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69549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180011096.6
申请日:2011-02-23
IPC: B60R21/213 , B60R21/2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3 , B60R21/237 , B60R2021/161
Abstract: 一种车用帘式气囊装置,具有帘式气囊主体(17),所述帘式气囊主体(17)沿车身纵向设置,被覆以柱内饰(41)和顶内饰(42),并且叠置在车身的A柱(7)和顶侧梁部(30)内,从而能够在车室内向下展开。所述帘式气囊主体(17)设置有经过拧转的拧转部(17b),使得帘式气囊主体(17)因充气展开而在A柱内饰(41)附近产生的初始展开力作用在使A柱内饰(41)脱离A柱部(7)的分离方向上,从而向车室内推开A柱内饰(41)。设置在车身中的支架(21)至少限制拧转部(17)的上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869549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80011096.6
申请日:2011-02-23
IPC: B60R21/213 , B60R21/2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3 , B60R21/237 , B60R2021/161
Abstract: 一种车用帘式气囊装置,具有帘式气囊主体(17),所述帘式气囊主体(17)沿车身纵向设置,被覆以柱内饰(41)和顶内饰(42),并且叠置在车身的A柱(7)和顶侧梁部(30)内,从而能够在车室内向下展开。所述帘式气囊主体(17)设置有经过拧转的拧转部(17b),使得帘式气囊主体(17)因充气展开而在A柱内饰(41)附近产生的初始展开力作用在使A柱内饰(41)脱离A柱部(7)的分离方向上,从而向车室内推开A柱内饰(41)。设置在车身中的支架(21)至少限制拧转部(17)的上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032950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710087719.3
申请日:2007-03-07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13 , B60R13/02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备帘式气囊装置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位于侧窗玻璃(G3)前后的中柱装饰板(PT3)和后柱装饰板(PT4)比车顶装饰板(RT)硬质,固定于后柱的帘式气囊(KB),在使后柱装饰板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规定端缘部(26a)向前方变形的同时而向车室内展开,处于收容状态的帘式气囊(KB)与侧窗玻璃(G3)在车宽方向的间距,设定为沿着侧窗玻璃后缘部设置的部分与侧窗玻璃(G3)的间距为L1(L2),沿着侧窗玻璃上缘部设置的部分中靠近中柱装饰板(PT3)的部分与侧窗玻璃(G3)的间距为L4时,L1(L2)
-
公开(公告)号:CN101045442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710088659.7
申请日:2007-03-1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1 , B60R21/213 , B60R13/02 , B62D25/02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备帘式气囊装置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包括设置有帘式部件的气囊装置,该帘式部件,固定在车身上,当规定条件成立时对应于所供给的气压而形成膨胀状态,从而在至少从车顶装饰板侧缘部到后柱前缘部的规定下方位置覆盖侧窗玻璃的内表面,上述侧窗玻璃的上端部附近部位和车顶装饰板之间设置有车顶侧部装饰板,该车顶侧部装饰板的后缘部从车室侧与后柱装饰板的前缘上端部重叠,上述帘式部件从车顶侧部装饰板后缘部和后柱装饰板前缘上端部的重叠部向车室侧展开。采用本发明,当规定条件成立时可有效地抑制后柱装饰板的前缘上端部断裂飞散,同时可使帘式部件适当地展开。
-
公开(公告)号:CN106043205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150042.2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佐伯秀治
IPC: B60R21/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2 , B60R21/213 , B60R21/2334 , B60R21/235 , B60R2021/23509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乘客保护装置,能够防止形成于立柱内饰的气帘用的引导部破损,并且在乘客磕碰到与引导部对应的位置的立柱内饰时能够确保安全。在立柱内饰(6)和天花板(7)的边界部位的上方位置,收纳状态的气帘(KB)沿前后方向延伸地配设。在立柱内饰(6)的上部形成有引导部(9),该引导部(9)将膨胀的气帘(KB)朝向车室内侧引导。在气帘(KB)中,在相对于引导部(9)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形成有作为膨胀抑制部的钉合部(P3)。钉合部(P3)的位置被设定为,阻碍形成于气帘(KB)内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部气体流路(C5)中的气体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55597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359198.9
申请日:2011-11-1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13 , B60R21/231 , B60R2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2 , B60R21/213 , B60R21/2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帘式气囊(30)中设置有腔室(C1至C6),所述腔室的至少部分腔室(C1)其展开时的上侧部分闭塞而下侧部分开放地与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流路(40)连通。由此,当帘式气囊一边使内饰材料位移一边从车身侧部与内饰材料之间的间隙展开时,气体从腔室的开放部侧进入该腔室中,从而折叠状态的帘式气囊的基部不会比预期更大地膨胀,使帘式气囊顺利地展开,并防止内饰材料的破损、飞散。
-
公开(公告)号:CN101032950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87719.3
申请日:2007-03-07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1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备帘式气囊装置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位于侧窗玻璃(G3)前后的中柱装饰板(PT3)和后柱装饰板(PT4)比车顶装饰板(RT)硬质,固定于后柱的帘式气囊(KB),在使后柱装饰板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规定端缘部(26a)向前方变形的同时而向车室内展开,处于收容状态的帘式气囊(KB)与侧窗玻璃(G3)在车宽方向的间距,设定为沿着侧窗玻璃后缘部设置的部分与侧窗玻璃(G3)的间距为L1(L2),沿着侧窗玻璃上缘部设置的部分中靠近中柱装饰板(PT3)的部分与侧窗玻璃(G3)的间距为L4时,L1(L2)<L4。采用本发明,可在使硬质的后柱装饰板产生变形的同时,使帘式气囊的膨胀、展开顺畅地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043205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610150042.2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佐伯秀治
IPC: B60R21/213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乘客保护装置,能够防止形成于立柱内饰的气帘用的引导部破损,并且在乘客磕碰到与引导部对应的位置的立柱内饰时能够确保安全。在立柱内饰(6)和天花板(7)的边界部位的上方位置,收纳状态的气帘(KB)沿前后方向延伸地配设。在立柱内饰(6)的上部形成有引导部(9),该引导部(9)将膨胀的气帘(KB)朝向车室内侧引导。在气帘(KB)中,在相对于引导部(9)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形成有作为膨胀抑制部的钉合部(P3)。钉合部(P3)的位置被设定为,阻碍形成于气帘(KB)内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部气体流路(C5)中的气体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045442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710088659.7
申请日:2007-03-1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备帘式气囊装置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包括设置有帘式部件的气囊装置,该帘式部件,固定在车身上,当规定条件成立时对应于所供给的气压而形成膨胀状态,从而在至少从车顶装饰板侧缘部到后柱前缘部的规定下方位置覆盖侧窗玻璃的内表面,上述侧窗玻璃的上端部附近部位和车顶装饰板之间设置有车顶侧部装饰板,该车顶侧部装饰板的后缘部从车室侧与后柱装饰板的前缘上端部重叠,上述帘式部件从车顶侧部装饰板后缘部和后柱装饰板前缘上端部的重叠部向车室侧展开。采用本发明,当规定条件成立时可有效地抑制后柱装饰板的前缘上端部断裂飞散,同时可使帘式部件适当地展开。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