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葡萄酒和葡萄汁中赭曲霉毒素A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公开(公告)号:CN106908599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710091843.0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检测领域,公开了基于银纳米粒子与Ru(phen)32+荧光微球间消光作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快速检测葡萄酒和葡萄汁中污染的赭曲霉毒素A。以Ru(phen)32+荧光微球作为荧光背景信号,其最大激发波长为450nm,将其与OTA检测抗原混匀喷涂在试纸条检测区域;采用SPR吸收峰450nm的球形银纳米粒子与OTA单克隆抗体的复合物作为消光探针。在阳性样品检测时,样品中游离的OTA与固定在检测线上的检测抗原竞争与银探针结合,样品中OTA的含量与结合在检测线上银探针的数量成反比,而与荧光信号强度成正比。本发明方法在定性检测OTA时更灵敏。

    一种针对赭曲霉毒素A的灵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8967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10944185.0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种针对赭曲霉毒素A的灵敏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包埋有量子点的荧光微球替代常规的酶载体与赭曲霉毒素A偶联,以偶联产物作为竞争抗原执行直接竞争ELISA。在技术路线中,本发明首先依据发光特性选择了适宜的量子点,进步设计了基于荧光微球技术的量子点包埋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量子点荧光微球经BSA包被后与赭曲霉毒素A偶联,从而得到了性能更好的竞争性抗原。该技术方案中,荧光微球通过高聚物载体包埋了大量的量子点,因而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且,由于荧光微球具有较大的粒径,因此可在定程度上降低竞争抗原与包被抗体之间过高的亲和力,从而提升检测的灵敏度。

    一种基于直接竞争荧光免疫分析的小分子半抗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8949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610944123.X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直接竞争荧光免疫分析的小分子半抗原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包埋有量子点的荧光微球替代常规的酶载体与小分子半抗原偶联,以偶联产物作为竞争抗原执行直接竞争ELISA。该技术方案中,荧光微球通过高聚物载体包埋了大量的量子点,因而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此外,由于量子点包裹在微球的内部,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荧光的淬灭以及微球的聚沉。同时,由于量子点微球具有相对较大的粒径,因此较量子点分离纯化简便,低转速(

    可控粒径高吸光强度多枝状胶体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36516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10875494.2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开发与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胶体金种子介导生长合成不同粒径大小的高吸光强度的多枝状胶体金纳米粒子的方法。首先采用常规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将氯金酸分子中的Au3+还原成Au0,得到圆球状胶体金种子。然后将胶体金种子加入至一种生长液中,该生长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超纯水、氯金酸和柠檬酸三钠等溶液,磁力搅拌器上缓慢搅拌,溶液混匀后加热至50℃,此时加快转速,同时一次性加入足量的对苯二酚溶液,混合溶液温度维持50℃,继续反应10min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即得到高吸光强度的多枝状胶体金溶液。本发明方法具有易操作,流程简单、反应迅速、可控性好、重复性高等特点。

    一种针对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031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156407.2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先将空肠弯曲菌与包被的多克隆抗体结合,接着连接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再连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触酶C100,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的高低来判断样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浓度。该方法基于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技术,并采用了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用于反应的放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新的抗体标记酶(触酶C100)和更为灵敏的荧光底物(碲化镉量子点),并匹配了有效的反应条件,使得检测灵敏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一种快速检测志贺氏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48542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032168.X

    申请日:2016-01-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方案将Fe3O4/ Ru(bqy)32+纳米微球富集细菌,制备试纸条,上样检测。免去了将志贺氏菌从免疫磁珠中洗脱下来的步骤,提高了捕获效率;免去了将Ru(bqy)32+纳米微球喷在结合垫上的步骤,免疫学反应更加均一,定量检测时变异系数小;减少了工作量和杂菌污染概率。检测方案灵敏度非常高、稳定性很好。

    一种针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5020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156586.X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先将蜡样芽孢杆菌与包被的多克隆抗体结合,接着连接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再连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触酶C100,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的高低来判断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浓度。该方法基于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技术,并采用了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用于反应的放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新的抗体标记酶(触酶C100)和更为灵敏的荧光底物(碲化镉量子点),并匹配了有效的反应条件,使得检测灵敏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一种针对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2441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156983.7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直接竞争ELISA技术,先将单抗包被后,加入待测样品和触酶C100标记的赭曲霉毒素A,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与触酶标记的赭曲霉毒素A竞争性的与酶标板上固定的单克隆抗体结合,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来判断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本发明创新性的引入了新的过氧化氢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反应精度;与此同时,本发明使用了更为灵敏的新型荧光底物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较传统的TMB底物发光灵敏性显著提升。

    基于两种量子点之间能量转移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4014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310682387.9

    申请日:2013-12-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两种量子点间能量转移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本发明选择绿色量子点偶联AFB1,红色量子点偶联抗AFB1的单克隆抗体,二者混合后,由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两种量子点间距离靠近而发生能量共振转移,导致绿色量子点荧光下降,红色量子点荧光增强。当反应体系含有AFB1时,游离的AFB1与绿色量子点偶联的AFB1共同竞争红色量子点偶联的抗体,AFB1的浓度直接影响绿色量子点能量转移效率,且在一定范围内绿色量子点能量转移效率与AFB1浓度对数成反比例关系。本发明方法为均相免疫学检测AFB1,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和准确性高,操作流程简单和检测成本低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