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升作业车辆的动能回收系统和举升作业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030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79876.5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举升作业车辆的动能回收系统和举升作业车辆,举升作业车辆包括举升作业油缸,举升作业油缸用于举起或者放下载重,该动能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动能回收机构,包括液压马达和电比例恒流量阀,电比例恒流量阀用于控制放下载重时举升作业油缸的下油缸的泄压流量保持恒定,液压马达用于通过泄压流量进行能量回收,下油缸为举升作业油缸的活塞以下的油缸;第一开关阀,位于电比例恒流量阀和举升作业油缸的下油缸之间的线路上,第一开关阀用于在举起载重时关闭避免泄压,以及放下载重时常通进行能量回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能回收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机油的自动补充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2118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610788670.3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的自动补充方法和系统,获取发动机的实时工况数据,确定与所述实时工况数据相对应的实时机油消耗率;根据所述实时机油消耗率,计算所述发动机在当前补油时段的耗油量;根据所述耗油量,对所述发动机的机油进行自动补充。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发动机的实时工况数据确定实时机油消耗率,然后计算发动机在当前补油时段的耗油量,无需电子机油尺就可以实现自动精确补油,能够提高机油液位检测技术和机油自动补充技术的通用性,并能实时检测发动机的缺油状况,减少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的安全隐患。

    一种止回阀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957863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65284.6

    申请日:2018-12-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止回阀,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主油道,主油道连通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第二油道与所述主油道的连通处均设有控制连通处通断的阀芯,且在其中一个阀芯打开对应的连通处时,另一个阀芯封堵另一个连通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止回阀的发动机。本发明的第一油道可以连通预供油泵,第二油道连通机油泵,通过设置两个阀芯,当发动机的预供油泵供油时,机油会经第一油道并推开阀芯,使得第一油道与主油道的连通处打开,而此时第二油道和主油道的连通处的阀芯则将该连通处封堵,也就避免了机油进入第二油道,并最终进入机油泵,防止产生泄流,避免影响建压时间和功耗。

    变量柱塞泵及车辆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025952U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20457646.1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柱塞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量柱塞泵及车辆。变量柱塞泵包括斜盘、反馈杆、杠杆和伺服阀。反馈杆连接于斜盘一侧,斜盘能以自身轴线为轴摆动,反馈杆能够在斜盘的摆动带动下移动。杠杆活动连接于反馈杆远离斜盘的一端,杠杆能够在反馈杆移动的带动下转动。伺服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性元件,阀体开设阀腔,阀芯设置于阀腔中,弹性元件同轴抵靠于阀芯,并抵靠于杠杆的侧部,能够在杠杆转动带动下沿杠杆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并压缩或释放。阀芯能够在弹性元件压缩或释放的带动下在阀腔中移动。该变量柱塞泵能够有效防止弹性元件疲劳断裂,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一种轴瓦、液压泵及车辆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376749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2750989.0

    申请日:2022-10-19

    Inventor: 崔璨 史伟东 崔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轴瓦、液压泵及车辆,该轴瓦包括轴瓦本体、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其中,轴瓦本体呈圆弧形。轴瓦本体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两个连接端,轴瓦本体在其轴线方向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其中,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分别与轴瓦本体的两个连接端连接,第一定位片远离轴瓦本体的一端以及第二定位片远离轴瓦本体的一端均用于和壳体抵接,如此可限制轴瓦转动;第一定位面用于和斜盘抵接,第二定位面用于和壳体抵接,如此可限制轴瓦轴向移动,通过面接触在轴瓦的轴向以及圆周方向上对轴瓦进行定位,能保证轴瓦的定位效果稳定,同时还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简化了装配工艺,可有效降低成本。

    隔振器系统及发动机系统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743692U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22601057.0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振器系统及发动机系统,该隔振器系统包括:用于对发动机进行隔振支撑的隔振器,以及对隔振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隔振器失效监测装置;其中,隔振器包括用于支撑隔振器的支撑架以及将发动机固定在隔振器上的限位螺栓;隔振器失效监测装置包括压电传感器以及报警系统;压电传感器固定于支撑架上表面,用于检测沿限位螺栓轴向的压力状态,并在隔振器失效时生成相应的压力信号,以供报警系统根据压力信号对隔振器进行失效报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对隔振器进行实时监测,在隔振器失效时及时进行报警提示,避免因隔振器失效而导致的发电机组损坏或报废等重大故障,降低安全隐患。

    变量柱塞泵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363100U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20660111.4

    申请日:2024-04-01

    Inventor: 崔璨 刘宏杰 崔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量柱塞泵,包括:第一油箱;柱塞泵本体和设置在柱塞泵本体上的斜盘,柱塞泵本体的吸油口与油箱连接;斜盘调节机构,斜盘调节机构包括活塞和分别位于活塞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活塞与斜盘连接以驱动斜盘摆动;换向阀,换向阀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连接;节流阀,节流阀的节流阀入口用于供控制油F流入,节流阀的节流阀出口与第二油箱连接,节流阀的第一节流口和第二节流口分别与换向阀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连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换向阀和节流阀均电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变量柱塞泵的排量速度无法实现无极调节的问题。

    柱塞泵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505254U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21685586.0

    申请日:2023-06-29

    Inventor: 崔璨 史伟东 崔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柱塞泵,该柱塞泵包括壳体和斜盘,所述壳体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限位凸台;所述斜盘置于所述腔室内,所述斜盘上与所述限位凸台相对的一侧设有斜盘凸台,所述斜盘凸台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配合以用于小排量限位。该柱塞泵取消限位螺钉、螺母和橡胶密封圈等结构,通过直接在壳体上增加限位凸台,实现小排量限位,节省布置空间,结构布置更紧凑;同时减少零部件数量,减少装配节拍,节省成本;而且不需要密封,减少泄露风险,提高了可靠性。

    气缸盖和发动机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811937U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22885013.X

    申请日:2021-11-23

    Inventor: 张金芳 崔璨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盖和一种发动机,所述气缸盖上设有用于安装气门的气门孔,所述气门孔的第一端在所述气缸盖的顶端形成开口,所述气缸盖靠近所述开口的第一部位的耐磨性高于所述气缸盖远离所述开口的其它部位的耐磨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缸盖的靠近气门孔的第一端的第一部位的耐磨性较高,该第一部位对应原来气缸盖安装弹簧下座的位置,由于第一部位的耐磨性的提高,使得气缸盖不配置弹簧下座也能够支撑气门弹簧,从而可以避免弹簧下座取消后弹簧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使气缸盖发生磨损,达到既能够取消弹簧下座,又不会使气缸盖发生磨损的目的。

    转子滤清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1598785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22262743.7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滤清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子滤清器包括转轴、转子、驱油通道和调节单元,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的底部设有进油孔,所述转子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垂直穿设于所述驱油通道中,所述转轴能够沿自身轴向方向移动,所述调节单元位于所述转轴下方,其中,所述调节单元会随着所述转子的重量不同进而产生形变。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转子滤清器,增加了调节单元,可以根据转子自身的重量来改变形变量,实现了自诊断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