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0506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010248266.3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19/10 , E01D2/04 , E01D101/26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拼装式桥梁护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所述体系包括箱梁和护板,护板直立并纵向布置于箱梁两侧翼缘端部的上方,护板底端插入箱梁翼缘板,通过螺栓固定组装。本发明结构型式简明,受力合理,通用性强,充分利用了工厂化加工、拼装快速、可拆卸更换等特点,巧妙利用凹凸榫卯结构的优势,有效提高护板整体性与相对密闭性,提高了运营期的使用效果;该结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实现工厂化作业,可拆卸更换,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桥梁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622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15889.8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扩大拱脚与微型钢管桩的隧道支护体系及其构建方法。隧道分区开挖,存在上部钢架在下部断面开挖阶段底部悬空以及由此引起的沉降问题,大断面隧道尤为明显。本体系中,上部环向格栅钢架底端位于中部环向格栅钢架顶端外侧,钢架转角节点设置在上部环向格栅钢架的底端内侧,钢架转角节点支撑在中部环向格栅钢架的顶端,微型钢管桩设置在钢架转角节点的外侧底部;上部环向格栅钢架、钢架转角节点、中部环向格栅钢架以及下部环向格栅钢架组成环向初支钢架。本发明设置钢架转角节点,作为隧道上部环向初支钢架的扩大拱脚,通过微型钢管桩实现钢架转角节点的有效锚固,可将隧道上部环向初支钢架有效锁定,满足大断面隧道快速施工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0439000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1910727921.0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李谈 , 高志宏 , 王立新 , 李润轩 , 马晓波 , 康华 , 郭亮 , 王天明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王博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段亚刚 , 王春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板下滑槽的地下结构内部运输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于结构顶板和结构中板底部设置纵横交错的下翻梁,下翻梁的梁底设置预埋滑槽,T型锚栓可方便地固定于滑槽内,T型螺栓与滑槽之间利用滚珠实现无摩擦滑动,T型锚栓提供站内物资运输需要的锚固点。本发明由板下结构下翻梁内预埋滑槽与T型锚栓形成受力体系,满足基坑盖挖区域物质的运输需要,基于基坑明挖部分龙门吊与盖挖部分结构板下运输系统,实现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浇筑期间各类物资的高校运输,有效避免常规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浇筑期间,站内物资运输路径与基坑内支撑空间冲突,可显著提高地下工程施工效率,节约工期与工程投资,可为地下结构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176176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1910419469.1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李谈 , 高志宏 , 王立新 , 李润轩 , 马晓波 , 康华 , 郭亮 , 王天明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王博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段亚刚 , 王春希
IPC: G09B2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仓分隔式水囊排水的盾构掘进地层损失模拟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模型试验土箱,模型试验土箱内设置水平的模型盾构,模型盾构外的模型试验土箱内填满地层土;模型盾构外壁沿纵向环周设置水囊,水囊沿圆周方向分隔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仓室;每个水囊仓室都设有一个独立的排水软管,排水软管一端接入水囊仓室,另一端穿过模型试验土箱预留孔洞接入量模型试验土箱外的量杯中,地层损失大小通过控制水囊排水量实现。本发明具有实验装置简单、功能多样、成本低且工艺简便等优势,可为各类工况下盾构掘进地层损失机理与位移规律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与试验方式,为确保盾构掘进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524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05476.9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伟 , 朱少凤 , 李慧 , 王新月 , 康后金 , 祖根蕾 , 王东坡 , 张军 , 戴志仁 , 廖袖锋 , 张维驿 , 胡瑞青 , 高升 , 吕磊 , 相旭 , 张碧文 , 喻忠 , 姜哲元 , 高志宏 , 王洪波 , 李谈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盾构渣土处理碳排放核算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碳排放计算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无法精准的计算盾构渣土处理时的碳排放量。本发明包括盾构渣土处理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盾构渣土处理全生命周期系统边界确定;所述确定全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包括现场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两个方面;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边界和清单分析构建计算模型。本发明建立了以计算盾构渣土处理碳排放的模型,从而计算出盾构渣土不同处理方式所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区分处理方式与处理阶段,分析盾构渣土处理的历史碳排放轨迹和未来改良方式下的碳排放路径,可为打造低碳绿色城市环境提供有效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403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228967.0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旋喷工艺与钢管桩的装配式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基坑围护和止水构造中,地下连续墙存在造价高、工期长的问题,常规咬合桩普遍存在基坑深部桩间开叉的问题。本体系包括旋喷桩、齿形冠梁和微型钢管桩;旋喷桩为咬合桩,在基坑外侧竖向成排布置;齿形冠梁位于旋喷桩的桩顶并依次咬合拼接;微型钢管桩插入齿形冠梁和旋喷桩,微型钢管桩与旋喷桩同轴布置。本体系既是基坑围护结构也具有止水帷幕作用,便于加工制造,施工成本低;结构沿基坑纵向机械咬合,竖向有效导向定位,钢管桩及其内部螺纹钢与旋喷桩、齿形冠梁连接为一个带柱帽的刚性整体,增加了围护体系刚度与受力可靠性,在基坑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69083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111169832.2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荷载转换与盖帽型式的隧道修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受外部作业影响程度较大时,会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基于外部竖井/基坑方式对既有结构进行补强已是迫在眉睫。本发明在既有隧道外新建竖井,并在破损区域处浇筑盖帽结构进行隧道修补;在竖井内采用异型荷载转换结构,转换结构下方设置褥垫层,竖井内回填土以轻质混凝土为主,最大程度减少竖井回填土竖向荷载对下方既有隧道的作用,确保既有隧道安全与长期稳定。本发明工艺简单、施工简便,在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市政隧道等既有隧道跨越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030005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910248410.0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隧道轻型保圆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盾构隧道内沿隧道纵向平行布置的的多排支撑排架,所述支撑排架位于竖直平面内,是由六根等长的支撑杆件组成的六角星形架,各支撑杆件端部固定到盾构管片结构上;支撑排架内形成正六边形区域,正六边形区域内各支撑排架的水平支撑杆件上方设置有纵向的通行平台。本发明适用于对既有盾构隧道产生扰动或变形等影响区域的保圆支撑处理,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钢支架安装快速、承载能力高、可重复利用等特点,抑制变形,确保正常的通行能力与结构安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实现工厂化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2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42630.1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耗能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钢管混凝土结构截面面积小,若同时采用钢管混凝土梁和柱,连接节点面积较小,易应力集中,可靠性差。本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和空心钢管混凝土梁,空心钢管混凝土梁的一端连接到钢管混凝土柱的侧壁;钢管混凝土柱包括竖向方管,竖向方管内浇筑有混凝土;空心钢管混凝土梁包括内方管和外方管,内方管和外方管之间浇筑有混凝土;竖向方管的侧壁设置有剪力钉,一端固定到竖向方管的近梁壁,另一端插入内方管和外方管之间并埋入内方管和外方管之间的混凝土内。本结构能够有效增强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的受力强度,并配有可更换的低屈服点钢板,加强自身的耗能性,并且便于安装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20117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45728.X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16 ,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31/02 , E04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永临结合的地下工程改扩建用新型接口及其构建方法。新建地下结构与既有结构接口相接部位的常规接口方式易出现接口渗漏、接缝脱开等情况。本发明新建地下结构与既有地下结构连通,1字型梁及横梁将既有结构顶板呈C形包裹;1字型梁一侧与新建结构基坑内支撑相接;1字梁右侧及底部分别设有竖向和横向预埋钢板;1字型梁与横梁通过横向钢板连接,与新建结构顶板间通过竖向钢板连接;新建结构顶板内设有受力钢筋,其与竖向钢板焊接,上下两层受力筋间采用拉筋连接;新建结构顶板上施作防水层,上方回填土。本发明新旧结构间形成了有效的传力体系,避免了后续变形相对集中易引起接口的张开与渗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