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2454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59292.7
申请日:2020-12-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上海复森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2F11/04 , C02F103/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处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规模化养猪粪污两级厌氧处理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二级固粪分离机、物料均质调节罐、沉淀池、一级全混式间歇搅拌高温厌氧反应器、二级全混式间歇搅拌中温厌氧反应器、微量元素沼气增产营养盐投加系统,以及二级中温厌氧出料缓冲罐、空气源高温热泵、水源热泵、四个板式热交换器;本发明采用创新型高温+中温两级厌氧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化养猪厂混合粪污,大大提高了粪污的处理效率,为新建设或现有规模化猪场粪污提供了新的处理思路和方案,本发明装置运行稳定、节能、高效、沼气产量高、沼气中甲烷含量高、处理效率高、节省厌氧反应器投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55729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710902212.2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藻类的恒化连续培养装置,包括在两端部相互并联的第一培养器和第二培养器,所述第一培养器设有注入口及溢流口,所述注入口与存储有培养液的储液瓶相连,所述培养液填充满第一培养器和第二培养器后可通过溢流口排出,所述第二培养器通过导气管连接有气泵,经所述气泵泵出的空气进入第二培养器后,在第一培养器和第二培养器所构成的并联回路中形成气液循环流。在气液循环流的作用下,使得培养液以及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与藻类充分混合,并且及时排除容器内的高密度氧,一方面提高了培养液的利用率,另一方便也增强了藻类的光合作用。同时,在气液循环流的作用下,有效避免了藻类贴壁生长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419035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11158.8
申请日:2014-08-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除磷改性铁砾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先将砾石颗粒用水洗净,在80~90℃温度条件下干燥;再将砾石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最后将粉末砾石与无机铁盐溶液混合,恒温振荡,过滤,再烘干,即得到富含铁氧化合无的高效除磷改性铁砾石吸附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方法简单,制备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可操作性强,对含磷废水的处理效率高,降低净化成本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67463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2833.2
申请日:2012-05-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方法与系统。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复合塔式生态滤池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污水经管网收集,先进入水解酸化池稳定并调节水量,水解酸化池为一填埋池,然后通过扬程为5m以上的潜水电泵将污水抽上高位配水池;通过强化布水措施,将水解酸化池的生活污水布入复合塔式生态滤池,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总氮、氨氮、总磷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去除;上述尾水和经收集的降雨径流进入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深度处理。人工湿地可以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景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67453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64956.6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跌水曝气生物滤池。主要由一级生物滤池(一级填料池和一级配水池组成)、二级生物滤池(二级填料池和二级配水池组成)、三级生物滤池(三级填料池和三级集水池组成)依次相连组成,且空间位置的高度随依次递减,所有池体为上端开口的方形空腔体,底部处于同一水平位上,所有填料池内铺设填料,并在一级填料池、二级填料池及三级填料池顶端进水位置安装跌水片。本发明充分利用山区或丘陵地带的地势差异,通过跌水曝气的方式为污水充氧,同时,污水通过自流方式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不需要提升,在整个污水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电能的消耗;同时,无需专门人员进行维护管理,管理成本非常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58373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3246.8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塔式生态滤池。主要由高位配水厌氧滤池、一级生物滴滤池、二级生物滴滤池、厌氧池串联组成。其中,高位配水厌氧滤池为顶端封口的空腔体,内层铺设填料,底层铺设集水管网;一级生物滴滤池及二级生物滴滤池为顶端开口的空腔体,内层铺设填料,底层铺设集水管网,顶层铺设布水管网;厌氧池为地下设施,内层铺设软性填料。本发明充分利用土地污水处理的优势,采用滴滤及添加蚯蚓的操作方式,同时采用降流式滴滤均匀布水,提高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表面负荷,有效地减小了吨水占地面积;本发明装置不堵塞、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脱氮除磷效果好、操作简单、运行管理费用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134125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10104426.8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空间构建系统,该系统包括外围围隔、外围生态浮床、中心围隔、中心区域生态浮床、生态“水母”;外围围隔为半封闭式的,外围围隔的内部是从水体中分离出的工作区;中心围隔设置于所述外围围隔内,中心围隔的内部为工作区的中心区域,中心围隔与外围围隔之间为工作区的外围区域;外围生态浮床设置于外围区域内,中心区域生态浮床和生态“水母”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内。本发明迅速吸收水体的营养物质,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起到净化水体、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浮游动物的生长,吞噬水体中的蓝藻,达到抑制蓝藻的目的,更有利于原有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242700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265864.8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磁性镧基材料的控藻应用。本发明应用一种磁性镧基材料去除水体中的蓝藻细胞,应用的磁性镧基材料对水体中磷有较高去除能力且能够有效控制沉积物中内源磷向水体中释放;本发明应用的磁性镧基材料为纳米材料,能有效附着在藻细胞上降低藻细胞的上浮能力。本发明通过向水藻泥体系中添加磁性镧基材料,对水体中的蓝藻的沉藻速度快、控制时间长,处理后水体透明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26879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097249.4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低C/N比进水条件下A/O污水处理系统脱氮效率的方法。本发明方案为:当进水中碳氮比较低时,对现有的运行的A/O系统进行如下调整:在好氧反应器中添加原水,即将部分原水超越缺氧反应器,直接进入好氧反应器;进入好氧反应器的有机物的量经平均后浓度不高于70mg/L.d;加大二沉池污泥回流量,部分污泥直接回流至好氧反应器中,保持好氧池中的污泥浓度达到7000~12000mg/L;二沉池回流污泥量进入厌氧池和好氧池的比例为0.5~2.5。本发明可整体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特别是降低出水中总氮的浓度,减少污泥产量。本发明方案运行简单,改造处理费用低,可用于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07557290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902212.2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藻类的恒化连续培养装置,包括在两端部相互并联的第一培养器和第二培养器,所述第一培养器设有注入口及溢流口,所述注入口与存储有培养液的储液瓶相连,所述培养液填充满第一培养器和第二培养器后可通过溢流口排出,所述第二培养器通过导气管连接有气泵,经所述气泵泵出的空气进入第二培养器后,在第一培养器和第二培养器所构成的并联回路中形成气液循环流。在气液循环流的作用下,使得培养液以及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与藻类充分混合,并且及时排除容器内的高密度氧,一方面提高了培养液的利用率,另一方便也增强了藻类的光合作用。同时,在气液循环流的作用下,有效避免了藻类贴壁生长的情况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