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03527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302022.X

    申请日:2011-09-30

    Abstract: 一种消除DDR3负载差异影响的传输线结构及形成方法、内存结构,所述形成方法包括确定第一类传输线和第二类传输线的本征参数;基于第一类传输线的本征参数和第一负载的负载容值确定第一类传输线的第一等效参数;基于第二类传输线的本征参数和第二负载的负载容值确定第二类传输线的第二等效参数;根据第一等效参数确定第一类传输线在第一负载下的目标延迟;调整第二等效参数至第三等效参数,以使第二类传输线在第二负载下的等效延迟与第一类传输线在第一负载下的目标延迟相匹配;分别基于第一等效参数和第三等效参数形成基本传输线和特殊传输线,基本传输线和特殊传输线构成所述传输线结构。本技术方案提高了信号传输中信号的时序完整性。

    输入输出能力增强的可重构微服务器

    公开(公告)号:CN103034295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75825.7

    申请日:2012-12-26

    Abstract: 一种输入输出能力增强的可重构微服务器,包括:微处理器、系统总线、内存、可重构加速部件以及输入输出外设;其中,微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外设连接至系统总线;微处理器直接连接至可重构加速部件;可重构加速部件包括:可重构运算加速模块、多个可重构I/O增强单元、以及与可重构I/O增强单元中的每一个单独连接的多个I/O控制器;其中,多个可重构I/O增强单元连接至可重构运算加速模块和系统总线;而且其中,可重构I/O增强单元中的每一个的对应的多个I/O控制器连接至具有相同资源类型的I/O设备,由此可重构I/O增强单元中的每一个及其对应的多个I/O控制器用于控制与具有相同资源类型的I/O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异构系统的编译方法和编译器

    公开(公告)号:CN102981836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38958.X

    申请日:2012-11-06

    Abstract: 一种异构系统的编译方法和编译器,其中,所述的异构系统的编译方法包括:识别系统服务语句,分离计算语句和所述系统服务语句,对所述系统服务语句进行标识;对系统服务语句进行格式解析,收集系统服务信息数据;在从核程序中生成第一语句,将所述系统服务信息数据打包传送到主核端I/O缓冲,并向主核端发送服务请求;在主核程序中生成第二语句,包括从核计算加载服务程序和与所述服务请求相应的系统服务程序;在所述主核程序中生成第三语句,根据所述标识对所述系统服务程序进行轮询处理,并依据所述主核端I/O缓冲中的数据处理所述系统服务程序。本发明的异构系统的编译方法和编译器,在异构系统上实现了用户层同构视角的编程。

    硬板区不等厚设计的软硬结合板层压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70836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53510.5

    申请日:2012-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板区不等厚设计的软硬结合板层压制作方法,包括:初始设计步骤,用于在进行设计时,查找出软硬结合板上不同区域中的不同厚度的硬板区;子硬板区扩大步骤,用于对于板厚偏薄的子硬板区,在子硬板区外围向外部的硬板废料区延伸特定区域作为受压的缓冲区域;辅助扩大步骤,用于在层压之前,根据利用特定区域扩大的子硬板区,调节铣切软硬结合板的硬板图形以及半固化片时的铣切窗口;层压步骤,用于对软硬结合板执行层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板区不等厚设计的软硬结合板层压制作方法,该方法既操作简便,又能有效保障软硬结合板硬板区有效图形受压均匀,由此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软硬结合板。

    一种寄存器分配方法、系统及处理器

    公开(公告)号:CN102968379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10331.3

    申请日:2012-10-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寄存器分配方法、系统及处理器;其中方法基于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包括:向量寄存器,由至少一个存储器组成的存储器组,和内存,所述存储器组的读取速度快于内存的读取速度;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所述向量寄存器中是否存在能够存储当前变量的可用存储空间;若是,在所述可用存储空间中,为当前变量分配对应的存储空间,将所述当前变量保存入所分配的存储空间中;若否,判断所述存储器组中是否存在能够存储当前变量的可用存储空间;若是,依据所述存储器组中各存储器的读取速度,将当前变量保存入存在可用存储空间且读取速度最快的存储器中;若否,将当前变量保存入内存中。本发明减少了保存入内存的变量数量。

    防止覆板法层压偏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46698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26040.3

    申请日:2012-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覆板法层压偏位的方法,包括:在最上层叠覆板单片或单元的上表面以及最下层的叠覆板单片或单元的下表面分别加第一铜箔和/或报废基材以及第二铜箔和/或报废基材,在第一铜箔和/或报废基材以及第二铜箔和/或报废基材的铆钉孔位置处开窗;在第一铜箔和/或报废基材的上面以及第二铜箔和/或报废基材的下面分别垫第一半固化片和第二半固化片,在第一半固化片和第二半固化片的铆钉孔位置开窗;利用铆钉将叠板、铜箔和/或报废基材、半固化片铆合在一起;在铆合在一起的结构的上下表层分别加铜箔或分离膜,然后进行叠板和装模;对叠板和装模之后的结构进行压合;在压合之后拆卸陪板。

    应用于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存储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38784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41176.1

    申请日:2012-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存储方法和系统,其中,确定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别;查找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预设的存储规则,所述预设的存储规则包括副本数目以及不同的存储位置信息;依据所述副本数目,生成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副本;将所述数据副本分别存储到不同的存储位置信息对应的存储节点中。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不同的数据类别生成不同数目的数据副本进行存储,从而既保证了存储数据的安全性、扩展性、可操作性等问题,又避免了对系统资源的占用,从而有效提高了存储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存储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32464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41466.6

    申请日:2012-11-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存储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包括:解析用户发送的捕捉指令中的代码标识;依据所述捕捉指令触发与所述代码标识相对应的预设跟踪程序代码对所述存储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获取;应用所述性能数据对存储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所述分析方法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系统的性能分析系统。本申请提供的存储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在存储系统中植入跟踪程序代码,直接对存储系统中各个运行的I/O模块的运行数据进行获取,通过获取的运行数据对存储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使得分析效率更高,更加直接准确。

    元数据的处理方法,代理、转发设备,服务器及计算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29958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381995.1

    申请日:2012-10-10

    Abstract: 元数据的处理方法,代理、转发设备,服务器及计算系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元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从元数据服务器获取多个文件的元数据信息;接收输入输出IO转发设备发送的元数据请求,所述元数据请求中携带要执行操作的文件路径信息;根据所述要执行操作的文件路径信息查找对应文件的元数据信息中的数据对象标识;当查找到所述数据对象标识时,向所述IO转发设备返回所述数据对象标识,以使所述IO转发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对象标识查找数据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对象,进而使计算节点设备完成对所述数据对象的文件数据操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元数据代理设备来完成元数据的处理,减轻了元数据服务器的负载,降低了元数据集群的复杂性,提高了元数据处理的灵活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