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电机的连接装置、发电机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09896856U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20342845.7

    申请日:2019-03-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机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电机的连接装置、发电机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发电机的连接装置包括联轴器、过渡盘和连接套,连接套包括连接套本体,连接套本体的两侧端面能够分别与发动机的飞轮的壳体和发电机的壳体相连,联轴器和过渡盘设于连接套本体围成的空间内,联轴器的一侧端面能够与飞轮相连,联轴器的另一侧端面能够与过渡盘相连,过渡盘能够与发电机的转子相连。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连接装置,将联轴器的一侧端面与发动机的飞轮相连,将联轴器的另一侧端面与过渡盘相连,并将过渡盘与发电机的转子相连,能够有效的将发动机的飞轮与发电机的转子相连,从而完成发动机的飞轮与发电机的装配连接。

    用于发电机装配的定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748367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20335549.4

    申请日:2019-03-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机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电机装配的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发电机装配的定位装置,用于发电机的联轴器与发动机的飞轮在连接过程中的定位,其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锥销和锥销座,所述锥销能够与所述飞轮相连接,所述锥销座能够与所述联轴器相连接,所述锥销座上设有能够与所述锥销配合连接的定位孔。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装置,将锥销与锥销座上的定位孔相连接,从而将飞轮与联轴器的相对位置固定,使联轴器能够准确的进入到飞轮止口内,快速有效的实现发电机与发动机的装配过程,且不会对联轴器产生较大的轴向力,提升联轴器的使用寿命。

    一种滤清器座和用于安装在滤清器座内的滤座阀

    公开(公告)号:CN205477819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20005333.8

    申请日:2016-0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清器座和用于安装在滤清器座内的滤座阀。滤清器座,包括滤座体,滤座体上开设有总进油口、总出油口,滤座体内设有与总进油口连通的进油通道和与总出油口连接的出油通道,所述滤座体上对应待安装的每个滤清器开设有与进油通道连通的滤清器进油口和与出油通道连通的滤清器回油口,滤座体内设有用于安装阀体的安装腔,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分别开设通孔从而与安装腔连通,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开设通孔的数量与位置与滤清器进油口和滤清器回油口的数量及位置分别对应设置,安装腔的侧部开口用于插装控制进油通道通孔与滤清器进油口和出油通道通孔与滤清器回油口通断的阀体。本实用新型滤座体内的腔道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可实现不停机更换滤清器,使用方便。

    旋转件隔振防护罩、防护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6813463U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22862556.X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旋转件隔振防护罩、防护组件、发动机及车辆,该旋转件隔振防护罩包括壳体、支撑柱、支撑件、螺栓、内弹性件和外弹性件;壳体具有安装孔;内弹性件贯穿安装孔,内弹性件具有第一通孔;外弹性件位于壳体的外侧、且具有第二通孔;支撑件贯穿安装孔和第一通孔、且探入第二通孔;螺栓的杆部贯穿安装孔、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且杆部与支撑柱螺纹配合。当旋转件隔振防护罩受到振源影响而产生振动时,在螺栓预紧力的作用下内弹性件和外弹性件均会压缩以对旋转件隔振防护罩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对旋转件隔振防护罩进行夹持固定,以减少了旋转件隔振防护罩因振源的振动而导致损坏的现象。

    燃油管路温度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4741744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22439398.2

    申请日:2020-10-27

    Inventor: 张昊 李林科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油管路温度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燃油管路温度控制系统的水套可以直接包覆在燃油管路外侧,占据空间小,布置灵活。水套的一端与节温器连通,通过节温器接入低温水或高温水,当发动机燃油管路处于高温热源附近时,控制单元控制节温器关闭,水套中充满低温水且循环流动降低燃油管路的温度,起到控制燃油温度的功能,避免燃油泵进油温度过高。当发动机燃油管路燃油温度过低不满足发动机启动需求时,控制单元控制节温器开启,水套中充满高温水且循环流动加热燃油管路,使燃油的温度迅速升高至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内,满足发动机冷启动需求的功能。

    一种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793062U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21320907.6

    申请日:2018-08-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润滑系统及发动机。该润滑系统包括主油道和油底壳,还包括并联设置的预润滑系统和主润滑系统,且二者均设于主油道和油底壳之间,预润滑系统的预润滑油路的管径小于主润滑系统的主润滑油路的管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预润滑系统与主润滑系统并联设置,使得发动机在启动前可绕过自身的主润滑系统,以直接通过预润滑系统向主油道供油并进行预润滑;进一步通过预润滑系统的预润滑油路的管径小于主润滑系统的主润滑油路的管径,使得主油道的压力建立时间大大降低,进而满足大缸径发动机的应急快速起动的要求,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的主油道的压力建立时间过长,难以实现发动机快速启动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机油泵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45984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389537.6

    申请日:2016-05-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泵,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机油泵不能实现通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泵体一端设有法兰连接端,法兰与法兰连接端连接,泵体上与法兰连接端相对的一端设有盖板连接端,盖板与盖板连接端连接,泵体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泄压油道,泵体两侧面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两侧的泄压油道分别进油口和出油口相通。本实用新型用于发动机。

    共轨发动机泵油机构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717206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320872755.1

    申请日:2013-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轨发动机泵油机构,其包括两个高压油泵,两高压油泵的出油口分别通过两根高压进油管引至一连接块上,连接块内部开设有与两高压进油管连通的公共油腔且该公共油腔上引出有两根高压出油管,高压出油管与公共油腔之间通过高压燃油孔道连通;连接块内还开设有低压油腔,连接块上连接有用于连通公共油腔和低压油腔的泄压管路且该泄压管路上安装有安全阀,连接块上安装有可感感应装置且感应装置上连接有安全报警器。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燃油的持续供给并提高燃油供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模块化设计的多功能座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445719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20106436.3

    申请日:2016-02-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化设计的多功能座,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目前,为了达到发动机对旁通润滑油、冷却水的要求,可以通过增加连接管路的方式实现,这就使得系统的空间尺寸加大,并增加了管路泄露的风险。对于不同机型和使用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结构的零件来满足发动机的要求,这样就增加了产品种类和数量,会增加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润滑油路和水路,润滑油路包括机油冷却器出油口、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润滑油进口、旁通润滑油道、经机油冷却器的润滑油出口和旁通润滑油出口,水路包括机油冷却器出水口、进水口、机油冷却器进水口、旁通水道出水口、旁通水道和机油冷却器进水水道。本实用新型用于发动机。

    一种用于连接压气机和空冷器的进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717187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320850639.X

    申请日:2013-1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气系统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压气机和空冷器的进气装置,进气装置设有圆形进气口和方形出气口,进气装置通过所述圆形进气口与所述压气机连通连接,通过方形出气口与空冷器连通连接,圆形进气口一端设有横向圆形进气通道,方形出气口一端设有横向方形出气通道,横向圆形进气通道与所述横向方形出气通道通过纵向过渡通道连通,纵向过渡通道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导流片,导流片从纵向过渡通道位于横向圆形进气通道的一侧圆滑过渡到横向方形出气通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使空冷器各个区域的压缩空气量基本相同,提高了空冷器的冷却效率,导流片采用圆滑过渡的结构,避免了压缩空气产生涡流所带来的压力损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