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元件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23498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10241197.4

    申请日:2011-08-22

    Abstract: 根据实施方式,半导体元件具备:第1半导体层,在支承基板上N面生长,包含AlXGa1-XN(0≤X<1);第2半导体层,形成在上述第1半导体层上,包含无掺杂或第1导电型的AlYGa1-YN(0<Y≤1,X<Y);以及第3半导体层,形成在上述第2半导体层上,包含AlZGa1-ZN(0≤Z<1,Z<Y)。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元件具备与上述第3半导体层连接的第1主电极、与上述第3半导体层连接的第2主电极、以及设置在上述第1主电极与上述第2主电极之间的上述第3半导体层之上的栅极电极。上述第3半导体层的厚度在上述栅极电极下选择性地变薄。

    电力半导体元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97034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263767.5

    申请日:2010-08-2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力半导体元件,在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层上,通过在沿着其表面的第一方向上周期性地重复而配置着第一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层及第二导电型的第三半导体层。在第一半导体层上形成着与其电气连接的第一主电极。第二导电型的第四半导体层以与第三半导体层连接的方式设置着。在所述第四半导体层表面,选择性地设置着第一导电型的第五半导体层。在第四半导体层及第五半导体层的表面,设置着与其电气连接的第二主电极。在第四半导体层、所述第五半导体层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表面隔着栅极绝缘膜设置着控制电极。在第二半导体层中,形成着填埋沟槽而设置的第一绝缘膜。

    功率用半导体器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24132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144886.9

    申请日:2010-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在n+漏层之上,横向交替配置的n柱层以及p柱层;设置在p柱层的表面的p基层;形成在p基层的表面的n源层;横向交替设置的表面p柱层以及表面n柱层;与n+漏层电连接的漏电极;在p基层、表面p柱层、以及表面n柱层之间隔着绝缘膜形成的栅电极;以及与p柱层和n源层的表面接合的源电极,表面p柱层设置在两个p基层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p柱层之上,设置在表面p柱层之下的p柱层的杂质浓度高于设置在p基层之下的p柱层的杂质浓度。

    半导体器件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94816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004023.1

    申请日:2010-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具备:第一导电型的半导体衬底;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区;以及在第一半导体区内,相对于半导体衬底在衬底面方向上分别离开地形成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区。关于第二半导体区的活性化的杂质浓度的相对于半导体衬底在衬底面方向上的积分值即电荷量、与关于第一半导体区的活性化的杂质浓度的相对于半导体衬底在衬底面方向上的积分值即电荷量之差,总是为正数,且从第二半导体区的两端的接合面中的半导体衬底侧的第一接合面的深度朝向第二半导体区的两端的接合面中的与第一接合面相反一侧的第二接合面的深度增加。

    氮化物半导体器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22465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510083290.1

    申请日:2005-07-13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氮化物半导体器件包括:作为沟道层的未掺杂第一氮化铝镓(AlxGa1-xN(0≤x≤1))层;在所述第一氮化铝镓层上形成的作为阻挡层的未掺杂或n型第二氮化铝镓(AlyGa1-yN(0≤x≤1,x<y))层;在所述第二氮化铝镓层上形成的作为栅绝缘膜下层的氮化铝(AlN)膜;在所述氮化铝膜上形成的作为栅绝缘膜上层的氧化铝(Al2O3)膜;分别作为与所述第二氮化铝镓层电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主电极的源极和漏极;以及在所述氮化铝膜上形成的作为控制电极的栅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