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378571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95796.X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变茶树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来调控茶树叶片颜色的方法,包括:(1)茶树叶色白化:应用氟啶酮使茶树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2)茶树叶色紫化:应用脱落酸使茶树中的花青素含量增加。本发明为可在田间对茶树叶色性状实施不同调控的创新型技术,易于操作且效果显著,调控处理组茶树叶色均可在短期内改变,稳定性强,叶色不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改变,且茶树生长状态正常,可以实现有效地调控和改变茶树叶色。
-
公开(公告)号:CN103621698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10673134.5
申请日:2013-12-1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陈年铁观音品质的微波和远红外复合烘焙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对陈年铁观音进行微波远红外复合烘焙,微波烘焙加热温度为50~60℃,微波频率2450 MHz~3000MHz,间歇烘焙加热2~3 h,其后再采用远红外烘焙,远红外加热温度为90~100℃,波长40~100μm,烘焙时间4~5 h。经过微波和远红外复合烘焙后的陈年铁观音,香气带花香或炒米香,滋味去除苦涩转鲜醇,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
-
公开(公告)号:CN10265726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66216.6
申请日:2012-05-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该方法包括:(1)将质量浓度为0.5%的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施在茶树鲜叶上;(2)室内自然萎凋;(3)萎凋至茶叶粗纤维含量最少,再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1.0%-1.5%和0.5%-1.0%的木瓜蛋白酶液和果胶酶液,喷施结束后继续萎调;(4)萎凋叶失水率达到90%~95%后烘干,其他工艺与常规白茶加工方法相同。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白茶品质有明显提高,滋味醇厚、甘甜度明显提高。本发明操作简单,茶汤滋味醇厚、甘甜度明显提高,符合市场上消费者对白茶品质的要求。
-
-
公开(公告)号:CN10595074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00202.4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2600/158
Abstract: 一种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快速鉴定茶叶品种的方法,属于茶叶质量安全领域,用改良的植物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总DNA,再对特定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测序,建立闽南乌龙茶的基因库,将未知品种的闽南乌龙茶的DNA序列与所建的基因库进行同源性分析,可快速鉴定待测闽南乌龙茶品种。经改良的植物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的茶叶样品DNA浓度高,电泳条带清晰;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出闽南乌龙茶产品的品种,避免人工感官审评主观意识的影响和传统化学检测方法的繁杂操作,结果科学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5938093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400739.0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 G01N1/28 , G01N1/42 , G06K9/62 , G06N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59 , G01N1/28 , G01N1/42 , G01N21/3563 , G06K9/6269 , G06K9/6286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结合支持向量机的乌龙茶产地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粉样品的准备;光谱信息的采集;光谱信息的预处理;基于遗传算法的波长筛选;模型的建立;产地的判别。本发明为乌龙茶产地判别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途径,有利于茶叶市场实现对茶叶品质管理的规范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897608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43494.8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乌龙茶品质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粉样品的准备;光谱信息的采集;光谱信息的预处理;基于遗传算法的波长筛选;鉴定模型的建立及乌龙茶品质得分的测定。本发明样品预处理简单,能准确、快速地鉴定出乌龙茶的品质优劣,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避免了人工感官审评中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及传统化学分析法的繁杂操作,结果客观、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2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0194060.2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乌龙茶产地判别方法,适用于判别闽南、闽北和广东三个产地的乌龙茶归属,首先提出乌龙茶产地Bayes判别函数,通过检测自变量咖啡碱、C、EGCG、ECG、锰和锌代入所述Bayes判别函数,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归属地。该方法提出的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95%,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上述六项生化成分数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乌龙茶闽南、闽北、广东三产地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