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6209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240435.2
申请日:2023-03-10
IPC: G06F30/25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力链动力失效侦测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时序信息构建颗粒基本信息矩阵,计算识别出的各条试样主力链的长度变化率;S2、获取散粒体试样的非平衡态频变函数,根据频变函数计算颗粒等效非平衡力;S3、计算三颗粒单元集的特征角,基于长度变化率界限值判断试样主力链是否局部失效;S4、针对存在局部失效的力链,基于屈曲角变化率极限值判断三颗粒单元是否发生局部破坏,基于判断的结果得到侦测矩阵,确定发生力链动力失效的具体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降低了失效判识过程的计算量,缩减了计算时长,能够满足高频动力加载对侦测效率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362096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40435.2
申请日:2023-03-10
IPC: G06F30/25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力链动力失效侦测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时序信息构建颗粒基本信息矩阵,计算识别出的各条试样主力链的长度变化率;S2、获取散粒体试样的非平衡态频变函数,根据频变函数计算颗粒等效非平衡力;S3、计算三颗粒单元集的特征角,基于长度变化率界限值判断试样主力链是否局部失效;S4、针对存在局部失效的力链,基于屈曲角变化率极限值判断三颗粒单元是否发生局部破坏,基于判断的结果得到侦测矩阵,确定发生力链动力失效的具体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降低了失效判识过程的计算量,缩减了计算时长,能够满足高频动力加载对侦测效率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83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076239.1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楼梁伟 , 陈云峰 , 欧阳籽勃 , 蔡德钩 , 李育宏 , 吴细水 , 朱兴永 , 令永春 , 王晓凯 , 盛世勇 , 时瑾 , 姚建平 , 张也 , 叶晓宇 , 杨立光 , 何晓文 , 魏少伟 , 王英杰 , 何复寿 , 郑浩 , 杨超 , 谢蛟
Abstract: 惯性轨道测量仪动态校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该系统是基于双速度传感器与车载天线阵列组合的惯性轨道测量仪动态校准系统,包括轨道、轨距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差分基站;车载天线阵列每根地面天线中心位置都具备对应的工程坐标系坐标;并且同一根地面天线至少与两个差分基站的数据进行解算;轨道采用速度传感器进行速度测量,并配合轨距传感器进行航向角偏移测量;将该速度变化和角度变化用于惯性传感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校准;所述差分基站通过无线通信链路与所述车载天线阵列实现无线通信。本发明解决了惯性轨道测量仪校准需要静态停留的问题,避免了现有技术在开始测量前必须静态校准的问题,实现惯性轨道测量仪的动态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13255066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803372.8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捣固车作业特性的起拨量综合优化方法。包括:A.以待整道线路为目标,掌握线路状态信息和作业条件信息等;B.根据捣固车的作业特性,综合优化作业方案,计算整段待整道线路的精捣起拨量;C.评估精捣效果,改进和优化控制条件,得到更优的精捣起拨量。本发明方法实现了对起拨量范围、起拨量顺坡率、轨向平顺性和起拨道系数的有效控制,得到充分适应捣固车作业特性的精捣起拨量,利用精捣作业效果评价模型对实际起拨量到位率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和改进控制条件,提高捣固车整治轨道不平顺的能力,弥补传统捣固方法缺陷,在适应捣固车作业特性方面,有效提升有砟轨道养护维修作业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06545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1081436.X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绍兴市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国铁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阶段可移动式地铁区间隧道盾构管片加固方法。在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时,预先在盾构管片和道床之间预埋圆弧形构件,与道床整体浇筑;对受外部干扰区段的道床以上部分盾构管片同样采用圆弧形构件,并与所述的预埋圆弧形构件连接封闭形成整环结构起到加固作用;外部干扰因素消除后,可将所述的道床以上部分圆弧形构件拆除,并移动到下一区段继续实施加固。由于外界干扰因素存在不确定性,本发明中采用道床下部预埋圆弧形构件和道床上部可拆卸圆弧形构件分阶段实施加固,因此,可根据实际外界干扰选择相应的位置对管片实施加固,缩短加固施工周期,也大幅减少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9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29232.8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06 , G06F111/08 , G06F111/04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钢轨廓形智能优化方法采用轮轨接触点在钢轨的接触点位置分布为目标函数,并以多目标近似方法为优化方法来计算得到满足需求的钢轨优化廓形,以此来达到改善轮轨匹配关系的目的。本方法采用调整接触点在钢轨的接触点位置分布这种直接轮轨接触关系为目标,此目标可以直观的展现轮轨接触在钢轨的分布,也可以间接的体现接触应力分布。本方法采用多目标近似优化这种具有操作简单、收敛性好以及计算时间短的优化方法,并改进为更简单快捷的多目标线性近似优化方法。本方法适用场景可以是新的钢轨廓形优化设计,也可以是运营线路中适用于打磨的钢轨廓形设计,具有适用面广、优化方法简单、计算效率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943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243819.1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18/23213 , G06F18/213 , G06F18/241 , B61K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不平顺病害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特征聚类的铁路轨道不平顺潜在病害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整合目标区段的轨道不平顺历史动态检测数据;S2:建立轨道不平顺潜在病害辨识指标体系;S3:从历史动态检测数据中提取病害辨识指标值;S4:标准化处理病害辨识指标值,获得待聚类的样本数据集;S5:基于k‑means++算法,计算样本数据集的KL聚类指数;S6:判定目标区段是否存在病害,若不存在则提示无病害,若存在则执行S7;S7:将样本数据集聚类划分为两类,提取异常样本的位置信息,标记并完成潜在病害定位。本发明通过整合潜在病害辨识指标和聚类算法,实现潜在病害的自动定位,可指导开展线路预防修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355461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831116.X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的铁路轨道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无砟轨道结构的红外热成像图;红外热成像图是采用红外成像装置对轨道板和砂浆层的层间结构进行拍摄得到的;基于图像处理和视觉检测的方法对红外热成像图进行处理,计算无砟轨道结构各监测点的层间离缝宽度;将层间离缝宽度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本发明能提高铁路轨道状态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5461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31116.X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的铁路轨道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无砟轨道结构的红外热成像图;红外热成像图是采用红外成像装置对轨道板和砂浆层的层间结构进行拍摄得到的;基于图像处理和视觉检测的方法对红外热成像图进行处理,计算无砟轨道结构各监测点的层间离缝宽度;将层间离缝宽度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本发明能提高铁路轨道状态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4199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44239.6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建有砟铁路的轨道平顺性自动捣固系统,综合应用轨道平顺性自动优化装置、测量装置、作业装置、以及检测装置等大型养护机械和检测设备,轨道平顺性自动优化装置根据测量装置的检测结果以及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制定作业方案,用于指导作业装置的平顺作业,形成五捣三稳标准化工作机制,可有效提高新建有砟轨道几何平顺性状态,充分保证作业效率和捣固质量,节约人力成本,避免人为误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