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57266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210166216.6

    申请日:201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该方法包括:(1)将质量浓度为0.5%的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施在茶树鲜叶上;(2)室内自然萎凋;(3)萎凋至茶叶粗纤维含量最少,再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1.0%-1.5%和0.5%-1.0%的木瓜蛋白酶液和果胶酶液,喷施结束后继续萎调;(4)萎凋叶失水率达到90%~95%后烘干,其他工艺与常规白茶加工方法相同。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白茶品质有明显提高,滋味醇厚、甘甜度明显提高。本发明操作简单,茶汤滋味醇厚、甘甜度明显提高,符合市场上消费者对白茶品质的要求。

    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绿茶与白茶的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5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4100.3

    申请日:2012-06-13

    Inventor: 孙威江 董青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绿茶与白茶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绿茶和白茶的判别函数,该函数的表达式为:F绿茶=6.363x2+0.353x6-9.567;F白茶=27.626x2-5.570x6-42.229;其中自变量x2为咖啡碱,x6为EGCG,将自变量数值代入所述Bayes判别函数,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种类。该法所得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100%,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知道待判茶样的“咖啡碱”和“EGCG”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绿茶和白茶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乌龙茶产地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2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4060.2

    申请日:2012-06-13

    Inventor: 孙威江 董青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乌龙茶产地判别方法,适用于判别闽南、闽北和广东三个产地的乌龙茶归属,首先提出乌龙茶产地Bayes判别函数,通过检测自变量咖啡碱、C、EGCG、ECG、锰和锌代入所述Bayes判别函数,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归属地。该方法提出的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95%,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上述六项生化成分数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乌龙茶闽南、闽北、广东三产地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乌龙茶产地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2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0194060.2

    申请日:2012-06-13

    Inventor: 孙威江 董青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乌龙茶产地判别方法,适用于判别闽南、闽北和广东三个产地的乌龙茶归属,首先提出乌龙茶产地Bayes判别函数,通过检测自变量咖啡碱、C、EGCG、ECG、锰和锌代入所述Bayes判别函数,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归属地。该方法提出的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95%,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上述六项生化成分数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乌龙茶闽南、闽北、广东三产地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一种提高白茶滋味浓度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9312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166217.0

    申请日:201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白茶滋味浓度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白茶水浸出物明显提高,滋味醇厚度明显提高。该方法包括:(1)采摘茶树鲜叶进行萎凋;(2)当萎凋叶失水率达到25-65%时,均匀喷施质量浓度为0.5-1.5%的纤维素酶液,液/叶质量比为1:12-1:4;喷施结束后继续进行萎凋;(3)萎凋叶失水率达到90%~95%后烘干,其他工艺与常规白茶加工方法相同。在白茶萎凋工艺中进行喷施纤维素酶液的处理,操作简单,所制得的成品白茶茶汤水浸出物与不添加酶液相比提高了1.51-7.65%,茶汤滋味醇厚度明显提高,符合市场上消费者对白茶品质的要求。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5726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66216.6

    申请日:201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该方法包括:(1)将质量浓度为0.5%的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施在茶树鲜叶上;(2)室内自然萎凋;(3)萎凋至茶叶粗纤维含量最少,再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1.0%-1.5%和0.5%-1.0%的木瓜蛋白酶液和果胶酶液,喷施结束后继续萎调;(4)萎凋叶失水率达到90%~95%后烘干,其他工艺与常规白茶加工方法相同。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白茶品质有明显提高,滋味醇厚、甘甜度明显提高。本发明操作简单,茶汤滋味醇厚、甘甜度明显提高,符合市场上消费者对白茶品质的要求。

    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多茶类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6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4109.4

    申请日:2012-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多茶类判别方法,其特征是提出判别函数,并将茶叶的四项生化成分、儿茶素组分及其衍生指标等12项为自变量,代入函数,进行计算,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种类。该法所得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95%以上,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知道自变量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乌龙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四大茶类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绿茶与红茶的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4080.X

    申请日:2012-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绿茶与红茶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绿茶和红茶的Bayes判别函数,该函数的表达式为:F绿茶=0.866x-31.862;F红茶=0.133x-1.428其中自变量x为儿茶素/茶多酚,将该自变量数值代入所述Bayes判别函数,并根据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种类。该方法提出的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100%,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知道待判茶样的“儿茶素/茶多酚”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绿茶和红茶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一种提高白茶滋味浓度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931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66217.0

    申请日:201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白茶滋味浓度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白茶水浸出物明显提高,滋味醇厚度明显提高。该方法包括:(1)采摘茶树鲜叶进行萎凋;(2)当萎凋叶失水率达到25-65%时,均匀喷施质量浓度为0.5-1.5%的纤维素酶液,液/叶质量比为1:12-1:4;喷施结束后继续进行萎凋;(3)萎凋叶失水率达到90%~95%后烘干,其他工艺与常规白茶加工方法相同。在白茶萎凋工艺中进行喷施纤维素酶液的处理,操作简单,所制得的成品白茶茶汤水浸出物与不添加酶液相比提高了1.51-7.65%,茶汤滋味醇厚度明显提高,符合市场上消费者对白茶品质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