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5247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66793.3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M1/24 , C12M1/00 , B01L3/00 , C12Q1/6806 , C12Q1/68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用于单细胞捕获以及离心液滴生成的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设计了双层微孔结构,方便完成单个细胞的捕获,解决了液滴MDA需要繁琐的单细胞分离的缺点。将该结构整合在管盖中,方便试剂的添加以及液体的转移。另外,还设计了一种离心驱动的液滴生成结构,通过单细胞捕获芯片分离出单个细胞并加入裂解液和PBS缓冲液,裂解释放细胞基因组DNA。随后加入终止缓冲液终止分裂,并加入MDA扩增试剂后生成乳化液滴。本发明方便液滴的生成,解决了传统液滴生成方法成本高,时间长,操作繁琐等缺点。此外,两种装置可以非常好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管式平台,实现单细胞捕获,液滴生成等集成化操作。该平台有望广泛的应用于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287122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11416130.5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L3/00 , C12Q1/6869
Abstract: 一种微流控芯片和微流控芯片的使用方法。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道,以及至少一个内嵌于微流道中的双层微粒捕获腔室;各双层微粒捕获腔室包括第一微粒捕获腔室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微粒捕获腔室,且第一微粒捕获腔室的底部与第二微粒捕获腔室的顶部相互连通;第一微粒捕获腔室底部截面直径大于第二微粒捕获腔室顶部开口截面直径;且第二微粒捕获腔室顶部开口截面直径小于底部截面直径。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在使用微流控芯片捕获微粒后,向该芯片中通入分散有用于微粒裂解的固体颗粒的油相,以包封和裂解所述微粒。使用本发明的芯片和方法,可有效防止捕获的微粒因后续操作导致的溶液扰动而再次溢出,并能够防止捕获腔室之间信息的交叉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23787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93722.0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成非球形液滴的芯片及方法。该方法通过纳米粒子自组装在油水界面处,使液滴的形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并结合液滴生成芯片,稳定快速地生成了均一的非球形的液滴。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调控性强等优点。解决了之前非球形液滴生成步骤复杂,形貌调控灵活性不足,均一性不足等问题。本发明同样涉及这种均一非球形液滴的应用,此种非球形液滴可广泛应用于非球形微球合成,微纳米材料自组装,药物胶囊制备等生物、化学、材料、物理、医疗诊断及其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6627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14141.4
申请日:2024-12-24
IPC: C12Q1/6806 , C12Q1/6841 ,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空转录组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构建空间转录组测序芯片,所述空间转录组测序芯片上设有具空间坐标的捕获探针;步骤二,采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代谢标记,标记完成后进行冷冻包埋切片,将切好的组织切片贴在测序芯片上,固定透化以使细胞释放mRNA被空间转录组测序芯片上的捕获探针原位捕获;步骤三,用核苷转化试剂处理进行处理,引起对应cDNA中碱基突变,从而将新生的RNA与原来的RNA区分开来;步骤四,分析不同外部刺激时间下RNA的动态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75247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0366793.3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M1/24 , C12M1/00 , B01L3/00 , C12Q1/6806 , C12Q1/68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用于单细胞捕获以及离心液滴生成的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设计了双层微孔结构,方便完成单个细胞的捕获,解决了液滴MDA需要繁琐的单细胞分离的缺点。将该结构整合在管盖中,方便试剂的添加以及液体的转移。另外,还设计了一种离心驱动的液滴生成结构,通过单细胞捕获芯片分离出单个细胞并加入裂解液和PBS缓冲液,裂解释放细胞基因组DNA。随后加入终止缓冲液终止分裂,并加入MDA扩增试剂后生成乳化液滴。本发明方便液滴的生成,解决了传统液滴生成方法成本高,时间长,操作繁琐等缺点。此外,两种装置可以非常好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管式平台,实现单细胞捕获,液滴生成等集成化操作。该平台有望广泛的应用于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0237874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10393722.0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成非球形液滴的芯片及方法。该方法通过纳米粒子自组装在油水界面处,使液滴的形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并结合液滴生成芯片,稳定快速地生成了均一的非球形的液滴。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调控性强等优点。解决了之前非球形液滴生成步骤复杂,形貌调控灵活性不足,均一性不足等问题。本发明同样涉及这种均一非球形液滴的应用,此种非球形液滴可广泛应用于非球形微球合成,微纳米材料自组装,药物胶囊制备等生物、化学、材料、物理、医疗诊断及其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432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81341.4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Q1/6869
Abstract: 一种组织切片的空间转录组原位测序方法,涉及基因测序领域,包括:1)原位捕获mRNA;2)逆转录得cDNA;3)去组织保留cDNA;4)cDNA探针杂交;5)原位扩增;6)荧光探针解码测序;7)清洗探针,多轮测序。本发明原位捕获RNA并逆转录为cDNA,实现核酸印迹转移,去除背景干扰,解决RNA降解问题,允许多轮杂交增检测通量。核酸序列共价结合玻片,防信号点移位脱落。用DNA编码挂锁探针识别基因,扩增放大信号,测序解码揭示基因表达。清洗探针后,换探针杂交扩增,提高通量,减少空间拥挤和荧光信号拥挤。
-
公开(公告)号:CN11538662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705640.7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Q1/6806 , C40B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序技术中的文库制备方法,通过对固相微球上的cDNA链进行等温延伸,将微球上的cDNA单链变成双链,然后再以双链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由于第二条合成的cDNA链并没有与微球共价连接,只是与第一条cDNA互补,因此,在PCR时95℃的高温变性时,第二条链就会进入溶液相,进行“液‑液”相扩增。由于扩增之前,对微球上的cDNA进行了二链合成,所以经过高温变性,微球的cDNA会同时脱落,进入溶液相进行“液‑液”相扩增,这样就解决了之前扩增时以固相微球上的单链cDNA模板进行扩增导致的扩增偏差问题。本发明可增加文库中cDNA种类的丰富度,增加基因的检出数。
-
公开(公告)号:CN10840873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552927.4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3/18 , B01J19/0093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P2004/61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 C12Q1/686 , G01N21/6486 , C12Q2563/1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剂的快速合成方法。该方法利用全氟硅烷与正硅酸酯在碱性条件下共水解,直接合成了一种氟基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剂。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重复性高等优点。解决了之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步骤繁琐,可重性低的问题。本发明同样涉及基于这种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基于此种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微反应器可广泛的应用于医疗诊断,生物、化学检测分析,材料合成等领域,尤其应用于单分子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16149778U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22250210.4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道,以及至少一个内嵌于微流道中的双层微粒捕获腔室;各双层微粒捕获腔室包括第一微粒捕获腔室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微粒捕获腔室,且第一微粒捕获腔室的底部与第二微粒捕获腔室的顶部相互连通;第一微粒捕获腔室底部截面直径大于第二微粒捕获腔室顶部开口截面直径;且第二微粒捕获腔室顶部开口截面直径等于底部截面直径。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微流控芯片,可有效防止捕获的微粒因后续操作导致的溶液扰动而再次溢出,并能够防止捕获腔室之间信息的交叉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