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管沉淀池中斜管冲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8610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77062.5

    申请日:2013-05-14

    Inventor: 何坚 刁小莉 王军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斜管沉淀池中斜管的冲洗方法。本发明在斜管沉淀池及斜管上部均匀铺设雾状喷淋系统,该雾状喷淋系统包括一压力水管以及与压力水管连通的若干雾化喷头;清洗时,将斜管沉淀池中的水位降至斜管顶层平面以下;然后,开启压力水管,压力水管中的压力水经过雾化喷头喷出,斜管边壁及上部的悬浮物在喷雾形成水滴作用下下滑而得到清洗,冲洗过程中颗粒物不会被打散,因而提高了出水的水质,减少了维护斜管沉淀池的时间,简化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本发明亦可适用于斜板沉淀池内斜板的冲洗。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空间构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34125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10104426.8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空间构建系统,该系统包括外围围隔、外围生态浮床、中心围隔、中心区域生态浮床、生态“水母”;外围围隔为半封闭式的,外围围隔的内部是从水体中分离出的工作区;中心围隔设置于所述外围围隔内,中心围隔的内部为工作区的中心区域,中心围隔与外围围隔之间为工作区的外围区域;外围生态浮床设置于外围区域内,中心区域生态浮床和生态“水母”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内。本发明迅速吸收水体的营养物质,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起到净化水体、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浮游动物的生长,吞噬水体中的蓝藻,达到抑制蓝藻的目的,更有利于原有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

    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073715A

    公开(公告)日:2007-11-21

    申请号:CN200710038625.7

    申请日:2007-03-29

    Abstract: 本发明属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和工艺。装置的中间部位为两个容积絮凝室,其内设有网孔扰流装置,容积絮凝室下部为预沉室。活性泥渣悬浮层在容积絮凝室的外侧周围,其上方设置斜管,下方设置浓缩室,排渣管均匀设置在活性泥渣悬浮层中,澄清池的底部为排泥斗,有虹吸排泥管与排泥斗连通。在容积絮凝室的上部周围设有排渣槽,由管道与排泥管连通,虹吸排泥管与污泥回用池相连;排泥斗与回用污泥泵相连。本装置的水处理工艺集小气浮、容积絮凝、活性泥渣层絮凝及回用技术于一体,与传统混凝沉淀工艺相比,节省占地40%,投药量约降低10%,处理效率提高15%。

    用于土壤中酶活检测预处理的智能分级土壤冷冻干燥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4686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63273.4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土壤中酶活检测预处理的智能分级土壤冷冻干燥设备,包括:真空室,真空室底部安装有装备箱;震动筛分机,震动筛分机安装在真空室内,震动筛分机用于对土壤进行分级筛选干燥,干燥架安装在真空室内;真空系统,真空系统安装在装备箱内,用于在真空室内制造真空环境;干燥系统,干燥系统安装在装备箱内,用于保持真空室内干燥;冷冻系统,冷冻系统安装在装备箱内,用于在真空室内制造冷冻环境;控制系统。本发明能够将土壤自动分级与冷冻干燥功能集成于一体,通过震动筛分机与干燥架的设置,能够自动完成对不同粒径土壤样品的分级与冷冻干燥。避免了操作繁琐、样品污染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种用于底泥污染物控制的生态覆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372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485902.9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底泥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底泥污染物控制的生态覆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生态覆膜材料由底部强力层、中间夹持层、表层反滤无纺布组成;底部强力层采用具有反滤功能的粗旦纤维无纺布,中间夹持层中填充有高氮、磷吸收率的沸石、方解石、改性砾石、改性陶粒等生态材料。使用时将生态覆膜材料覆盖于中心区域水体底泥上,以锚件或者桩固定,可减少风浪对底泥的搅动,增加微生物附着表面,降低泥、水界面浓度梯度,有效控制内源氮、磷和重金属污染,对水库、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底泥污染控制具有明显的作用。本发明简单易行、效果良好且投资费用低。

    一种基于清流水网的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3922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78245.3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清流水网的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包括:农村居住区、一级支流、二级支流、静脉溪流;农村居住区外围设有农田,农田和/或农村居住区内设有低流动水体,农田内设有农田静脉沟渠;农村居住区设有若干个复合塔;一级支流、二级支流、静脉溪流用于将农村居住区、农田中排放的水汇入湖泊和/或河流;低流动水体用于进行水体的区域化治理;农田静脉沟渠用于将农田中的地表径流汇入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和/或静脉溪流;复合塔用于对农村居住区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后汇入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和/或静脉溪流。本发明成本低、生态效益好、后期维护简单、效果维持时间长,在保障水质达标的同时实现了生态建设。

    一种蓝藻低温干化深度脱水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75226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76584.7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藻泥低温干化深度脱水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端的漏斗状进料口、入口与所述进料口下端连通的切条机、位于所述切条机出口下方的三条以上的传送带、入口端连通所述壳体上方的低温管路、设置在其中两个所述传送带之间的造粒机、设置在所述传送带末端的收集箱及出口端连通所述壳体底部的高温管路;所述低温管路出口与所述高温管路入口之间连接有热交换单元;所述传送带为多孔结构,每个相邻传送带运转方向相反;所述高温管路上方设置有吹风机。本发明提供一种占地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脱水效率高的蓝藻泥脱水装置和脱水方法。

    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0592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070277.6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该方法中首先找到蓝藻最容易富集的区域,即水域凹岸处,在该区域周围设置拦藻网,在该区域内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捕捞的方式快速、大量地清理蓝藻,在水域岸边栽种挺水植物,以便从根本上改善水质,还需要在更大面积的并在该水域中布置处理罐,通过密集设置的处理罐逐渐杀死蓝藻,并且收集死亡的蓝藻,防止死亡的蓝藻继续污染水域,并安照预定规律收集处理所述处理罐,以便于处理罐的循环使用。

    一种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1685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0896361.2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包括船体,船体尾部设有驱动系统,船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吸藻系统、脱水系统与储藻系统,船体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集藻器,集藻器与船体的对应侧围成集藻槽,吸藻系统包括分别设在船体两侧且角度可调的吸藻器,吸藻器位于对应集藻槽的内侧。通过在船体上设置的吸藻系统、脱水系统与储藻系统对水体中的藻华进行收集与处理工作,在工作工程中,船体能够在驱动力与牵引力的作用下绕旋转轴在水面做圆周运动,同时通过电机控制牵引绳的长度变换,使船体能够经过水域中的各个区域,采用小型的船体即能完成对狭窄水域或浅水域的藻华去除工作,节省了人力资源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应用于水体藻华治理领域。

    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0592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70277.6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该方法中首先找到蓝藻最容易富集的区域,即水域凹岸处,在该区域周围设置拦藻网,在该区域内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捕捞的方式快速、大量地清理蓝藻,在水域岸边栽种挺水植物,以便从根本上改善水质,还需要在更大面积的并在该水域中布置处理罐,通过密集设置的处理罐逐渐杀死蓝藻,并且收集死亡的蓝藻,防止死亡的蓝藻继续污染水域,并安照预定规律收集处理所述处理罐,以便于处理罐的循环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