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诊疗一体化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25595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310222239.9

    申请日:2013-06-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腺癌诊疗一体化纳米粒子(Apt‑TNP)及其制备方法。Apt‑TNP以聚乳酸‑聚乙二醇为载体,内部包埋酸性pH响应荧光探针BDP‑688及近红外光敏剂R16FP,表面共价偶联乳腺癌特异核酸适体制得。Apt‑TNP能特异结合乳腺癌细胞并到达溶酶体,溶酶体酸性pH环境触发BDP‑688产生荧光,实现癌细胞的精确成像;用808nm光激活R16FP产生活性氧,引发溶酶体内组织蛋白酶释放,使癌细胞凋亡,实现光动力学治疗;细胞凋亡过程伴随pH的变化,导致BDP‑688荧光减弱,实现疗效的实时监测。Apt‑TNP同时具备乳腺癌靶向成像、高效治疗及疗效监测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一种用于活细胞内microRNA原位成像的纳米放大自参比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3042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10445317.X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丁霖 鞠熀先 霍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活细胞内microRNA(miRNA)原位成像的纳米放大自参比探针及其制备方法。该探针是将核酸发卡修饰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NP‑H1)和荧光分子修饰的发卡分子(H2‑F)通过脂质体包裹而成。当探针进入细胞后,UNP‑H1和H2‑F被释放,只有当H1与miRNA杂交后,H2可以取代miRNA而与UNP‑H1杂交,释放出的miRNA启动下一个循环以放大信号。在近红外光激发下,UNP的发射带1(EEB1)与F之间发生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以UNP的发射带2(EEB2)通道为自参比,LRET与EEB2通道的发光强度比值(ILRET/IEEB2)可用于细胞内miRNA的相对定量。

    一种对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原位成像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3078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410193997.7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对细胞内端粒酶活性进行原位成像检测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纳米探针以金纳米粒子(AuNP)为载体,负载特殊设计的DNA分子信标(MB)。该MB为茎‑环结构,并带有一个缺口,将整个DNA序列分为两段:较短的一段是端粒酶引物序列(TSP);较长的一段(1‑MB)含环状结构,其茎部3’端的巯基可共价连接AuNP,5’端修饰荧光分子Cy5。由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Cy5的荧光被AuNP猝灭,纳米探针的荧光状态为“关”。将探针与细胞温育,探针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内端粒酶的作用下,TSP被延长并发生内部链取代,使1‑MB环被打开,导致Cy5离开AuNP表面,将荧光状态转换为“开”,进而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Cy5的荧光,可实现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成像分析。该探针可区分肿瘤和正常细胞,还可用于监测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在端粒酶抑制药物作用下的变化,因此该发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双核酸标记的比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3792372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58187.0

    申请日:2014-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03 G01N27/32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核酸标记的比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金电极表面组装两端分别标记巯基与二茂铁的DNA3,与亚甲基蓝标记的互补DNA1-抗体1杂交,构成比率电化学免疫传感界面。目标蛋白质存在时,DNA2-抗体2、目标蛋白质与DNA1-抗体1形成夹心免疫复合物,产生邻位效应,使DNA2与DNA1杂交,导致DNA1-抗体1脱离传感界面、自由的DNA3在表面形成发夹结构。在该过程中,电化学活性的亚甲基蓝和二茂铁分别远离和靠近电极表面,其氧化电流分别减小和增加。通过检测这两个电流的比值,实现溶液中目标蛋白质的浓度测定。该传感器灵敏度高,检测浓度范围宽,实现了蛋白质的快速、一步化检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量子光电效应快速可视化检测铜离子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29022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10232537.1

    申请日:2012-07-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氧化还原性有机染料指示量子点光电过程而实现可视化快速检测铜离子的方法。特征是:①有机染料直接接受量子点光电子及其耦合质子而被还原;②通过铜离子对量子效应的干扰,影响染料的还原效率;③染料还原效率的改变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④颜色变化可由肉眼直接读出,并与铜离子浓度相关。本发明直接用太阳光光照产生量子点的光电效应,有机染料、量子点与待测溶液直接在玻璃或类似基质上混合、反应并产生颜色变化,利用扫描或照相方法获得检测信号,无需其它设备,检测成本低,操作方便,方法灵敏、快速,检测的浓度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铜含量分析的广阔领域。

    恶性肿瘤电化学筛查与早期诊断仪

    公开(公告)号:CN1866018B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0610040051.2

    申请日:2006-04-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438 G01N27/30 G01N33/574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恶性肿瘤电化学筛查与早期诊断仪,该仪器的免疫测定芯片(1)通过接口与时间分辨多通道恒电位仪(2)相连接,时间分辨多通道恒电位仪(2)通过接口和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3)相连接;其中免疫测定芯片(1)包括固定有不同抗原分子功能化膜的八个工作电极和Ag导线(a)、Ag/AgCl参比电极(b)、碳对电极(c)、绝缘膜(d);利用电极表面固定的抗原分子与样品中的抗原分子竞争温育溶液中的酶标抗体,使部分酶标抗体连接到电极表面,获得催化电流,间接获得溶液中待测的8种抗原的含量;通过软件处理,以直观易读的图像颜色,显示测定结果。本诊断仪成本低,智能化,检测快,在肿瘤的筛查和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免洗型SARS-CoV-2N抗原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和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1721442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10583818.5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洗型SARS‑CoV‑2N抗原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和试剂盒。所述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包括4个试剂加入步骤:步骤1,待测样品加入含有一对抗体‑DNA偶联物、双链DNA探针、环形模板DNA、phi29聚合酶和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反应试剂1中进行识别反应;步骤2,继续加入含有Cu2+的反应试剂2进行反应;步骤3,再加入含有抗坏血酸钠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反应试剂3进行反应;步骤4,同时加入有鲁米诺配置的底物液1和有过氧化氢配置的底物液2,产生化学发光信号。最后根据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对所述待测样品中的SARS‑CoV‑2N抗原进行定量检测。该检测方法和试剂盒灵敏、便捷,可应用于COVID‑19的筛查和诊断。

    基于靶标蛋白诱导DNA酶循环生成的均相免疫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80022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710234646.X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靶标蛋白诱导DNA酶循环生成的均相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溶液包括抗体1‑DNA1偶联物、抗体2‑DNA2偶联物、血红素hemin、核酸外切酶III和DNA3/DNA4双链DNA。当靶标蛋白存在时,可被抗体1‑DNA1和抗体2‑DNA2同时免疫识别,基于邻位效应,DNA1与DNA2会进行杂交而后与双链DNA上的DNA3发生链取代反应,进而释放出富含G序列的DNA4与hemin结合形成G‑四链体/hemin DNA酶,此外,与DNA1和DNA2反应的DNA3能被核酸外切酶III识别并切断,使得DNA1和DNA2可与另一个DNA3发生链取代反应,从而释放另一个DNA4生成DNA酶,如此循环,生成大量的DNA酶。该DNA酶可催化TMB显色和鲁米诺发光,通过比色或化学发光成像的方法可对靶标蛋白进行灵敏的定量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普适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活细胞膜整合素αvβ3聚糖的原位糖链延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6016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189719.0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细胞膜整合素αvβ3聚糖的原位糖链延长方法。通过偶联αvβ3的特异性识别多肽(Pep)和半乳糖氧化酶(GAO),构建聚糖重构探针Pep‑GAO。在K4[Fe(CN)6]存在下,酶活性被抑制的Pep‑GAO可以结合活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αvβ3,然后加入K3[Fe(CN)6]激活GAO,使其氧化αvβ3糖链末端的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生成可以发生生物正交反应的醛基。该基团可与酰肼功能化的糖分子发生连接反应,生成腙键,从而实现αvβ3上糖链的延长。该方法在活细胞水平上实现了对特定蛋白聚糖结构的编辑,为细胞膜蛋白聚糖的功能研究和活体聚糖调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