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钢20CrMnTiH等温正火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0648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875008.1

    申请日:2016-09-30

    Abstract: 一种齿轮钢20CrMnTiH等温正火处理方法,属于材料热处理领域。步骤为:奥氏体化加热后采用进行暖风分区冷却工艺:一区,暖风温度50‑55℃,风速控制在8‑12m/s,零件的风冷时间控制在2‑3min;二区,风温55‑60℃,风速5‑8m/s,零件的风冷时间控制在3‑4min;调整等温正火炉分为两段控制:第一段温度控制在550‑570℃,保温时间1‑1.5h;第二段温度控制在570‑600℃,等温1‑1.5h;等温正火后,进入风冷室,风温控制在30‑40℃,风速控制在5‑8m/s,冷却至200‑250℃后,空冷。经过该工艺处理的齿坯的硬度可以达到165‑180HB,珠光体片层间距控制在0.18‑0.24μm,带状组织控制在1‑1.5级,切削性能良好,淬火后变形能够稳定控制,不合格率基本为零。

    一种硅钢热轧板的边部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32944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580338.3

    申请日:2015-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钢热轧板的边部优化方法,包括:设置感应加热器的关闭,设置感应加热器对应中间坯头部、中部及尾部的开口度Gap值为可调范围内的最大值。设置感应加热器开启,设置感应加热器对应中间坯头部的开口度Gap值分别为H1+10mm、L+30mm及H2+10mm。设置感应加热器关闭,设置感应加热器对应中间坯头部、中部及尾部的开口度Gap值为可调范围内的最大值。设置所述感应加热器开启,设置感应加热器对应所述中间坯头部、中部及尾部的开口度Gap值为H1+10mm、L+30mm及H2+10mm。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硅钢热轧板的边部优化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硅钢热轧板的边降难以有效控制的技术问题,降低了硅钢热轧板的边降。

    一种控制高线盘条尾部圈形的夹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32949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401906.9

    申请日:2015-07-09

    Abstract: 一种控制高线盘条尾部圈形的夹持方法,属于轧钢技术领域。盘条轧制规格为5.5-6.5mm,夹送辊气缸的夹持采用两阶段夹持工艺,第一阶段夹持压力控制在0.2-0.3Mpa,第二阶段夹持压力控制在0.3-0.4Mpa;第一阶段的夹持时间控制在0.2-0.3s,第二阶段夹持时间控制在0.7-0.8s;夹持过程张力控制在6-7Mpa,夹送辊实际转矩控制在26-29kg·m。采用本工艺,高线厂线材尾部的C级尺寸精度达到80%,尾部乱圈的圈数从原来的25-30圈,降低到5圈以内,产品的成材率提高了0.3-0.4%,非常适合高线厂推广使用。

    一种齿轮钢20CrMnTiH等温正火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0648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75008.1

    申请日:2016-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1/28 C21D11/00 C21D2211/001

    Abstract: 一种齿轮钢20CrMnTiH等温正火处理方法,属于材料热处理领域。步骤为:奥氏体化加热后采用进行暖风分区冷却工艺:一区,暖风温度50-55℃,风速控制在8-12m/s,零件的风冷时间控制在2-3min;二区,风温55-60℃,风速5-8m/s,零件的风冷时间控制在3-4min;调整等温正火炉分为两段控制:第一段温度控制在550-570℃,保温时间1-1.5h;第二段温度控制在570-600℃,等温1-1.5h;等温正火后,进入风冷室,风温控制在30-40℃,风速控制在5-8m/s,冷却至200-250℃后,空冷。经过该工艺处理的齿坯的硬度可以达到165-180HB,珠光体片层间距控制在0.18-0.24μm,带状组织控制在1-1.5级,切削性能良好,淬火后变形能够稳定控制,不合格率基本为零。

    一种解决齿轮钢棒材冷剪后侧向弯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4594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50831.4

    申请日:2014-06-06

    Abstract: 一种解决齿轮钢棒材冷剪后侧向弯曲的方法,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工艺步骤如为:加热炉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10-1130℃之间,均热段保温时间控制在40-60min,保证合金元素得到均匀化扩散;精轧采用两段水箱对棒材进行冷却,第一段水箱温降控制在60-80℃,第二段水箱温降控制在20-40℃;880-920℃精轧,增加组织形变储存能,促进轧后形变奥氏体发生珠光体相变,同时保证径向温度的均匀性,提高组织均匀性;精轧后,水箱温降控制在60-70℃,上冷床温度785-800℃。优点在于,采用合适的控轧控冷工艺,实现对齿轮钢轧后组织和心部、边部组织差异的控制,解决了冷剪后侧向弯曲的问题,提高了棒材的成材率和轧钢车间的生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