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579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1635414.7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太原科技大学
IPC: B66C13/22 , B66C13/48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高效的起重机变频调速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调速技术领域,包括:构建起重机系统模型;获取起重机吊桥的期望速度和吊物信息,并基于预先构建好的起重机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运行;基于仿真吊物数据和仿真运行数据调整起重机吊桥的期望速度,得到起重机吊桥的安全速度;根据预设映射关系以及安全速度确定起重机的第一控制参数;根据第一控制参数确定起重机的控制指令,变频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机的变速运行。本发明通过建立起重机整机系统模型,基于起重机整体系统模型进行起重机仿真运行,获取的吊物的安全速度,并基于实际速度与理想速度的偏差确定控制参数,使得起重机的臂架的实际运动速度达到理想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17734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340910.3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B66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故障诊断分级处理的方法及系统,涉及电梯故障处理技术领域,通过收集电梯各部件历史故障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构建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利用所述训练样本集对所述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确定电梯各部件的故障阈值和故障类型;收集电梯实时运行数据,输入训练好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中,通过各部件的故障阈值判断是否发生故障,针对故障类型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向电梯内乘客播报故障信息和应急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梯故障诊断分级处理的方法及系统,在保证电梯内乘客安全的前提下自动实施“先放人,后检修”的应急救援运行方案,降低电梯困人率,减少因其引发的生命财产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712876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442806.X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困人状态下电梯故障容错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根据故障发生的频率、同时发生的故障个数、发生故障类型和发生故障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决策,输出控制策略。本发明根据电梯故障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次和故障的个数进行综合决策,并根据所提出的容错控制策略控制电梯的输出状态,能有效的解决由于电梯困人造成的二次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93493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723397.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IPC: B66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场景用电梯强度检测结构,涉及电梯强度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测量端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电动伸缩加载杆以及测力传感器,电动伸缩加载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头,测力传感器测量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头,移动支撑头以及固定支撑头均向本体下方伸出;移动支撑头远离固定支撑头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可调伸缩支撑杆,固定支撑头远离移动支撑头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可调伸缩支撑杆,两个可调伸缩支撑杆轴线相同;本发明中,移动支撑头、固定支撑头与可调伸缩支撑杆的配合,可适用电梯所有强度检测涉及的部位,无需其他测量工具,操作简单,测量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93643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87715.X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特种设备安全评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针对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薄弱位置的安全评估方法,步骤包括:识别出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的影响因素;对各个影响因素和每个影响因素的极限状态函数g(x)进行公式分解,把响应按照变量的维度分解成不同部分;给出极限状态函数方程g(x)的方差分解式,把方差贡献标准化;对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的影响因素失效概率进行估计计算;对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的影响因素到极限状态方程响应g(x)过程做代替简化计算,得到指标综合排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评估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备安全薄弱位置的安全性时,存在的评估难度大,评估准确性不高导致失效概率较大,且算法计算运行时间长,运算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509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15127.X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 重庆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丝绳损伤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漏磁检测的电梯钢丝绳损伤识别系统及装置,用于检测电梯井内的钢丝绳损伤,包括固定于电梯井内且环绕钢丝绳的信号检测端、与所述信号检测端通信连接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检测端对钢丝绳进行磁化,并收集钢丝绳运行过程中的漏磁数据和图像数据,然后将漏磁数据和图像数据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其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将信号检测端固定于电梯井,实时检测运行中的钢丝绳的漏磁数据和图像数据,并通过信号接收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处理,当钢丝绳出现损伤时,可直接提醒管理人员或修护人员进行检修,实时性高,目的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373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67876.0
申请日:2024-04-18
IPC: B66B5/00 ,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曳引绳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于电梯安全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选取与待监测电梯曳引系统相同的多个曳引绳样本,并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基于LabVIEW对不同曳引绳样本进行实验,并获得对应的漏磁信号,提取不同的漏磁信号特征,得到特征集;基于分类结果以及特征集,得到训练样本数据集;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根据训练样本数据集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S500:采用磁敏原件采集待测电梯曳引系统中的曳引绳漏磁信号并进行处理后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待测电梯曳引系统中的曳引绳进行状态评估,提高电梯曳引系统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047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92517.6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乘客的电梯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首先通过信号采集装置采集电梯的运行状态数据、乘客视频图像数据;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数据,判断当前电梯运行是否出现异常;若电梯运行出现异常,则通过制动装置进行紧急制动操作,并进行远程报警至安保部门,若电梯运行未出现异常,则进入下一步骤;根据所述乘客视频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判断乘客是否出现动作异常情况;若乘客出现动作异常情况,则选取邻近楼层作为停留点,同时进行远程报警至安保部门以及医院。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判断电梯乘客的安全状态和异常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救援效率,充分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719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82971.9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Inventor: 罗恒 , 刘章旭 , 康笃刚 , 张雷 , 熊治 , 吕潇 , 马琳 , 罗朝均 , 张晋豪 , 谯中山 , 樊歆 , 郑鑫 , 甘露 , 潘艳 , 何晓华 , 罗晓蓉 , 秦芹 , 苟思颖 , 唐佳 , 朱峰 , 白政 , 项桥林 , 杨涛 , 谭翔天 , 单志强 , 刘勇 , 李涵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梯井两侧的电梯导轨,两侧电梯导轨之间滑动安装有电梯轿厢,电梯轿厢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滑动安装在电梯导轨上,检测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四个角落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连接有夹持滑动组件,安装板滑动安装有滑杆,滑杆的一侧安装有推板,推板的一侧安装有导向轮,导向轮滑动安装在电梯导轨上,推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滑杆的另一侧安装有触块,安装板在对应触块处安装有感应器座,感应器座内安装有感应器,感应器连接有报警装置,安装板在对应电梯导轨的一侧安装有测量组件,报警装置与测量组件均连接有主控器,主控器与外部终端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347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91070.5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梯结构强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强度形变同步检测仪及检测方法。其中强度形变同步检测仪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滑动设置有挤压座,接触面积调节单元,接触面积调节单元设置在挤压座的前端;受力形变同步检测单元,受力形变同步检测单元设置在挤压座上;接触面积调节单元包括一块第一挤压板和两块第二挤压板,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在挤压座的前端活动匹配设置:两块第二挤压板收折在第一挤压板下方,第一挤压板与第二挤压板形成双层结构;或者,两块第二挤压板拼接在第一挤压板的周侧,第一挤压板与第二挤压板形成单层结构。其目的是解决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对不同的电梯配件的性能测试不便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