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桥梁状态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304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10439.2

    申请日:2025-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桥梁状态诊断方法,涉及状态诊断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个监测点处监测的主梁刚度值,判断监测点的模糊状态,筛选待分析监测点,设置第一标记,根据第一标记计算扩散率,设置第二标记,根据第二标记计算成长率,判断损伤等级,构造状态判断模型。本发明实现了安全预警功能,能够对桥梁结构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保障桥梁运营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桥梁承载能力评估和损伤识别结果,为桥梁管理者和工程师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帮助其制定有效的维护和修复策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桥梁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损伤和结构缺陷,提高损伤识别的准确性。

    一种用于悬索桥的落石防护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663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7348.0

    申请日:2023-09-0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悬索桥的落石防护装置,包括:柔性棚洞以及用于连接柔性棚洞与隧道出口端面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至少设置有三个,且连接组件沿柔性棚洞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柔性棚洞上的钢管;套装在钢管内,与钢管滑动连接的滑动杆,滑动杆远离柔性棚洞的一端设有限位板;与隧道出口端面相连的连杆,连杆上设置有中空的套筒,套筒远离连杆的一端设置有供限位板穿过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与限位板配合使用,用以限位约束限位板的轴向位移的挡板。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悬索桥的落石防护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用于悬索桥的落石防护上,且能够适应于桥体纵桥向位移、上下位移及左右偏摆位移的位移需求。

    —种钢管拱拱脚预埋段与吊装节段连接用精度调整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89787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09887.1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钢管拱拱脚预埋段与吊装节段连接用精度调整设备,包括预埋机构,预埋机构的表面上设置有收缩机构,收缩机构的上端设置有调整机构,收缩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机构,收缩机构包括预埋桩,预埋桩的上端固定套接有锥环,预埋桩的外壁上呈环形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侧板,收缩机构包括套环,套环活动套接在预埋桩的外侧壁上,套环的上表面上等距开设有四个横槽,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纹棍挤压螺纹孔带动螺纹棍移动,螺纹棍移动时推动滑杆移动,滑杆移动时通过固定杆和插孔的限制只能在横槽内部移动,滑杆移动时推动固定块移动,固定块带动推板移动,四个推板向套环的圆心方向移动将倒桩节段夹紧。

    一种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设计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9187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91715.8

    申请日:2025-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设计分析系统,系统包括环境影响分析模块、动态载荷模拟模块、损伤风险分析模块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块。本发明,通过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将环境因素和实际使用条件纳入考量,提高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区域气候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实时影响,并结合动态载荷的实际数据,使设计更加符合实际使用条件,通过损伤风险评估,能够在设计阶段预测潜在的疲劳和损伤问题,将环境适应性与结构损伤风险结果结合,对拱桥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使成本效益评估更为全面,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成本控制与设计方案优化,提高了基础设施的长期可持续性和性能。

    一种悬索桥隧道锚排水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46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752878.4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悬索桥隧道锚排水系统,包括:与锚洞的后锚室的底部连通的排水支洞;分别与左右两边的所述锚洞的所述排水支洞连通的过渡隧洞,所述过渡隧洞包括两个交叉连通的弧形隧洞;与所述过渡隧洞连通的主排水隧洞;两个所述弧形隧洞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排水支洞顺接连通,两个所述弧形隧洞的另一端顺接汇合后与所述主排水隧洞连通,所述主排水隧洞与地面连通用于将其内的水排出至地面。左右锚洞内汇聚于后锚室底部的水通过对应的排水支洞经过渡隧洞排出至主排水隧洞,最后由主排水隧洞排出至地面,主排水隧洞的横截面较大,便于自然风流通,可排出后、前锚室的湿空气,同时方便后期人员进出检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