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34799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247554.0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应高原地区石基河床受污染水体净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构筑生态瀑潭和种植水生植物两个部分。在选定河床筑坑,周缘建造石彻堤坝式潭壁,上游潭壁上设一系列成瀑管和一条成泉管。该生态瀑潭上游潭壁最上面为尖形分洪或分石堤坝,其中央为中空的控瀑腔。水流进入成瀑管后,由不同位置的出水孔以瀑布形式注入生态瀑潭。流入成泉管里的水流顺管进入潭底形成喷泉。生态瀑潭底部有一层种植基质,可种植水生植物。在生态瀑潭内也可放养一些水生动物,使其栖息繁殖。整个生态瀑潭形成一个景观优美、平衡而稳态生态系统,从而净化水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211821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100365.8
申请日:2011-04-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水母”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载体、浮体控制器以及锚件组成,三者之间通过固定索17相连。在锚件上设有固定扣;载体主要由支撑骨架、生物载体层、固定浮体以及充气式浮体组成,在所述支撑骨架或充气式浮体上装有绳索管,所述充气式浮体与通向水体外的充气管的一端相通;浮体控制器上装有与充气管相连接的充气管套管;固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述载体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扣和绳索管后连接在前述浮体控制器上。本发明作为沉水植物生长载体,其拓展和扩充了水生植物生态治理富营养化技术体系,尤其适合于水质较差的深水水体水质净化;具有模块化操作特征,工业化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781128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910045491.0
申请日:2009-01-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厂剩余干污泥的方法。本发明将污水厂的剩余干污泥与普通土或者市售营养土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用作为种植春羽植物的盆栽土,由于干污泥的含水率仍然很高,达80%左右,种植植物在15-20天的时间里无需浇水,之后正常浇水,一星期1-2次。植物适应生长的环境之后,45-60天左右,即可以盆栽的方式进行销售。本发明为解决普遍存在于中国各大污水厂中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21364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426267.7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3/34 , C12N1/2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培养硝化联合菌群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氨氧化菌群的活化,氨氧化菌群菌液的培养,亚硝酸盐氧化菌群的筛选,硝化联合菌群的培养,硝化联合菌群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硝化联合菌群在短期内(4d)的氨氮去除效率和速率相比于氨氧化菌群分别提升了41.28%和99.17%,最终的亚硝态氮的去除率提升100%。本发明提出的氨氧化菌群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群联合培养体系,发挥各类细菌之间的协调作用,在低碳氮比下能更快完成对高浓度氨氮的降解,并使该体系具有强的亚硝酸盐氧化活性,最终处理效果高于单一的氨氧化菌群,为生物法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或高浓度氨氮废水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21364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26267.7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3/34 , C12N1/2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培养硝化联合菌群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氨氧化菌群的活化,氨氧化菌群菌液的培养,亚硝酸盐氧化菌群的筛选,硝化联合菌群的培养,硝化联合菌群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硝化联合菌群在短期内(4d)的氨氮去除效率和速率相比于氨氧化菌群分别提升了41.28%和99.17%,最终的亚硝态氮的去除率提升100%。本发明提出的氨氧化菌群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群联合培养体系,发挥各类细菌之间的协调作用,在低碳氮比下能更快完成对高浓度氨氮的降解,并使该体系具有强的亚硝酸盐氧化活性,最终处理效果高于单一的氨氧化菌群,为生物法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或高浓度氨氮废水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5646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98112.9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球等鞭金藻培养密度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海杆菌菌种的活化;海杆菌菌液的培养;球等鞭金藻藻种的无菌化处理;球等鞭金藻种子培养液的生产,球等鞭金藻的密度≥10×105个/mL;球等鞭金藻的正式培养生产,其密度在1.5×107cell/mL以上。本发明中球等鞭金藻和海杆菌共培养体系可以发生协同作用,不仅能够使培养基的成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各自本身所具有的生理生态特点使二者同时受益,促进共同生长。本发明在球等鞭金藻和海杆菌混合培养的条件下,能够使球等鞭金藻持续快速生长,最终获得比常规方法更高的生物量,可为相关水产养殖饵料和获取DHA用藻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270151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51658.3
申请日:2012-05-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本发明预处理系统主要由污泥池、初沉池、软性填料池、硬质填料池、集水池串联组成。其中,初沉池为平流式沉淀池,内置污泥泵,间期排泥入污泥池;污泥池隔墙顶端设有通孔,上层清液自通孔流入初沉池;初沉池内上层清液依次排入软性填料池及硬质填料池,最后并入集水池内,达到预处理污水的效果。本发明采用碱性硬质填料,中和前期简单有机物产酸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提高整体废水的pH,减缓或隔断了污水产沼气阶段,有利于复杂有机物的水解;同时,运行路线为折流式,减少污水在池体中的死角,提升了厌氧设施的运行效率;本发明装置污水酸化水解效果好、效率高、投资省。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151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00240.5
申请日:2009-12-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或水质净化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方法是在传统的人工湿地系统之前设置纳米级气泡充氧系统和生物处理单元。充氧系统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现象,产生雾状水气泡,然后再喷入水中。生物处理单元内设置有纺织材料制成的过滤插板、生物填料过滤层、抗渗底、覆盖层。人工湿地系统可以是表面流、潜流和垂直流等三种湿地中的一种或多种串联或并联。其处理流程是,污水首先经过充氧系统进行充氧,然后进入生物处理单元处理,出水进入湿地系统进行再一步处理。与传统工艺相比,本方法可用于处理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污水,去污效率高,去污时间短。
-
公开(公告)号:CN101665313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810042606.6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1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废弃物快速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厂回流污泥的方法。本方法将污水厂未脱水回流污泥倾倒入一定规格玻璃容器中,以泡沫塑料为浮床,观赏植物种植其中,以普通盆栽土为对照,控制实验温度白天为30℃-35℃,不添加营养元素,不对污泥作处理。观察确定了污水厂未脱水的回流污泥适合观赏植物裂叶喜林芋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无论从鲜重上还是叶绿素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本发明运用生活污水厂回流污泥直接培育裂叶喜林芋,能快速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可以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同时又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993953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310205.2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B01D53/00 , B01D53/06 , C07C29/80 , C07C31/08 , C07C45/82 , C07C47/04 , C07C47/06 , C07C17/383 , C07C19/04 , C07C319/28 , C07C321/04 , C07C32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废气净化回收设备。包括以管道相连接的多级冷凝分离塔、精馏塔、冷凝罐、水泵、净化转轮、渗析池、引风机和静电除尘装置,多级冷凝分离塔腔体内设有多层隔板,每层隔板末端出液口通过水泵与精馏塔进液口相接,精馏塔出气口与冷凝罐进气口相接。多级冷凝分离塔顶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引风机与静电除尘装置的进气口相接,静电除尘装置的出气口连接到净化转轮的进气口,净化转轮的排气口通往自然界。本设备利用不同有机物质的沸点不同,对废气中的不同成份进行冷凝分离,得到的有机溶液用于净化吸附废气中的有机成份,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冷凝过程得到的热量,用于精馏和高温脱附,达到对热能循环利用的效果,节约能源供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