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动行为识别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运动概率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216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99769.X

    申请日:2022-0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动行为识别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运动概率预测方法,包括:获得空间目标不同方向速度增量与开普勒六要素变化之间的映射关系;依据所述速度增量与开普勒六要素变化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机动行为判断函数;依据外部测量获得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历史轨迹数据以及机动行为判断函数,采用层次支持向量机(H‑SVM)获得非合作目标机动行为判别模型;依据空间非合作目标的开普勒六要素历史时序数据与机动行为判别结果,采用DeepAR时间序列概率预测模型,获得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轨道运动预测结果。根据本发明实例中提供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运动预测方法,更好地剖析空间目标的运动能力与运动规律,在展示目标高概率到达区域的同时,通过分布的离散程度评估预测的不确定性,以侧面反映出目标潜在的机动倾向。

    一种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对接接口

    公开(公告)号:CN11403000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16449.2

    申请日:2021-11-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对接接口,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以及特种机电互连技术领域。其分为主动对接接口与被动对接接口,可以实现接口间识别定位、对接/断开、锁紧/解锁、通电/断电、通讯连接/断开,通过模块机器人的对接接口快速连接,可以实现机器人系统的快速构型变换。主动对接接口主动靠近、连接被动对接接口,可以实现一个旋转自由度、视觉定位、对接、提供电源和通讯连接等功能。被动对接接口接纳主动对接接口的连接,接收来自主动对接接口的电源和通讯连接,可以实现对接的检测、锁紧、解锁。具有精确识别定位能力、高对接强度、易连接断开、高精度对接误差等优点。

    一种轮履腿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01352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406272.8

    申请日:2021-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具体是一种轮履腿复合式移动机器人。包括车架、动力装置、摆臂机构、传动机构、电池、车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特点:本发明具有轮式、履带式、腿式三种基本运动模式的特点,自由度多,可以实现“轮式、履带式、腿式、轮腿式、履腿式、轮履式、轮履腿式”七种运动模式,相比其他移动机器人本发明具有更强的运动能力与越障能力,能完成复杂路况的危险任务;摆臂机构与传动机构对称分布于车架的四角,通过控制摆臂的运动使移动机器人具有较强自适应平衡能力,保证移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传动机构采用内外轴的形式,履带轮与车轮由内轴驱动且履带构型为三角形,可以灵活切换履带运动模式与车轮运动模式,使移动机器人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本文发明的轮履腿复合式移动机器人工作可靠,能穿越复杂多变的路况,替代人完成危险区域的救援与信息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种空间机械臂参数对运动可靠性影响比重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54433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24620.1

    申请日:2015-11-24

    Abstract: 一种空间机械臂参数对运动可靠性影响比重的确定方法,首先获取空间机械臂运动可靠性影响因素;其次建立以表征空间机械臂操作空间位姿偏差最小为目标的极限状态函数;之后建立表征影响因素与位姿偏差关系的响应面函数;最终计算获得各影响因素的运动可靠性灵敏度。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空间机械臂在轨任务约束和各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避免了运动可靠性灵敏度分析过程中的多维积分连续偏导问题,降低了影响因素间的耦合性和非线性,避免了运动可靠性分析中样本需求量大的问题,提高了运算效率,满足了在轨实时应用需求。

    一种基于视触融合的舱内抓取目标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919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40405.6

    申请日:2025-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触融合的舱内抓取目标表征方法,包括:获取基于视触融合信息的舱内抓取目标三维模型重建数据集;使用所述数据集对初始的三维模型重建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基于视触融合信息的舱内抓取目标三维模型重建网络;将需要重建三维模型的舱内目标单视角视觉点云、视野盲区触觉点云输入基于视触融合信息的舱内抓取目标三维模型重建网络,得到舱内抓取目标三维模型。本发明通过视触融合的方式以较高精度重建舱内抓取目标三维模型,弥补基于机器人视觉的抓取目标三维模型重建方法不足,提高机器人抓取目标重建的精度,进而保证机器人空间站舱内抓取任务的可靠性。

    一种机械式自适应装配接口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842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98401.7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自适应装配接口,属于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杆机构、导向杆和压紧机构,其中连杆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连杆机构、第二连接杆与导向杆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压紧机构串接于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导向杆之间,自适应接口锁紧工作时连杆机构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处于收缩状态,第二连杆垂直于自适应接口轴线,第二底板的凸台平面与第一底板的凸台平面以及第二底板的底面与压板的底面分别重合,自适应接口处于锁紧转态。本发明的一种机械式自适应装配接口装配时容差性强,可实现快速自适应装配,降低装配难度。

    一种机器人抓取控制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00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29447.0

    申请日:2024-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抓取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训练数据集,训练数据集包含机器人的多指灵巧手抓取过程中所采集的触觉数据、机器人的多指灵巧手的手指关节角度、机器人的多指灵巧手的抓取模式以及预先标注的稳定抓取判别信息;使用训练数据集中的触觉数据、抓取模式和稳定抓取判别信息,对初始稳定抓取判别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目标稳定抓取判别模型;使用训练数据集中的触觉数据、手指关节角度和抓取模式,对初始抓取调整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目标抓取调整模型;基于目标稳定抓取判别模型与目标抓取调整模型,生成抓取控制器;将触觉数据、机器人的多指灵巧手的手指关节角度和抓取模式,输入抓取控制器,以实现对机器人的抓取控制。

    一种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对接接口

    公开(公告)号:CN114030000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1416449.2

    申请日:2021-11-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对接接口,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以及特种机电互连技术领域。其分为主动对接接口与被动对接接口,可以实现接口间识别定位、对接/断开、锁紧/解锁、通电/断电、通讯连接/断开,通过模块机器人的对接接口快速连接,可以实现机器人系统的快速构型变换。主动对接接口主动靠近、连接被动对接接口,可以实现一个旋转自由度、视觉定位、对接、提供电源和通讯连接等功能。被动对接接口接纳主动对接接口的连接,接收来自主动对接接口的电源和通讯连接,可以实现对接的检测、锁紧、解锁。具有精确识别定位能力、高对接强度、易连接断开、高精度对接误差等优点。

    一种高欠驱动空间机械臂运动灵巧性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634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369777.X

    申请日:2022-04-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欠驱动空间机械臂运动灵巧性评估方法,包括:依据常态下空间机械臂数学模型,获得高欠驱动空间机械臂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基座自由漂浮状态以及故障关节自由摆动特征,处理动力学模型中惯性耦合矩阵;依据所述处理后的动力学模型中惯性耦合矩阵,获得系统动力学雅可比,构造高欠驱动空间机械臂动力学可操作度、动力学条件数、动力学最小奇异值指标;依据所述动力学可操作度、动力学条件数、动力学最小奇异值指标,建立运动灵巧性退化程度评估指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为高欠驱动空间机械臂运动优化方法的设计提供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