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2695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011431320.4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N33/558 , G01N33/58
Abstract: 一种多色荧光信号打开型竞争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及检测装置,试纸条以“红、橙、黄、绿、蓝”五色量子点荧光作为五种真菌毒素检测线背景信号,银纳米粒子分别与五种真菌毒素的单克隆抗体结合作为量子点激发光的内滤探针,抗兔IgG与兔IgG作为独立对照线体系。检测时试纸条插入荧光读取盒,通过智能手机APP分析荧光信号,以各检测线荧光信号强度与对照线荧光信号强度比值准确定量。本发明可用于同时快速定量检测粮油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伏马菌素B1等五种真菌毒素。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10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243719.2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9K11/02 , C09K11/06 , B01J13/02 , G01N21/64 , G01N33/548 , G01N33/558 , G01N33/58 , G01N33/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N‑羟乙基‑1,8‑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及其应用,属于分析检测领域。聚集诱导发光微球以N‑羟乙基‑1,8‑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为AIE分子并通过溶胀法制备,随后用于制备定量检测氨基末端B脑钠肽免疫层析试纸条,该试纸条结构包括:PVC底板、硝酸纤维素膜、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水垫。聚集诱导发光微球标记的抗氨基末端B脑钠肽标记抗体喷涂在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结合垫上,硝酸纤维素膜设有检测区(T线)和控制区(C线),分别喷涂特异性标记抗体(包被抗体)和抗免疫球蛋白G抗体(二抗)。本发明与传统FITC荧光试纸条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4倍,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定量,便于携带,样品用量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67230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43718.8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9K11/02 , C09K11/06 , B01J13/06 , G01N33/52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将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双亲聚合物作为原料溶于良溶剂中,之后加入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将溶液制成微乳液,去除微乳液中的良溶剂,离心分离,将所得沉淀复溶于碱水中,水解后离心清洗,将清洗后的沉淀物复溶于缓冲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原料还包括脂溶性有色染料,制得具有核壳结构、比色和荧光双功能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本发明工艺简单,无需复杂仪器,时间较短、试剂成本低、稳定性高以及重现性好,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前景;且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形貌完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荧光信号强、粒径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05039440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10423466.7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α‑亚麻酸异构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每克干酪乳杆菌CGMCC 1.574菌体重悬于5mL透性化处理液中,37℃处理20min,离心收集透性化菌体;(2)用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离心收集菌体,将每克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20mL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菌悬液体积0.5‑2.0%的吐温‑20混合均匀,4‑40℃处理2‑6h,离心收集菌体,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衣菌体;(3)将每克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入正己烷体积0.1‑0.3%的α‑亚麻酸,4‑40℃下反应1‑12h;(4)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回收正己烷,产物为c9,t11,c15‑共轭α‑亚麻酸异构体;本发明反应时间短,包衣菌体可重复使用多次,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无环境污染,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993129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79576.1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7D303/04 , C07D301/12 , B01J31/34
Abstract: 一种制备1,2-环氧辛烷的方法,是以1-辛烯为原料,通过环氧化反应,其特征在于环氧化反应采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反应介质为极性溶剂,催化剂为磷钨酸季铵盐,经上述反应得到1,2-环氧辛烷,含量≥95%,收率≥75%,催化剂可以回收利用3次,平均收率≥75%。该方法收率较高,降低了成本;能耗低,节约能源,环氧化反应温度45-55℃;产品质量高,1,2-环氧辛烷含量≥95%;无三废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638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36300.7
申请日:2008-11-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7D491/22 , A61P35/00
Abstract: 一种化合物20(S)-7-戊酰基喜树碱及其合成方法,属化学合成领域,其特征是以戊醛为原料,在20(S)-喜树碱的7位引入亲脂性基团戊酰基,用过硫酸铵和硫酸亚铁做自由基引发剂、硫酸作溶剂、常温反应,然后经两次萃取、洗涤、干燥、蒸馏、重结晶,本发明使用无机酸作溶剂无机盐作自由基引发剂,易于分离、纯化,反应时间短,副反应少,收率较高,试剂溶剂较为便宜,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节省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10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243719.2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9K11/02 , C09K11/06 , B01J13/02 , G01N21/64 , G01N33/548 , G01N33/558 , G01N33/58 , G01N33/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N‑羟乙基‑1,8‑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及其应用,属于分析检测领域。聚集诱导发光微球以N‑羟乙基‑1,8‑萘二甲酰亚胺四苯乙烯衍生物为AIE分子并通过溶胀法制备,随后用于制备定量检测氨基末端B脑钠肽免疫层析试纸条,该试纸条结构包括:PVC底板、硝酸纤维素膜、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水垫。聚集诱导发光微球标记的抗氨基末端B脑钠肽标记抗体喷涂在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结合垫上,硝酸纤维素膜设有检测区(T线)和控制区(C线),分别喷涂特异性标记抗体(包被抗体)和抗免疫球蛋白G抗体(二抗)。本发明与传统FITC荧光试纸条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4倍,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定量,便于携带,样品用量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69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49303.7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酸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IEgens荧光探针的CRISPR核酸诊断方法。该诊断方法提供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CRISPR试剂盒,该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CRISPR‑AIEgens信号体系、RPA和/或RT‑RPA;将待检测核酸样本加入到RPA、RT‑RPA中的任意一种反应液内进行扩增反应,得到RPA和/或RT‑RPA反应液,扩增反应结束后使CRISPR反应液与RPA和/或RT‑RPA反应液混合均匀,得到反应混合液;对所述反应混合液进行荧光信号检测。本发明提供的CRISPR核酸诊断方法构建了一对多且无标记型AIEgens荧光探针,AIEgens荧光探针信噪比高,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此外球形核酸AIEgens荧光探针在负载生物样本中展现出极佳的抗基质能力,因此该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物的恒温扩增和CRISPR的一体化现场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599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710091843.0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N33/558 , G01N33/577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属检测领域,公开了基于银纳米粒子与Ru(phen)32+荧光微球间消光作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快速检测葡萄酒和葡萄汁中污染的赭曲霉毒素A。以Ru(phen)32+荧光微球作为荧光背景信号,其最大激发波长为450nm,将其与OTA检测抗原混匀喷涂在试纸条检测区域;采用SPR吸收峰450nm的球形银纳米粒子与OTA单克隆抗体的复合物作为消光探针。在阳性样品检测时,样品中游离的OTA与固定在检测线上的检测抗原竞争与银探针结合,样品中OTA的含量与结合在检测线上银探针的数量成反比,而与荧光信号强度成正比。本发明方法在定性检测OTA时更灵敏。
-
公开(公告)号:CN105112462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10424062.X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非水酶学合成方法,包括:(1)每克干酪乳杆菌CGMCC 1.574中加4mL 50mM、pH6.8磷酸盐缓冲液、5mg/mL溶菌酶和2mM乙二胺四乙酸钠,37℃处理20min;超声功率200W、每超声处理5s停歇30s、超声处理2次,离心得透性化菌体;(2)用50mM、pH5.8磷酸盐缓冲液洗,收集菌体,将每克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20mL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菌悬液体积0.5‑2.0%吐温‑80,混匀,4‑40℃处理2‑6h,离心收集菌体,冷冻干燥得包衣菌体;(3)将每克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入正己烷体积0.1‑0.3%亚油酸,4‑40℃反应1‑12h;(4)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回收正己烷,产物为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本发明反应时间短,包衣菌体可重复使用多次,产量显著提高,无环境污染,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