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卡车货箱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859374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58734.9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卡车货箱安装结构,包括货箱总成、车架总成、后桥总成和两个钢板弹簧,所述货箱总成与所述车架总成连接,所述车架总成包括两个车架纵梁,两个所述钢板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于两个所述车架纵梁连接,两个所述钢板弹簧的中部分别于所述后桥总成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所述钢板弹簧的下侧均抵靠在所述后桥总成上,两个所述钢板弹簧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向上凸起的弹性缓冲块,两个所述车架纵梁的下侧对应所述弹性缓冲块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所述钢板弹簧的跳动上极限的限位支架;所述货箱总成为平底货箱。本发明能够限制钢板弹簧的跳动上极限,减小轮胎包络上极限,从而可以减小后轮毂包体积,将传统货箱改变为平底货箱。

    一种汽车后地板骨架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01549713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810237285.5

    申请日:200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后地板骨架总成,包括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左、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右和后地板下横梁总成;后地板下横梁总成有前、中、后三根,分别焊接在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左和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右的前端和中部,在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左和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右的后端焊接后裙板总成,在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左和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右前部外侧焊接后地板边梁总成左和后地板边梁总成右,上述七个件相互焊接形成闭合型的后地板骨架结构。本结构在车辆发生后碰时,若冲击能量较弱,可以保证车身不会发生永久性变形,降低消费者的维护成本;在撞击能量较大时,车身自动变形以便吸收能量保证成员不受巨大冲击,保证燃油系统不受严重挤压损毁。

    一种车身前地板分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428648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233335.2

    申请日:2008-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前地板分块结构,前地板分成前地板左、前地板中鼓包和前地板右三块,三者通过点焊连接成一体,形成前地板。前地板中鼓包的截面为几字型,并从一端向另一端为截面逐渐缩小的变截面结构。采用分块模式后,优化了各个模块对于材料要求的不同,并且提高了整个前地板的刚度。同时对于单件的成型更有利,面积减小后方便工人搬运,也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并且因分块后的地板中部独立出来,起到了梁的作用,前地板中鼓包的几字型变截面设计,提高了抗弯抗扭能力,更有利于保护成员的安全。

    一种皮卡手刹安装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48298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11447043.0

    申请日:2021-11-30

    Inventor: 柳斌 顾建明 杨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卡手刹安装结构,包括中通道前段,中通道前段包括第一上侧壁、自第一上侧壁的左侧边缘向下弯折的第一左侧壁以及自第一上侧壁的右侧边缘向下弯折的第一右侧壁,中通道前段上设有多个手刹安装孔,多个手刹安装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左侧壁的后部和第一上侧壁的后部。本发明所述的皮卡手刹安装结构合理布置手刹安装点,在提升安装稳固程度的同时节省了安装空间,能够给副仪表台预留更大的造型空间,提升了皮卡手刹安装结构的通用性,有利于手刹装置的平台化。

    一种汽车后地板骨架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01549713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810237285.5

    申请日:200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后地板骨架总成,包括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左、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右和后地板下横梁总成;后地板下横梁总成有前、中、后三根,分别焊接在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左和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右的前端和中部,在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左和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右的后端焊接后裙板总成,在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左和后地板下纵梁总成右前部外侧焊接后地板边梁总成左和后地板边梁总成右,上述七个件相互焊接形成闭合型的后地板骨架结构。本结构在车辆发生后碰时,若冲击能量较弱,可以保证车身不会发生永久性变形,降低消费者的维护成本;在撞击能量较大时,车身自动变形以便吸收能量保证成员不受巨大冲击,保证燃油系统不受严重挤压损毁。

    一种交错式搭接焊接的汽车地板边梁

    公开(公告)号:CN101428649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237148.1

    申请日:2008-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错式搭接焊接的汽车地板边梁,所述边梁分为两段焊接组成,两段边梁在焊接端相互形成X型的搭接边,两搭接边相互交错焊接在一起。采用本结构设计,车辆在正碰过程中,若冲击能量较强,在剥离了边梁的搭接边焊点后,边梁的交错式搭接继续发挥传递、分散能量的作用,提高抗冲击能力,更好的保证乘员舱的安全空间。同时,通过边梁的“X型”交错式搭接,可以提高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保证了驾驶的舒适性。该交错式搭接结构不需要采用特殊工艺技术、增加工序或材料料厚,成型简单,容易实现,并且有利于前后地板的装配。

    具有渐变式截面的汽车后纵梁

    公开(公告)号:CN101412409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810233196.3

    申请日:2008-12-02

    Inventor: 李可 施雷 顾建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渐变式截面的汽车后纵梁,所述后纵梁的截面为C型,后纵梁由前至后呈变截面结构,对应于油箱及后排座椅安装位置的区域A截面面积最大,对应于行李舱部位的区域C的截面面积最小,区域A和区域C之间为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过渡区域B。本发明为了满足后纵梁不同部位对强度要求的不同而设计为不同截面,其结构根据对乘员保护及油箱安全的要求,符合前部坚硬,后部偏软的要求,通过对梁进行三个区域不同截面控制,从前往后依次截面面积由大到小变化,并根据结构功能需要,采用渐变连续构造出纵梁,满足追尾碰撞的法规要求。

    一种集成式安装支架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41648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81034.6

    申请日:2022-09-27

    Inventor: 邸双亮 顾建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安装支架及车辆,包括顶板、自顶板前边缘朝前下方延伸的前侧板、自顶板后边缘朝后下方延伸的后侧板以及与后侧板的侧边固定的第一连接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有容后排吹面风管穿过的避让孔,前侧板和后侧板底部与车体固定连接,顶板和第一连接板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副仪表总成的第一安装点,前侧板上设有台阶部,台阶部上设有用于固定后排吹面风管的第二安装点;前侧板在避让孔的上边沿设有朝前延伸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固定低频天线的第三安装点;前侧板下部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线束的第四安装点。其集成度高,结构简单,能够同时满足多个零部件的安装固定,有利于产品精度控制,降低车身重量和成本。

    一种集成式安装支架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41648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181034.6

    申请日:2022-09-27

    Inventor: 邸双亮 顾建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安装支架及车辆,包括顶板、自顶板前边缘朝前下方延伸的前侧板、自顶板后边缘朝后下方延伸的后侧板以及与后侧板的侧边固定的第一连接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有容后排吹面风管穿过的避让孔,前侧板和后侧板底部与车体固定连接,顶板和第一连接板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副仪表总成的第一安装点,前侧板上设有台阶部,台阶部上设有用于固定后排吹面风管的第二安装点;前侧板在避让孔的上边沿设有朝前延伸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固定低频天线的第三安装点;前侧板下部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线束的第四安装点。其集成度高,结构简单,能够同时满足多个零部件的安装固定,有利于产品精度控制,降低车身重量和成本。

    一种汽车地板前部的两层十字交叉梁骨架

    公开(公告)号:CN101559792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810233350.7

    申请日:2008-12-15

    Abstract: 一种车身地板前部被动安全的结构,其在乘员舱内和乘员舱外均采用十字交叉梁的形式,乘员舱内的十字交叉梁是由中央通道总成、前地板上横梁总成左、前地板上横梁总成右、地板边梁总成左和地板边梁总成右焊接构成,乘员舱外的十字交叉梁是由中央通道总成、地板边梁总成左、地板边梁总成右、前地板下横梁总成左和前地板下横梁总成右焊接构成。本发明通过将乘员舱内外两层十字交叉形结构梁结合在一起形成车身中部的环行闭合行腔,为传递能量提供了有效通道,提高了车身中部的强度,在发生碰撞时,能有效的阻挡冲击力的侵入、将冲击力迅速的分散到整个车身,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的安全生存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