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温差预冷器性能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863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111669435.1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温差预冷器性能试验装置,该大温差预冷器性能试验装置的高压气源通过截止总阀连接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中依次安装有第一调节阀、热端气体流量计、燃烧室、预冷器以及喷管;第二支路中依次连接有第二调节阀、冷端气体流量计、预冷器以及冷端出口调节阀;数据采集系统与热端气体流量计、冷端气体流量计、热端进气测点、热端出气测点、冷端进气测点以及冷端出气测点信号连接,用于获取测试数据。上述试验装置能够提供不小于1250K的高温气源、高压常温气源以及高温高压测控系统,能够进行大温差预冷器的性能测试,为大温差预冷器的性能摸底奠定了基础。

    一种微细管束预冷器流动换热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863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49311.7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细管束预冷器流动换热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中微细管束测试单元的进气口与风机通过进气管路连通,出气口连接有排气管路;压差计与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连通;入口温度传感器与进气管路连通,出口温度传感器与排气管路连通;在排气管路中安装有流量计;微细管束测试单元的微细管束两端与变压直流电源电连接,微细管束通过自身电阻发热,并与通过气流进行热交换;在微细管束内布置有多个热电偶;数据采集仪与流量计、压差计、入口温度传感器、出口温度传感器以及多个热电偶均信号连接。上述实验装置能够测试具有不同外径、不同排布、不同管排数的微细管束的预冷器在不同气流冲击角度下的流动换热性能。

    一种可拆卸的轻质预冷器微细管束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440693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663141.8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轻质预冷器微细管束支撑结构,该微细管束支撑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梳状支撑单元;每个梳状支撑单元均包括一个长条形底座和多个倾斜设置于长条形底座的梳齿;两个梳状支撑单元的梳齿之间相互交叉,在两个长条形底座以及多个梳齿之间形成固定微细管束的空间;梳齿为微细管。上述微细管束支撑结构通过交叉的梳齿对微细管束进行支承固定,构成梳齿的微细管通过圆柱面与微细管束接触,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可避免对微细管束造成危害。

    一种多功能板翅式换热器进排气导流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470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386298.0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板翅式换热器进排气导流结构及方法,换热器进出口位于同一侧,换热器入口与翅片之间、换热器出口与翅片之间设有导流肋片,导流肋片等距布置;根据温度、压力工况计算在许用应力以内对应的肋片间距,当肋片布置间距大于所述肋片间距,导流肋片之间增加短导流肋片。本发明能够降低流阻、保证换热器强度,增加换热面积。

    一种基于锂和六氟化硫反应的闭式循环热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8375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13291.3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锂和六氟化硫反应的闭式循环热源装置,属于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的基于锂和六氟化硫反应的闭式循环热源装置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应用于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动力推进系统,该热源以锂为燃料,以六氟化硫为氧化剂,可在封闭环境中燃烧,且燃烧无气态产物排放,不暴露行迹,产物体积较反应消耗的金属燃料体积稍小,可存于系统内不需排放,可实现真正的闭式循环。

    一种微细管束换热特性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630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111653320.3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细管束换热特性实验方法,该实验方法采用微细管束换热特性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微细管束,并测量微细管束的电阻;将微细管束安装于测试箱体中,并与变压直流电源电连接;调节变压直流电源的电压,获取微细管束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换热特性;调节风机的风速,获取微细管束在不同空气流量下的换热特性;周期性地调节电源的电压和风机的风速,获取微细管束在不同加热功率和不同空气流量下的换热特性。采用上述实验方法能够测试不同管径、不同排布、不同排数以及不同气流冲击角度下微细管束的换热特性,从而确定预冷器管外的换热模型,为预冷器的精确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一种预冷发动机能量梯级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228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672692.0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冷发动机能量梯级系统及其设计方法,该系统包括高温模块、中温模块及低温模块,三个模块均为氦气回路,所述氦气回路分别与空气管道和液氢管道进行换热,空气管道内和液氢管道内的工质流动方向相反;其中,高温模块位于空气管道的入口端,即液氢管道的出口端;低温模块位于空气管道的出口端,即液氢管道的入口端;中温模块位于高温模块和低温模块之间;每个模块内均包括两个以上的闭式布雷顿单元,每个闭式布雷顿单元均包括:两个或三个换热器、一个压缩机和一个涡轮;换热器、压缩机和涡轮通过管路串联组成一个封闭回路;本发明能够根据预冷发动机的使用需求,完成对不同推力和比冲性能需求的预冷发动机热力循环的设计。

    一种发动机进气与换热一体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823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72882.1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组合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与换热的结构。一种发动机进气与换热一体化结构,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导流锥以及预冷器,导流锥为锥形结构,预冷器为锥台结构;导流锥的小端与预冷器平面端对接形成一体结构;导流锥内部空腔为冷却介质进气汇集腔,预冷器内部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表面分布有气孔冷却介质出气集管和多个表面分布有气孔冷却介质进气集管;冷却介质进气管路与冷却介质进气汇集腔连通;各冷却介质进气集管一端与冷却介质进气汇集腔连通;预冷器的底部设有环状的冷却介质出气集气腔,各冷却介质出气集管一端与冷却介质出气集气腔连通;冷却介质出气集气腔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出气管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