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反馈式柱状压电自动微量注射器

    公开(公告)号:CN102961806B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210526654.9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反馈式柱状压电自动微量注射器。包括:压电陶瓷、银电极、上盖、进口阀片、下盖、压扣、出口阀片、电阻应变片、上外壳、密封环、下外壳、引线插座等。上、下盖分别粘接在柱体两端,出口与进口阀片通过压扣固联在上、下端盖上,最后粘接在上下外壳中。当压电泵工作,压电柱膨胀时,柱体内形成一个负压区,液体便会顶开进口阀片,进入柱体内,同时出口处阀片被牢牢吸附在出口处,阻止流出。压电柱收缩时,柱体容积减小,液体便会顶开出口处阀片流出,阀片上的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会检测流量,同时进口处阀片被压死在进口处,使液体不致倒流。本发明结构精简,装配用医用硅胶粘接而成。成本低,潜在的应用群体数量庞大,适合批量化生产。

    基于WiMAX网络的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53984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419716.0

    申请日:2013-09-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iMAX网络的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终端,所述传感器布置在风电机组上,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具有实时在线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包括显示屏,还包括塔底触摸屏、WiMAX通讯设备、WiMAX基站、中控室子系统和远程客户端,所述塔底触摸屏与数据采集终端连接,是终端屏幕的复制屏,所述WiMAX通讯设备与数据采集终端连接,并通过WiMAX基站与中控室子系统连接,所述中控室子系统与远程客户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智能化实时在线监测和工程师远程诊断两种模式,适用于对大型风场中各个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振动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有效降低了非计划停机机率,减少了维护和保养的周期以及财务成本。

    基于细菌驱动的微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3121212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110367127.3

    申请日:2011-11-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何斌 徐畅慧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细菌驱动的微型机器人,该微型机器人置于溶液中,所述的微型机器人包括本体、感应线圈、细菌培养胶体和鞭毛细菌,所述的鞭毛细菌固定在细菌培养胶体,所述的细菌培养胶体、感应线圈固定在本体上,所述的感应线圈处于交变电场中;施加交变电场后感应线圈中产生电流,溶液电解,产生pH梯度场推动鞭毛细菌定向移动,鞭毛细菌推动本体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动力充足稳定等优点。

    一种应用于地下隧道检测的无线倾角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3510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13499.7

    申请日:2012-12-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隧道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地下隧道检测的无线倾角测量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发送节点和一个无线接收节点,所述无线发送节点由MEMS倾角传感模块、稳压模块、A/D转换模块、第一微处理器、温度传感器、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一电源模块组成,所述无线接收节点由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第二微处理器和第二电源模块组成,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本发明通过对无线倾角测量系统中的倾角信息进行温度补偿、滤波和抗干扰处理,使其达到高精度的测量要求,并用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对隧道结构变化的准确、有效地实时监测。

    一种研究细菌驱动机理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7636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060832.9

    申请日:2011-03-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何斌 刘莎 刘超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3/04 C12M2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究细菌驱动机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该装置本体上开设有两个用于盛放含细菌培养液的凹槽,两凹槽之间通过隆起结构分隔开,所述的隆起结构上开设有多条孔槽,所述的两凹槽通过孔槽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验操作、实验精度高等优点。

    六足仿生湿吸爬壁机器人
    9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46429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02133.1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仿生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足仿生湿吸爬壁机器人,由躯干骨架、仿生肢节、电机、驱动电路、预压结构、凸轮结构和拉绳结构组成,所有部件安装在躯干骨架上。躯干骨架包括支架、横梁,横梁安装在躯干支架凹槽中;仿生肢节包括底座、股节、胫节、弹簧钢片、柔性结构,股节、柔性结构的一端与底座相连,一端与胫节相连,弹簧钢片安装在胫节上;驱动电路对电机联合控制,电机竖直安装在电机槽中和横卧安装在横梁上;预压结构包括肢节支架、股节延伸T型支架,通过弹簧连接;凸轮结构包括凸轮、凸轮固定支架,凸轮的一端固定在电机轴上,一端与凸轮固定支架相连;拉绳结构包括拉绳支架、拉绳、闸线,拉绳通过拉绳支架与仿生肢节相连。本发明结构精简,各部分模块化、标准化,加工、组装方便,采用镂空结构,整体质量轻,多电机驱动,易于步态规划,容易实现六足爬壁机器人的稳定、可靠运行。

    可重组轮爪式湿吸爬壁机器人轮爪

    公开(公告)号:CN101525010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10048065.2

    申请日:2009-03-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重组轮爪式湿吸爬壁机器人轮爪,其包括轮盘、可拆卸的爪子和足垫,爪子安装在轮盘上,轮盘由驱动电机驱动带动爪子转动;在爪子下表面安装有微结构的轻薄柔软足垫。安装时,将爪子的连杆嵌入到轮盘外沿的固定块之间,用螺钉将轮盘的螺纹孔和爪子上的台阶孔相联接,用同样的方法安装预定要求数目的爪子后,完成轮盘和爪子的联接。将轮盘套在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用螺钉将轮盘与电机固定,完成轮盘和电机的联接。还可以在爪子上表面安装相对厚硬的足垫,该轮爪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与湿吸附原理相适应,便于湿吸方面的研究,还能使机器人平稳运动,能够跨越超过轮盘半径的障碍物和超过轮盘直径的壕沟。

    一种基于高速图象反馈的微小测试力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5595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10030571.5

    申请日:2006-08-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速图象反馈的微小测试力系统,系统包括一圆锥面,圆锥面的倾斜度可调节,圆锥面的中心设有转轴,转轴由电机驱动,系统还包括一与圆锥面同轴同角速度转动的摄像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高速图象反馈的微小测试力的方法:将被测试系统的一部分固定于圆锥面上,另一部分吸附于固定部分上;电机驱动转轴带动圆锥面从零速开始逐渐加速转动;利用同时转动的摄像机检测被测试系统中的物体的分离时刻,记录当时的旋转速度;利用旋转速度和飞离物体的质量即可计算出吸附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检测非常小的吸附力,该设备能够为研究微型吸附系统提供有益,另外在一些工业场合可以使用成为测量吸附力或分离力的工具。

    一种微型吸附机构
    9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34318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10030570.0

    申请日:2006-08-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吸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脚璞、支撑毛发、粘液输送管以及粘液输送装置;粘液输送装置与脚璞之间由支撑毛发连接,支撑毛发内设有粘液输送管。所述的粘液输送管末端延伸至脚璞的底部。所述的脚璞和支撑毛发的尺寸都在50nm-500um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为在各种表面上爬行的机器人提供吸附机构,解决了现有采用的真空吸附方法,产生真空需要较为复杂的机构,而且不适合在非光滑表面上使用,若用其他一些特殊材料,虽也可以互相吸附,但控制较复杂的问题。

    球型-铅芯阻尼钢支座
    10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62169C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410018077.8

    申请日:2004-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型-铅芯阻尼钢支座,其特征在球型支座下方设置一底平面聚四氟乙烯板,核心区连接,不锈钢滑板和底板焊接,不锈钢滑板介于底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和底板之间相互滑动,使钢支座产生水平位移。在钢支座两侧设置了铅芯阻尼结构,铅芯阻尼器由铅芯、限位杆和楔板构成,利用铅屈服强度低、滞回曲线近矩形等特点,起到吸引能量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球型-铅芯阻尼钢支座;按水平位移大小不同可分为固定、单向移动或双向移动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两种剪切或挤压型二种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但保存了球型钢支座承载力大、转动性能优良、高度小等优点,并且具有消能减震的效用,且可以在地震后可以替换部分构件,以满足设防烈度较高地区的桥梁、建筑等对支座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