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4084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94387.6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两步酶解制备低苦味豆粉和高品质豆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挤压膨化大豆经破碎筛分后,置于酶反应器中,加入蒸馏水调节液固比;(2)第一步酶解:加入Protex6L蛋白酶水解2h,反应过程中保持体系pH不变,水解结束后,沸水浴灭酶10min,冷却;(3)第二步酶解:调节pH和温度,继续加入ProteaseA2SD蛋白酶水解一定时间,水解结束后,沸水浴灭酶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得到水解液、游离油、乳状液和残渣。本发明利用两步酶解制备低苦味豆粉和高品质豆油,在获得高品质豆油的同时,可同步制备苦味值较低的高营养型大豆蛋白酶解物粉,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可连续化生产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122880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99146.X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C11/103 , A23C7/04
Abstract: 一种低致敏性婴幼儿配方豆浆粉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豆脱皮磨粉;(2)得到豆粉溶解在配制好的在提取液中浸提,并进行离心处理;(3)取上清液调节pH并离心处理;(4)添加胃蛋白酶对上清液进行脱敏处后,将全部样品进行真空冷冻干燥;(5)将上述样品磨浆煮浆并脱渣,进行杀菌灭酶,闪蒸脱腥;(6)添加蛋氨酸对豆浆进行调配并均质;(7)浓缩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低致敏性婴幼儿配方豆浆粉。依据本技术发明生产的添加蛋氨酸低致敏性婴幼儿配方豆浆粉具有较低致敏性,适用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硫氨基酸缺乏的婴幼儿及对大豆过敏的人群,产品经ELISA检测,致敏性降低了40.8‑59.6%,适用于大豆过敏患者食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13601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314741.5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23C11/10
Abstract: 一种低致敏豆乳粉的制备方法属于豆制品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大豆清洗后进行浸泡、热烫处理,然后采用弱碱水进行磨浆,浆渣分离后得到豆乳;(2)向豆乳中添加半乳甘露聚糖,然后进行高压微射流处理;(3)将微射流处理后的豆乳进行热处理,然后向豆乳中添加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后灭酶、过滤;(4)对过滤后的豆乳进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即得低致敏豆乳粉;本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采用高压微射流辅助糖基化技术结合酶解技术,制备的豆乳粉致敏性低,氮溶解指数高,在温水中可快速溶解。
-
公开(公告)号:CN106136012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37490.8
申请日:2016-07-0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酶法残渣制备大豆膳食纤维饮料的方法属于食品深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豆粉碎后进行挤压膨化预处理,将膨化物料与水混合并加入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后离心分离得到游离油、乳状液、水解液和残渣。(2)将步骤(1)中的残渣加水搅拌得到混合液,超声波处理混合液后加入纤维素酶酶解处理。进行灭菌、调味、灌装、冷却即得到成品;本发明以水酶法残渣代替了纯品大豆膳食纤维的方法制备膳食纤维饮料,产品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稳定性好。为水酶法残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生产成本低、产率高、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新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607267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37542.1
申请日:2016-07-0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23L33/21
Abstract: 一种水酶法残渣制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经过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后离心分离得到的残渣,进行烘干、过筛处理,用残渣粉试样置于HD‑2冷等离子体改性设备腔内,进行等离子处理;(2)将步骤(1)等离子处理后对残渣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处理,将酶解后的混合液进行真空浓缩,将浓缩活动混合液用乙醇进行醇洗,将醇洗后的沉淀物真空冻干,即为可溶性大豆膳食纤维;本,操作控制方便,大大减少酸碱用量不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提取时间短,取效率高,得到的水溶性大豆膳食纤维纯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07066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35667.0
申请日:2016-07-0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23C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C11/103
Abstract: 一种水酶法提取大豆纳米乳状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大豆粉碎后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得到膨化物料,将膨化物料与水混合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纤维素酶、果胶酶进行酶解,然后加入碱性蛋白酶进行二次酶解,二次酶解后将酶解液灭酶,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游离油、乳状液、水解液与残渣,进而将乳状液分离静置后得大豆初乳液;②向大豆初乳液中添加磷脂酰胆碱,通过高压均质机处理,然后通过高压微射流处理即得到所述大豆纳米乳液;本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安全,乳液分布粒径小,稳定性好,利于消化吸收,储存时间长,能够提高副产物利用率,利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004811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32503.1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取大豆油脂及蛋白的方法属于植物油脂及蛋白的提取加工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大豆清理粉碎后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进行超声辅助酶解处理,然后离心分离得大豆油、乳状液、水解液和残渣;(2)向乳状液和水解液中加入反胶束体系进行高压反胶束萃取,将萃取液进行反萃取后离心分离得表面活性剂相、有机相和水相;(3)将有机相旋转蒸发得大豆油,将水相进行超滤处理后真空浓缩、冷冻干燥即得大豆蛋白;该方法将超声技术、酶解技术、高压技术及反胶束萃取技术有机的联合起来,应用于大豆油脂及蛋白的提取加工,有效的提高提取效率,并且制得的大豆油品质好,同时还能获得高纯度、低变性的大豆蛋白。
-
公开(公告)号:CN103343046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304765.X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芝麻冷榨酶解制取油脂及蛋白的方法属于植物油脂及蛋白提取加工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芝麻清理、脱皮后进行水分调节,然后在低温下调质,将调质好的物料进行冷榨处理得到冷榨芝麻饼,同时回收冷榨芝麻油;(2)将步骤(1)得到的冷榨芝麻饼粉碎后加水配成混合液,对混合液进行热处理后加入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后进行碱提,然后离心分离得到芝麻油、乳状液、提取液和残渣,将乳状液破乳得到芝麻油和水相,水相与提取液合并后进行超滤处理得浓缩液,将浓缩液冷冻干燥得芝麻蛋白;本方法采用物理冷榨与生物酶相结合的方法制取芝麻油及芝麻蛋白,所得的芝麻油品质好,并且提取率高,所得芝麻蛋白几乎不变性且纯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213756591U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22356902.2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23L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豆乳粉加工用水浴灭酶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的顶侧固定设置有环形转动座,所述环形转动座的顶侧固定连接有转台,所述转台与平台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底侧与平台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顶侧与转台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平台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环形轨道板和支撑板并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环形轨道板的内侧开设有环形轨道凹槽,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圆槽,所述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滑动连接在环形轨道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不仅保证了对豆乳粉加工进行沸水浴灭酶时的均匀加热效果,避免了电线发生绞缠,扩大了适用范围与使用范围,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13587327U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22360301.9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23C1/04 , B01F13/10 , B01F15/00 , B01F7/18 , B01F3/22 , B01D1/18 , B01D1/20 , B01D1/30 , B01D53/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豆乳粉生产用喷雾干燥装置,包括混料桶,混料桶顶面一侧贯通连接有进料漏斗,所述混料桶顶面中部通过螺钉固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混料桶顶面并固接有搅拌桨,所述混料桶一侧还设置有安装台一,安装台一顶面通过螺钉固接有增压泵,增压泵的输入端与混料桶底面之间贯通连接有导管一,导管一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安装台一背离混料桶一侧设置有雾化桶,雾化桶上端固定有安装环一,安装环一一侧与增压泵输出端之间还贯通连接有导管二。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装置运行稳定,且对雾化后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很好的避免了气体直接排除会造成工作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