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cro-LED键合、全彩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6708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33248.X

    申请日:2024-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icro‑LED键合、全彩化方法及系统,其中键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Micro‑LED芯片的电极交替沉积顺磁性金属薄膜和铁磁性金属薄膜;对TFT基板的电极沉积单层铁磁性金属薄膜;并在TFT基板的表面对应像素点设置金属凸点阵列;对沉积好金属薄膜的Micro‑LED芯片和TFT基板进行磁化处理;将磁化处理后的Micro‑LED芯片和TFT基板放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流体磁性动态自组装;将完成流体磁性动态自组装的Micro‑LED芯片和TFT基板放入化学镀液中,使Micro‑LED芯片和TFT基板上的金属凸点自生长及互联,直至实现欧姆接触。避免Micro‑LED芯片在流体磁性动态自组装的过程中互相吸附,并通过图案化光刻胶和金属凸点实现芯片的有选择性自键合。

    无侧壁损伤的nano-LED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41805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111401746.X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侧壁损伤的nano‑LED阵列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图形化技术和电子束蒸发,在p型GaN层上制作纳米级的金属阵列,来激活其下方的p型GaN层,从而提高这些区域的载流子浓度,进而使nano‑LED正常发光。而没有金属覆盖的区域未被激活,载流子浓度很低,呈现高阻态,刚好可隔离nano‑LED器件,使每个nano‑LED可独立工作。本发明避免了通过刻蚀来隔离nano‑LED芯片所带来的侧壁损伤,增加了nano‑LED芯片的可利用面积,提高了nano‑LED的发光效率。这种通过选择性金属激活p型GaN来制作LED芯片的方法可拓展至nano尺寸,为实现超高分辨率的nano‑LED显示屏提供了一种有利途径。

    一种金属凸点阵列的可控制备及彩色Micro-LED键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1039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25745.8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凸点阵列的可控制备及彩色Micro‑LED键合方法,采用电镀方法制备金属凸点阵列,通过改变电流密度调控金属凸点表面形貌,通过阴极旋转和电镀参数提高金属凸点高度均匀性;采用两次光刻,使电镀种子层的电连接桥梁沉积在第一光刻掩膜层上,并用第二光刻掩膜层定义金属凸点大小和形状,形成大小、形状和电学特性均匀的金属凸点阵列;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分别在CMOS驱动基板和红光、绿光、蓝光三种Micro‑LED芯片制备具有不同高度的金属凸点阵列,通过三次键合分别把红光、绿光、蓝光三种Micro‑LED芯片键合在CMOS驱动基板上,形成彩色Micro‑LED显示阵列。该方法可在单位面积内实现更高的像素密度,提高Micro‑LED显示器的画质和生产效率。

    一种用于光学交互显示的UVPT(BJT)-LED的集成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9041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22471.6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学交互显示的UVPT(BJT)‑LED的集成器件,包括P型氮化镓层、量子阱层、第一N型氮化镓层、第二P型氮化镓层、第三N型氮化镓层、缓冲层、衬底、阳极金属接触层、集电极金属接触层、长余辉材料层和氧化镁增透膜层;所述衬底、缓冲层、第三N型氮化镓层、第二P型氮化镓层、第一N型氮化镓层、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量子阱层设于第一N型氮化镓层上;所述阳极金属接触设于所述P型氮化镓层之上;所述环形长余辉材料层环绕于阳极金属接触层周围;所述氧化镁增透膜层环绕于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之上;所述集电极金属接触层设于缓冲层上。本发明实现具有传感和显示双重功能的显示面板可以提供实时通信,使设备能够感知外部信号并同时显示信息的显示面板。

    一种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氧化铪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1124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104274.X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氧化铪薄膜的方法,主要通过铪的无机盐与强碱弱酸盐发生双水解反应,同时加入能促进水解反应和促进凝聚作用的硫酸根离子,再通过控制强碱弱酸盐的量调节溶液pH值,使得沉淀缓慢析出并沉积在衬底表面,之后进行退火处理得到致密且连续、有良好的漏电性和高透过率的氧化铪薄膜,本发明可以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工艺简便的新型氧化铪薄膜的制备方法,应用于光学,电学器件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