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63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56277.5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汽车工程信息平台,包括:三维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对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车型进行三维建模;三维模型显示模块,用于对选定车型的三维模型进行显示;数据结构树模块,用于对查看的车型的各个组件的名称、基本信息、材料和性能,以数据结构树的形式进行显示。本发明通过将各个品牌汽车生产厂家不同系列的车型都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各个车型中各个组件的名称、基本信息、材料和性能进行采集,可以实时不同车型的设计数据共享,不同汽车生产厂家在查看到其他汽车生产厂家对应车型的设计数据后,可以对自拥有的车型进行改进,进而可以加速汽车性能优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98762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911311254.4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三维断裂模型建立方法,包括设计第一组试样和第二组试样;采用非线性拉伸力对所述第一组试样进行准静态标准拉伸试验,获得该第一组试样的真应力‑塑形应变曲线,将该第一组试样的真应力‑塑形应变曲线输入该第二组试样中各种试样类型对应的材料数值试验模型中,获得该第二组试样中各种试样类型对应的应力三轴度η、归一化洛德角参数;采用该非线性拉伸力对所述第二组试样中各种类型的试样进行断裂试验,获得该第二组试样中各种试样类型对应的临界断裂应变值;根据该第二组试样中每种试样类型的应力三轴度η、归一化洛德角参数和临界断裂应变值,得到金属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三维断裂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130761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71495.X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强度汽车钢板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测试方法,包括针对待测试超高强度钢,准备多组试样;对所述试样进行准静态拉伸试验,获得试样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数据;从该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数据中查找出与各组试样的需求弯曲应力对应的需求应变量;针对每组试样,将该试样装夹到对应的弯曲工装夹具上,向该试样加载弯曲应力,利用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DIC对该试样的最小弯曲半径部位的应变量进行测量,在该DIC测量得到的应变量达到需求应变量时,停止向该试样加载弯曲应力,利用该弯曲工装夹具对该试样进行紧固,实现该试样的预弯曲;将预弯曲后的各组试样连同其弯曲工装夹具放置于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测试试验溶液中,监测样品的开裂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02042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210033.9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通乘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包括试验平台、旋转T形梁、前悬架约束夹具、后悬架约束夹具,以及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延伸支架、上铰链连接座、力传感器、加载器和底座,延伸支架固设在旋转T形梁的水平梁一端,上铰链连接座与延伸支架的固定点距离旋转T形梁的旋转轴的横向水平距离L为1000mm,力传感器的上下两端的连接均为球铰,并具备力值显示功能,加载器能在垂直方向上实现空间尺寸的稳定增大或缩小,从而带动普通乘用车白车身绕旋转T形梁的旋转轴顺时针扭转或逆时针扭转。适用于普通乘用车白车身及类似车型使用,控制精度更高、更简便、加载方便、力矩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5583516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610156340.2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9C65/06 , F02M35/104 , B23K2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进气歧管的振动摩擦焊接工艺,进气歧管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采用注塑成型,上段与中段通过弧形面焊接,中段与下段通过平面焊接,先在振动摩擦焊接机上进行上段与中段的焊接,再将焊好的上段与中段结合体与下段进行焊接实现装配;焊接振动频率230~240Hz、振幅≤1.2mm、焊接压力1000~1200Kg.f、焊接时间20sec、焊缝熔深1.5~1.8mm,焊缝由多段构成,各焊接段之间的夹角α≤60°、段长L≤30mm、沿焊缝轮廓面范围内各接触摩擦面与振动轴间的破面角β≤8°。利用振动摩擦热熔化焊缝,再通过焊后保压,利用焊缝两侧材料的渗透扩散,获得稳定的焊接接头,尤其适用于长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零件的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03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48492.3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 B25B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B柱碰撞试验用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转动安装有圆环,所述圆环内壁滑动安装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相互靠近用于夹紧汽车B柱端部,两个支撑架中的第一支撑架上的圆环外壁固定套设有环形蜗轮,第一所述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与环形蜗轮啮合的蜗杆,转动所述蜗杆能够使环形蜗轮转动以使汽车B柱转动。本发明能够调节汽车B柱沿圆环径向的转动角度,从而使碰撞试验中碰撞机构能够以不同角度对汽车B柱进行撞击,从而能够进行多角度的碰撞试验,以检测汽车B柱的多方位的强度、刚度和结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204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12906.8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凌云西南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侧围门环辊压件,呈三角形截面的空心柱体结构,包括前段、圆弧段和后段,前段固定插入到A柱内,后段贯穿B柱且后固定插入到C柱内,圆弧段位于A柱和B柱之间且圆弧段的一端插入到B柱内;一种侧围门环,包括侧围门环辊压件、A柱、B柱和门环内板,B柱包括B柱内板和B柱外板,B柱内板和B柱外板均采用双层板,B柱外板的内层完全位于B柱内板和B柱外板之间;B柱外板的外层呈T型,且B柱外板的外层顶部设有V型段,V型段与门环内板形成避空区,B柱外板的内层延伸至V型段的根部。本方案用以解决目前的汽车在取消车顶的中间横梁后汽车的侧碰性能降低而影响汽车的整车安全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6345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10556277.5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汽车工程信息平台,包括:三维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对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车型进行三维建模;三维模型显示模块,用于对选定车型的三维模型进行显示;数据结构树模块,用于对查看的车型的各个组件的名称、基本信息、材料和性能,以数据结构树的形式进行显示。本发明通过将各个品牌汽车生产厂家不同系列的车型都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各个车型中各个组件的名称、基本信息、材料和性能进行采集,可以实时不同车型的设计数据共享,不同汽车生产厂家在查看到其他汽车生产厂家对应车型的设计数据后,可以对自拥有的车型进行改进,进而可以加速汽车性能优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6583963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710011867.0
申请日:2017-01-0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K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钢质乘用车车轮疲劳寿命的工艺方法,包括先分别单独加工完成轮辐及轮辋;再将轮辐及轮辋焊接组合成车轮钢圈;最后对车轮钢圈进行油漆烘烤;轮辐和轮辋加工分别采用冲压和辊压工序成形,在轮辐冲压和轮辋辊压成形过程中,二者成形变形量均控制在1.9%~2.1%之间,且确保在冲压或辊压成形过程中构件各部位厚度差≤15%;在轮辐与轮辋焊接时,采用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焊丝直径1.2mm,轮辐和轮辋间的焊接接触面开口角度≤0.5°;在对车轮钢圈进行涂漆烘烤时,在150~17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并持续烘烤50~70min。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钢圈疲劳寿命长、重量轻,加工方法简单、工艺参数容易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58396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11867.0
申请日:2017-01-0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K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3/002 , B23K3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钢质乘用车车轮疲劳寿命的工艺方法,包括先分别单独加工完成轮辐及轮辋;再将轮辐及轮辋焊接组合成车轮钢圈;最后对车轮钢圈进行油漆烘烤;轮辐和轮辋加工分别采用冲压和辊压工序成形,在轮辐冲压和轮辋辊压成形过程中,二者成形变形量均控制在1.9%~2.1%之间,且确保在冲压或辊压成形过程中构件各部位厚度差≤15%;在轮辐与轮辋焊接时,采用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焊丝直径1.2mm,轮辐和轮辋间的焊接接触面开口角度≤0.5°;在对车轮钢圈进行涂漆烘烤时,在150~17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并持续烘烤50~70min。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钢圈疲劳寿命长、重量轻,加工方法简单、工艺参数容易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