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0421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1034959.2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Q1/6869 , C40B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三组学共建库方法,基于采用lift‑off工艺制成的数字微流控芯片进行。本发明首次实现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DNA甲基化与转录组联合测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低成本、高数据质量的优势,解决了现有单组学分析方法单细胞捕获困难、细胞质‑细胞核分离困难、操作繁琐、易污染、成本高昂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594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42889.8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IPC: G01N33/573 , G01N33/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肝移植术后免疫重建分期划分方法及急性排斥早期预警标志物。本发明通过绘制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治疗情况下非排斥和排斥患者外周免疫微环境的动态变化单细胞图谱,揭示了一个由免疫特征和临床参数指示的免疫重建四步恢复阶段,并发现了CD14+RNASE2+单核细胞、血清RNASE2(EDN)、FOS+单核细胞以及炎性NK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恢复阶段中能够早期预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提示其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还发现了CD8+T细胞的细胞毒功能可以作为他克莫司用药调整的指标,本发明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新型治疗策略和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还可为肝移植术后患者术后精准用药计划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44951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40291.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N5/09 , G01N33/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代谢标记策略的新生肿瘤源外泌体选择性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非天然糖对肿瘤靶标进行糖代谢标记使得新生外泌体带有叠氮基团;2)分离外泌体或获取具有外泌体的样品;3)在步骤2)的外泌体或具有外泌体的样品中加入能与靶标蛋白以及叠氮基团反应的捕获连接体,所述的捕获连接体为DBCO‑肿瘤靶标蛋白适配体‑Biotin;4)接着加入单链DNA结合蛋白SSB;5)对修饰上捕获连接体的外泌体进行捕获及分离,得到的外泌体即定义为新生肿瘤源外泌体。本发明方法可以在不改变外泌体表面蛋白表达的情况下在混合体系样本中靶向亲和识别新生肿瘤源外泌体,从而更有效的进行新生肿瘤源外泌体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288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0578157.8
申请日:2020-06-22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一种核酸检测的装置,包括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第一腔用于RT‑RAA扩增,第二腔内盛纳缓冲液,第三腔内放置试纸条。第一连接槽与第一腔连通,第二连接槽,其与第二腔连通,第三连接槽分别与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腔连通。基材为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提供支撑。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在物理封闭的环境中,通过核酸检测试纸条快速检测核酸扩增产物。其具有操作简单、判读迅速、防止污染、不含有毒物质、无需大型仪器设备等特点,能完全满足COVID‑19疫情现场检测的要求,有助于疫情早诊断、早隔离、降低感染率以及控制疫情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11647690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0578160.X
申请日:2020-06-22
IPC: C12Q1/70 , C12Q1/6848 , C12N15/11 , C12R1/93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COVID‑19病毒的RT‑RAA引物对,其上游引物包括SEQ No 1所示的核酸序列,下游引物包括SEQ No 2所示的核酸序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且不易交叉感染,反应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COVID‑19的快速检测,可用于疫情早诊断、早隔离、降低感染率以及控制疫情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1475247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66793.3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M1/24 , C12M1/00 , B01L3/00 , C12Q1/6806 , C12Q1/68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用于单细胞捕获以及离心液滴生成的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设计了双层微孔结构,方便完成单个细胞的捕获,解决了液滴MDA需要繁琐的单细胞分离的缺点。将该结构整合在管盖中,方便试剂的添加以及液体的转移。另外,还设计了一种离心驱动的液滴生成结构,通过单细胞捕获芯片分离出单个细胞并加入裂解液和PBS缓冲液,裂解释放细胞基因组DNA。随后加入终止缓冲液终止分裂,并加入MDA扩增试剂后生成乳化液滴。本发明方便液滴的生成,解决了传统液滴生成方法成本高,时间长,操作繁琐等缺点。此外,两种装置可以非常好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管式平台,实现单细胞捕获,液滴生成等集成化操作。该平台有望广泛的应用于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435491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75939.4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泌体PD‑L1糖基化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PD‑L1适体即序列PDL1‑S‑T1,标记外泌体PD‑L1;2)通过修饰环炔基DBCO的DNA即序列DBCO‑S‑T2,与代谢标记的外泌体表面糖上叠氮的无铜环加成反应标记外泌体的糖;3)加入DNA连接臂,所述的连接臂分别具有和序列PDL1‑S‑T1的至少一段互补的序列以及和序列DBCO‑S‑T2的至少一段互补的序列;4)加入探针H1和H2,其中,所述的探针H1和探针H2互补,且其中一探针分别具有和序列PDL1‑S‑T1的至少一段互补的序列以及和序列DBCO‑S‑T2的至少一段互补的序列;5)扩增,检测扩增信号,得到外泌体PD‑L1糖基化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35074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59745.5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Q1/6806 , C12N15/10 , C40B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单细胞建库方法,该方法包括:1)裂解单细胞,释放所述单细胞中的全基因组DNA;2)向第1)步所得全基因组DNA加入Tn5转座酶,将DNA切割为DNA片段;3)对所得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在扩增过程中引入索引条形码,为每个单细胞添加细胞索引条形码,PCR扩增试剂中还包含片段化终止液,以终止片段化;4)纯化扩增后的DNA片段,得到单细胞基因组文库。本发明还提供了集成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快速单细胞全基因组建库方法,在前述方法基础上,将该方法集成于数字微流控芯片,实现自动化的文库构建。本发明方法免去预扩增步骤,但仍能降低扩增偏倚,并获得更好的测序覆盖率,为CNV和SNV分析提供有利信息,并大大缩短测序时间、试剂和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58896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368286.4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通量单细胞蛋白组分析及其与转录组联合分析方法,包括使用微流控芯片分别捕获条形码抗体标记细胞和编码微球,向芯片中通入气体,使细胞和编码微球分别被包绕于单液滴中,各自形成独立的反应单元;对所述细胞和编码微球进行配对,裂细胞,使细胞表面的条形码抗体及细胞内的mRNA被编码微球捕获;对配对后的编码微球依次进行逆转录反应、外切酶处理反应,然后向所述芯片通入气体,收集所述编码微球;对收集的微球进行扩增、分离100‑300bp和/或300bp以上核酸片段、测序。本发明方法可以同时实现高效、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的单细胞蛋白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3219180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125651.3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泌体PD‑L1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细胞与非天然糖共培养,细胞泌出含有非天然糖的外泌体;2)将功能性探针标记到非天然糖上,所述的功能性探针具有第一标记;3)适体识别外泌体表面的蛋白,所述的适体具有第二标记;4)第一标记同第二标记相互作用,检测该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检测外泌体蛋白的糖基化信息。即可原位检测外泌体PD‑L1的糖基化,操作简单,无需裂解细胞等侵入性操作,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