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48931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15184.1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导风罩及车辆,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包括多根相互平行设置的主动进气格栅叶片,所述主动进气格栅叶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支座以及设置于两个安装支座间的叶片本体,所述叶片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肋片,所述叶片本体的下底面呈流线型,导风罩包括进气腔以及围成所述进气腔的罩体,所述罩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端导流结构,另一端固定连接后端罩,所述前端导流结构与汽车的前保险杠之间密封连接。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导风罩及车辆,在降低汽车风阻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前端进风量,增大了换热效率,提升了冷却模块的换热性能,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2033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45363.8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 G01M17/007 , B60Q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异物监控方法、系统及车辆,包括:步骤1、采集车辆上的冷媒系统的高压值a;步骤2、确定车辆当前的工况,并根据车辆的工况查询不同工况下冷媒系统高压矩阵数据,得到当前工况下冷媒系统的高压值b;步骤3、将a与b进行比较;步骤4、判断a减去b的值是否大于预设气压阈值,若是,则将判断次数N加1,N的初始值为0,并进入步骤5,若否,N置为0,且流程结束;步骤5、判断N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N小于预设次数,则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进入步骤1,若N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则进行前端冷却模块清洗提示。在车辆前端冷却模块异物堆积到一定程度时,本发明能够自动提醒终端客户及厂商。
-
公开(公告)号:CN11541645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22805.7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新能源汽车热负荷的玻璃及车辆,包括玻璃层和辐射层,所述辐射层设置在玻璃层上,所述玻璃层对大于300nm波长范围内的太阳辐射具有至少80%的透过率,所述辐射层对大于300nm波长范围内的太阳辐射具有至少78%的反射率,并对可见光具有透过率。其目的是: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现有技术无法同时满足车辆玻璃可见光波段透过率低导致的车内暗度较低,需要辅助照明,且多层玻璃重量大,成本高,还会影响前车窗除霜效率的问题,通过本发明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玻璃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其隔热性能,从而降低汽车内部的热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529020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753394.2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温度测量装置与方法,测量装置安装于被冷却部件上,所述被冷却部件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包括冷却管路、两个管路接头、液泵、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两个温度传感器和散热器,两个管路接头分别与被冷却部件的进液端和出液端连通,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集成在两个所述管路接头上,两个温度传感器和液泵均与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电连接,两个所述管路接头、散热器和液泵通过冷却管路串联连通。本发明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低、可靠性差、成本高和不能满足未来氢燃料电池测试系统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7659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79924.3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防冻液流道板,所述防冻液流道板内设置有防冻液流道,所述防冻液流道分别连接有电池冷却回路、电机冷却回路、乘员舱冷却回路、冷却液防冻液回路以及制冷剂冷媒回路;所述防冻液流道板上固接有九通水阀,所述九通水阀与所述防冻液流道相连,所述九通水阀用于控制新能源汽车的热泵系统中电池冷却回路、电机冷却回路和乘员舱冷却回路的切换,同时进行冷却液防冻液回路和制冷剂冷媒回路的热交换,形成不同工作模式,有利于将不同回路之间的能量回收和再分配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87218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29539.8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一种双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电池和乘员舱的制冷优先级;基于电池和乘员舱的制冷优先级,控制双电子膨胀阀的其中一个电子膨胀阀采用PID闭环控制,并控制另一电子膨胀阀采用查表方式开环控制,其中,双电子膨胀阀中的其中一个电子膨胀阀控制电池制冷,另一个电子膨胀阀控制乘员舱制冷。本申请通过电池和乘员舱的制冷优先级,确定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使其中一个电子膨胀阀采用PID闭环控制,另一电子膨胀阀采用查表方式开环控制,在双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系统中,两个电子膨胀阀不会同时用PID闭环控制,不会产生互相影响,且电子膨胀阀的控制与压缩机在控制逻辑上不关联,避免了双制冷时的系统震荡。
-
公开(公告)号:CN115303019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1030253.4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包括,S1、接受用户下发的预冷却指令,其中,预冷却指令携带目标温度信息;S2、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S3、判断车身温度是否大于环境温度;S4、若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则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若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则首先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环境温度与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时,停止对车身喷雾,再启动车内空调系统。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车辆的预冷却,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并且能够降低油耗或者电耗,降低用户的经济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59863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79144.9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69 , H01M10/6568 , H01M10/6567 , B60L58/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新能源车辆,该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包内的最大温度值及最小温度值;比较最大温度值与最小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设计阈值,且最大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电池包的第一耐受温度阈值;如果是,则开启压缩机、第一水泵及截止阀,以使第一水泵驱动冷却液进入电池包内,并将电池包产生的热量与冷却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本申请可以根据电池内部的温度差主动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实现对电池包内部温度的精细化控制,避免电池包由于放电不均匀导致热失控,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39471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526868.4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4 , B60H1/00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68 , H01M1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余热回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纯电动汽车所处的当前环境温度;若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确定无法为纯电动汽车的待加热部件供热,则获取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电驱出水温度和预设温度,其中,所述预设温度与所述待加热部件相关;若所述电驱出水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则采用电驱余热对所述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本申请能够降低设计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919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4152.X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G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组件、发动机热量回收利用系统及车辆。该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和储能器;储能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腔体空间,腔体空间用于容纳储能介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输入口、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腔体空间内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之间,第二管路连接在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之间;第一输入口与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连接,第一输出口与发动机的冷却液入口连接;第二输入口用于与用热系统的低温介质端连接,第二输出口用于与用热系统的高温介质端连接。本发明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储存在储能器中,且该热量能够稳定地向外输出,可避免用热系统的热量供给不稳定、忽冷忽热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