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1824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517446.2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12 , G01K13/00 , G01H17/00 , G06F30/23 , G06F18/2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IS隔离开关接触多状态参量评估方法,属于电力设备状态评估技术领域,包括:计算外壳温升实测值与经验值的差,将其作为温度特征量;计算外壳振动幅值实测值与经验值的差,振动频率占比实测值与经验值的差,将这些量作为振动特征量;计算最大放电幅值实测值与经验值的差,将其作为局部放电特征量;将温度特征量、振动特征量和局部放电特征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后,输入到训练好的分类器中,通过分类器给出GIS隔离开关接触状态的分类结果。该方法能够判定GIS隔离开关的接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18680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39581.3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微网能量优化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构建微网优化调度系统;对所述微网优化调度系统进行MPC优化调度;获取所述微网优化调度系统的约束条件;求解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所述微网优化调度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网能量优化调度方法,考虑不确定性的微网系统基本结构、调度框架、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微网系统应用的基本模型和基本策略,提出了基于微网应用的随机规划理论和场景分析方法,以解决微网随机能源和设备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并对目标场景的样本容量做了经验估计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167931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26604.5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光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周期性震动激励确认电力光缆路由方法,包括:光纤振动传感仪主机、光缆网络和无源传感终端箱组成光纤振动预警系统;对接入光纤振动传感仪主机的光缆网络起点和终点处的光缆周边进行人手触碰或锤敲击,调试光纤振动传感仪主机的系统参数;根据已知的光缆网络架构图使用特定振动源对管井盖进行锤击,根据光纤振动传感仪主机采集和处理的振动波形图得出光缆网络的物理路由;采集光缆网络物理路由的管井盖所对应的GPS位置信息与GPS位置信息所对应的POI参照物信息,绘制光缆网络物理路由图。本发明使大面积核查成为可能并且能够使光缆查找效率提升,光缆查找的准确率能够达到100%。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06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111131887.4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B60L53/00 , G06V10/762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耦合网络多代理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特性参数辨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设计一致性控制方法,将复杂耦合网络牵制一致性控制引入数据聚类分析,快速求取初始聚类中心;S2、采用二分k‑means方法,快速识别典型场景下电动汽车起始充电时刻期望值,提取电动汽车充电概率和充电起始时间概率分布函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从解决现有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方法运算复杂、难以实现工程应用的技术难点,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完成初始聚类中心选择,提升聚类精度;快速准确求取电动汽车充电概率和充电时段概率分布函数,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计算简单、聚类快速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71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110615882.2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48 , G06F111/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配电网电动汽车接纳能力评估方法。面向未来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的城市配电网,本发明能够对配电网电动汽车接纳能力进行科学评估。首先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于三种类型的城市电动汽车充电站的3个特征变量进行概率建模,即充电量、开始充电时间和充电时长。其次通过蒙特卡洛拒绝‑接受采样对于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化城市配电网接纳电动汽车车辆数为目标建立了配电网电动汽车接纳能力评估模型,可以应用于实际电网调控电动汽车接入规模,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也可为未来电网规划作为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98513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111131886.X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机升压电感电流间接测算方法及测压电路,用于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PFC)的电感电流检测,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机升压电感电流间接测算方法基于功率电路,所述功率电路用于完成功率变换,并提供功率开关端电压分压信号,送入数字控制器的模数转换ADC端口,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机升压电感电流间接测算方法用于完成折算桥后电压、开关电压实际值和升压电感电流,实现单相有源PFC双闭环控制。本发明无需分流电阻,只需检测桥后电压和开关电压,通过数字控制器软件编程,得到升压电感电流,由此可以克服使用分流电阻带来的功耗问题和桥后电压信号漂移问题,有利于实现精确PFC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83320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00444.X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时间区间最优潮流和储能电池的电网调峰方法。由于储能对缓解变压器过载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它必须在过载时提供足够的发电,即放电能力。二是要有足够的备用能力,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峰值负荷预测误差。本发明基于该基本思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计及发电机爬坡约束和发电功率约束,结合储能电站荷电状态约束和功率约束,建立基于多时段的最优潮流公式,提出了部分发电机退役后,储能电站参与调峰缓解变压器过载压力的储能电池运行策略。本发明构建了基于多时段的最优潮流模型,提出了储能电池参与调峰的运行策略,实现了对电网的调峰效果,并且缓解了燃煤机组退役时主变压器和线路过载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55536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0299313.7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微网三层能量优化管理方法。该方法在日前机组组合层,通过求解所建立的日前可控型微电源、储能装置等数学优化模型得到各微源在全天各个时段的启停状态和出力计划值,同时为下面两个阶段留出调节裕度。在经济调度阶段,利用实时点风光荷数据和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充放电状态、出力值进行各微源出力调整,以满足当前时段的运行要求,同时为AGC层留出裕度。在AGC层,以维持大电网和微网功率交互值恒定为目标,根据秒级实时数据,利用储能装置进行平抑。通过三层能量优化管理,维持微网与大电网在一个经济调度时段的功率交互恒定,迎合大电网的经济调度;同时可以解决微网中的间歇性微源对大电网造成冲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663570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222379.9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R2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电流谐波分析方法,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力系统产生的谐波,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电流的谐波分析。将电动汽车充电电流转化为用权重表示的三角函数,构造三角函数神经网络,通过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前向递推,获取含各谐波分量的输出电流;将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比较,两者差值采用负梯度下降法通过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反向迭代,求取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最优权重,从而获得电动汽车充电电流谐波参数的精确估计。该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特性和更好的噪声耐受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66357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810222379.9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R2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电流谐波分析方法,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力系统产生的谐波,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电流的谐波分析。将电动汽车充电电流转化为用权重表示的三角函数,构造三角函数神经网络,通过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前向递推,获取含各谐波分量的输出电流;将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比较,两者差值采用负梯度下降法通过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反向迭代,求取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最优权重,从而获得电动汽车充电电流谐波参数的精确估计。该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特性和更好的噪声耐受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