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0911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417212.9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34 , G06F30/23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载空调出风口机构、车载空调出风口设计方法及车辆。车载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上导风件和下导风件;壳体上具有出风口,上导风件和下导风件分别连接在出风口的上侧和下侧;沿出风口向外出风的方向,上导风件的下侧面向上张开,下导风件的上侧面向下张开。在壳体上的出风口的上侧、下侧分别设置有上导风件和下导风件,上导风件和下导风件可以对从出风口出来的气流起到导风的作用,利用康达效应获得更好的出风效果。上导风件的下侧面和下导风件的上侧面被设置为分别向上、下方向张开,这样就可以改善风速均匀性和流程发散程度,减弱体感风速,同时将从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更均匀地扩散到车辆内,还可以降低气流的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472273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51170.6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119/08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TAR‑CCM+的汽车后档风玻璃除霜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为:S01,基于STAR‑CCM+建立后挡除霜换热模型,根据预先收集的后挡风玻璃和电阻丝的属性参数完成边界条件设置,并进行整车后挡除霜瞬态仿真分析,通过与整车后挡除霜试验结果对比,标定后挡玻璃在整车内外侧的换热系数;S02,根据电阻丝的电阻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定义功能user code编写电阻丝发热功率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进行后挡玻璃除霜耦合仿真。本发明在不增加软件采购成本的情况下,仅使用STAR‑CCM+便可完成后挡除霜的电热耦合计算,在仿真精度可满足工程应用的同时,具有计算高效、便捷的优点,可用于整车后挡除霜性能评估,为后挡风玻璃电加热除霜系统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471485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29975.3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外循环自然漏风结构、空调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防外循环自然漏风结构,包括空调箱壳体,空调箱壳体上开设有开口,还包括外循环漏风风门,所述外循环漏风风门安装在空调箱壳体上,且外循环漏风风门能封堵空调箱壳体上所设开口;当空调箱内与乘员舱之间的压差小于等于预设压差值Ptarget时,空气作用于外循环漏风风门上的压力所产生的力矩小于等于外循环漏风风门本身由重力产生的力矩,外循环漏风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当空调箱内与乘员舱之间的压差大于预设压差值Ptarget时,空气作用于外循环漏风风门上的压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外循环漏风风门本身由重力产生的力矩,外循环漏风风门开启。本实施例中能够避免外循环自然漏风。
-
公开(公告)号:CN11465868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469175.1
申请日:2022-04-3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崔海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多翼离心机叶轮,包括上端盖和轮盘,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上端盖和轮盘之间叶片,所述叶片的前缘的半径沿着所述上端盖至轮盘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发明所述的汽车用高效多翼离心风机叶轮包含圆弧型叶片和轮盘,其中,圆弧型叶片沿叶轮轴线的弦长不等,叶片前缘为一条贝塞尔曲线,通过控制点调节叶片前缘的形状,使得叶轮上游内径增大,减小叶轮进口处的流动阻力,有助于减少叶片流道内的涡流,从而降低叶轮的冲击损失;轮盘轮廓线为一条贝塞尔曲线,通过控制点调节其形状,使其更加符合叶轮内部的流场特性,进一步提升多翼离心风机叶轮的效率,且叶轮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可靠,方便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67502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1507459.1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外壳体、上内壳体、下内壳体和上下调节组件;外壳体围成风道,外壳体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外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出风口;上内壳体和下内壳体设置在风道的后段内,并在风道的后段内分隔出上层风道、中层风道和下层风道;上下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均为上下摆动叶片,第一叶片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二叶片设置在上层风道的入口处,第三叶片设置在下层风道的入口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空调出风口。本发明具有上下出风方向调节范围更广、气流更集中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71485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0329975.3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外循环自然漏风结构、空调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防外循环自然漏风结构,包括空调箱壳体,空调箱壳体上开设有开口,还包括外循环漏风风门,所述外循环漏风风门安装在空调箱壳体上,且外循环漏风风门能封堵空调箱壳体上所设开口;当空调箱内与乘员舱之间的压差小于等于预设压差值Ptarget时,空气作用于外循环漏风风门上的压力所产生的力矩小于等于外循环漏风风门本身由重力产生的力矩,外循环漏风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当空调箱内与乘员舱之间的压差大于预设压差值Ptarget时,空气作用于外循环漏风风门上的压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外循环漏风风门本身由重力产生的力矩,外循环漏风风门开启。本实施例中能够避免外循环自然漏风。
-
公开(公告)号:CN11472273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0451170.6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119/08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TAR‑CCM+的汽车后档风玻璃除霜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为:S01,基于STAR‑CCM+建立后挡除霜换热模型,根据预先收集的后挡风玻璃和电阻丝的属性参数完成边界条件设置,并进行整车后挡除霜瞬态仿真分析,通过与整车后挡除霜试验结果对比,标定后挡玻璃在整车内外侧的换热系数;S02,根据电阻丝的电阻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定义功能user code编写电阻丝发热功率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进行后挡玻璃除霜耦合仿真。本发明在不增加软件采购成本的情况下,仅使用STAR‑CCM+便可完成后挡除霜的电热耦合计算,在仿真精度可满足工程应用的同时,具有计算高效、便捷的优点,可用于整车后挡除霜性能评估,为后挡风玻璃电加热除霜系统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41645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901342.5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34 , B60R16/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汽车关门速度和耳压稳定的控制系统及车辆,包括泄压阀本体、隔音罩、驱动模块,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泄压阀阀片;所述隔音罩设置在泄压阀本体的开口侧,且隔音罩能相对于泄压阀本体上下滑动,通过控制隔音罩的上下滑动的位移来控制泄压阀本体的开口面积;所述泄压阀阀片的上端能转动连接在泄压阀本体上,用于遮挡泄压阀格栅,并在有气流经过泄压阀格栅时,气流顶起泄压阀阀片后排出;所述驱动模块与隔音罩连接,用于驱动隔音罩相对于泄压阀本体上下移动;所述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保持车门关门速度及车内人员耳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4164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01342.5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34 , B60R16/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汽车关门速度和耳压稳定的控制系统及车辆,包括泄压阀本体、隔音罩、驱动模块,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泄压阀阀片;所述隔音罩设置在泄压阀本体的开口侧,且隔音罩能相对于泄压阀本体上下滑动,通过控制隔音罩的上下滑动的位移来控制泄压阀本体的开口面积;所述泄压阀阀片的上端能转动连接在泄压阀本体上,用于遮挡泄压阀格栅,并在有气流经过泄压阀格栅时,气流顶起泄压阀阀片后排出;所述驱动模块与隔音罩连接,用于驱动隔音罩相对于泄压阀本体上下移动;所述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保持车门关门速度及车内人员耳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67502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507459.1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外壳体、上内壳体、下内壳体和上下调节组件;外壳体围成风道,外壳体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外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出风口;上内壳体和下内壳体设置在风道的后段内,并在风道的后段内分隔出上层风道、中层风道和下层风道;上下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均为上下摆动叶片,第一叶片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二叶片设置在上层风道的入口处,第三叶片设置在下层风道的入口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空调出风口。本发明具有上下出风方向调节范围更广、气流更集中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