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417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22583.3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福鼎白茶质量检测方法,其包括步骤:采用如下几种分析区分不同等级白牡丹;所述不同等级白牡丹包括:特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和三级白牡丹;所述分析包括:不同等级白牡丹水浸出物含量分析,所述水浸出物包括茶多酚、生物碱、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和可溶性总糖;不同等级白牡丹挥发性香气物质香气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多批白茶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后,得到一个普遍适用的福鼎白茶质量检测方法,确定34种品质成分是影响不同等级白牡丹滋味浓度、鲜爽度和香气品质的主要成分,上述成分组合可作为不同等级白牡丹检测标准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89760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510343494.8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乌龙茶品质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粉样品的准备;光谱信息的采集;光谱信息的预处理;基于遗传算法的波长筛选;鉴定模型的建立及乌龙茶品质得分的测定。本发明样品预处理简单,能准确、快速地鉴定出乌龙茶的品质优劣,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避免了人工感官审评中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及传统化学分析法的繁杂操作,结果客观、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465151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89500.1
申请日:2015-02-2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Q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2600/13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茶树DNA指纹图谱的方法,属于茶叶分子生物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二维码技术构建茶树DNA指纹图谱,将指纹图谱信息通过二维码技术处理,转化成二维码图形。通过该方法构建茶树DNA指纹图谱以二维码图形的形式体现,具有信息容量大、直观、简洁、应用性广的特点。在构建茶树DNA指纹图谱过程中进行通过二维码技术处理,将大量的指纹图谱信息,转化成二维码图形。构建的DNA指纹图谱既能正确反应该茶树样本的DNA指纹图谱信息,又能在茶叶的市场流通、栽培管理等领域进一步推广利用,并且应用于可追溯体系建设和管理。
-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5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4100.3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3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绿茶与白茶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绿茶和白茶的判别函数,该函数的表达式为:F绿茶=6.363x2+0.353x6-9.567;F白茶=27.626x2-5.570x6-42.229;其中自变量x2为咖啡碱,x6为EGCG,将自变量数值代入所述Bayes判别函数,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种类。该法所得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100%,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知道待判茶样的“咖啡碱”和“EGCG”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绿茶和白茶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482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94060.2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乌龙茶产地判别方法,适用于判别闽南、闽北和广东三个产地的乌龙茶归属,首先提出乌龙茶产地Bayes判别函数,通过检测自变量咖啡碱、C、EGCG、ECG、锰和锌代入所述Bayes判别函数,计算所得最大值所对应的函数类别即为该茶的归属地。该方法提出的判别函数的正判率达95%,判别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只需上述六项生化成分数值经简单计算即可实现乌龙茶闽南、闽北、广东三产地的快速、有效区分,不仅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茶类区分的要求,还可为国际茶叶贸易中的茶类判别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1849595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10301133.4
申请日:2010-02-0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23F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吸附法降低速溶茶中农药残留的方法,属于茶叶深加工卫生质量安全控制领域;主要处理为将含有农药残留的、溶液浓度为8%的速溶茶浓缩液在40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以10ml/min的流速通过装有农残吸附树脂的吸附柱,所处理的速溶茶浓缩液体积为吸附树脂体积的16倍。经过树脂吸附处理后的速溶茶粉其农药残留量的吸附脱除率达97.29%,同时该处理对速溶茶粉生化品质的影响。
-
-
公开(公告)号:CN11556837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1176028.1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所述白茶老树培育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主干卡槽,所述主干卡槽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用于储水的储水箱,所述水箱的下侧设置有套块,所述套块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与所述主干卡槽位置相对的主干卡槽A,所述主干卡槽A的右侧端面与所述水箱的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体,本例旨在提出一种对于白茶老树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工艺流程,并提出了一种在老茶培育过程中,可协助种植管理人员解决对于茶树培育过程中在林下无法使用大型搬运设备的前提下需要时常浇水施肥的困难。
-
公开(公告)号:CN1177898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25571.4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G16B4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品种对茶棍蓟马的组成抗性评价模型构建方法与应用。该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定茶树品种的鲜叶挥发性成分(苯乙醇、十二烷);S2测定茶树品种的物理抗性指标(叶长、芽头茸毛密度、色差L*、a*、b*);S3测定茶树鲜叶的化学成分(咖啡碱含量);S4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计算加权值。S7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利用本模型可以高效简便地鉴定茶树品种对茶棍蓟马的抗虫性等级,为快速筛选多样本抗虫性强的茶树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大幅度降低了筛选优良茶树品种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