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36913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93376.X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Inventor: 季玉琦 , 金楠 , 王涛 , 薛源 , 史少彧 , 杨存祥 , 和萍 , 王惠丽 , 张灿灿 , 李思楠 , 康静 , 王佳琳 , 陈雪寒 , 庞辰洋 , 代东任 , 谢欢 , 侯智文 , 樊武闯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功率优化模式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对有功无功协调优化和有功无功解耦优化这两种优化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分别建立包含DG的配电网的有功无功解耦优化和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基于这两个数学模型分析配电网功率优化的影响因素与功率优化模型的交互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出上网电价、网络参数、负荷的功率因数等因素分别对有功无功解耦优化和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性能的影响,通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分别求解有功无功解耦优化和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评判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2561136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75932.6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Inventor: 季玉琦 , 金楠 , 王涛 , 薛源 , 史少彧 , 王惠丽 , 姚迎新 , 杨松林 , 王佳琳 , 王荷茵 , 康静 , 陈雪寒 , 肖晗 , 代东任 , 谢欢 , 侯志文 , 樊武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糊时间聚类的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方法,首先,以次日各时刻的静态无功优化结果为基础,采用模糊时间聚类算法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OLTC和电容器组的投切序列进行有序聚类,得到二者的动作时刻;其次,提出静态优化—OLTC档位优化—电容器组动作时刻优化—电容器组投切容量与分布式电源DG联合优化的求解思路,实现三者的协调控制;本发明通过模糊时间聚类算法实现控制设备在时间上的解耦,考虑OLTC、电容器组以及DG的无功出力特性及其可调范围确定其最优出力的动态无功优化方法,有效降低控制设备的动作次数,充分发挥OLTC的电压控制能力以及电容器组和DG的无功调节能力,有效降低系统损耗,提升电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736913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011593376.X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Inventor: 季玉琦 , 金楠 , 王涛 , 薛源 , 史少彧 , 杨存祥 , 和萍 , 王惠丽 , 张灿灿 , 李思楠 , 康静 , 王佳琳 , 陈雪寒 , 庞辰洋 , 代东任 , 谢欢 , 侯智文 , 樊武闯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功率优化模式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对有功无功协调优化和有功无功解耦优化这两种优化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分别建立包含DG的配电网的有功无功解耦优化和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基于这两个数学模型分析配电网功率优化的影响因素与功率优化模型的交互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出上网电价、网络参数、负荷的功率因数等因素分别对有功无功解耦优化和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性能的影响,通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分别求解有功无功解耦优化和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评判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7559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85972.3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压冷凝和低温膨胀的三次油气回收系统,属于油气回收技术领域。包括:预冷部、压缩部、冷凝与分离部、低温膨胀与余冷回收部;其中,预冷部对初始的油气‑空气混合物进行预冷;压缩部对预冷过后的油气‑空气混合物进行压缩;冷凝与分离部对压缩后的油气‑空气混合物进行冷却,使油气液化,并进行气液分离;低温膨胀与余冷回收部对增压冷凝后未液化的油气‑空气混合物进行膨胀制冷,产生冷量,进一步液化油气,并进行余冷回收。本发明对油气使用增压冷凝和低温膨胀结合的方法使油气进行液化,不需要制冷剂且能耗比复叠式制冷系统低,可以实现气体达标排放,油准确回收的目的,具有系统复杂程度不高且回收率可观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1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754550.6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部位速率远程可控的注汽阀,注汽阀本体内设置有注汽内腔,注汽内腔一端设置有进汽口,注汽内腔的另一端设置有注汽口;注汽内腔中设置有注汽开关结构,注汽内腔中还对应注汽口设置有二级注汽速率调节结构;注汽阀本体内设置有一级注汽速率调节结构。本发明通过设置注汽开关结构,基于对注汽气压的控制实现远程对注汽阀的启闭,同时通过设置二级注汽速率调节结构,基于对注汽气压的控制实现远程对注汽阀的注汽速率的一定控制,并通过设置一级注汽速率调节结构,基于对注汽温度的控制实现远程对注汽阀的注汽速率进一步的控制;两级注汽速率调节结构共同配合,实现对注汽阀注汽速率的远程准确控制,无需打捞和投放,效率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7540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491544.7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滑槽回转式补气增焓压缩机及其热泵系统,其中滑槽回转式补气增焓压缩机结合了往复式和回转式流体机械的优点,其工作腔在实现周期性变化的同时在空间上回转运动,且无需吸排气阀,同时由于工作腔位置的变化,可以方便的设置补气或者抽气位置,提高能源系统的能效,实现压缩机和膨胀机的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14962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48681.X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F04C23/00 , F04C18/356 , F04C18/46 , F04C29/00 , F24F5/00 , F25B39/02 , F25B39/04 , F25B41/31 , F25B4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单转子双级压缩机的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双级压缩机、蒸发器、第二膨胀阀、闪发器、第一膨胀阀和冷凝器;所述双级压缩机的一侧连接安装有蒸发器,且蒸发器的一侧连接安装有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一端连接安装有冷凝器,且冷凝器的一端与双级压缩机的一侧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一膨胀阀,且第一膨胀阀的一端连接安装有闪发器,所述闪发器的一端与双级压缩机的一侧连接;所述机架的端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后端盖和前端盖,所述机架的圆周侧面设置了低压级吸气口;本发明,结构紧凑,通过实现单转子双级压缩的功能,不仅能够提高传统滚动转子压缩机容积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动平衡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9363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318733.4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纳米磁性粒子亲疏水智能管及其控制系统,基管内表面沿周向分为间隔区及智能表面区,智能表面区内部填充纳米磁性粒子,纳米磁性粒子由内插网中穿过的磁感应线来进行控制,磁感应线又与多通道直流电源的不同通道相连,多通道直流电源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调节多通道直流电源各通道的电流,计算机接收基管外表面上下端焊接热电偶的温度反馈,进而改变施加给磁感应线的电流,通过控制电流的强弱来改变磁场的强弱,改变纳米磁性粒子与液滴的接触方式,实现亲疏水的可逆转变,调节表面浸润性。本发明能够实现智能管在换热过程中,根据不同流型转变管内部表面的润湿性,调控管内相分布,达到多相流动结构与传热协同,提升传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60050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063554.1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金属3D打印机用热、锻复合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安装在支撑板上端面的散热片喉管、安装在支撑板底面的电磁熔融组件、温控机构、气体锻打机构,电磁熔融组件内部的陶瓷喷头上端与散热片喉管的下端口对接,金属丝从散热片喉管竖向插入到陶瓷喷头内,温控机构与散热片喉管和电磁熔融组件连接,气体锻打机构连接在陶瓷喷头的下端口处,所述陶瓷喷头的下部设有与其对应的红外测温探头;本发明可有效提升桌面级3D打印机的加热温度,实现金属丝的快速熔化和打印成型,并且通过电磁感应线圈的功率控制,可熔化打印多种金属丝,提升桌面级3D打印机的通用性,并能避免打印机运行过程中出现金属丝卡死和喷头堵塞的现象,提升了打印效率和打印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624055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949437.X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被动式协同振动强化蒸发换热管,换热管壁面等距间隔设置多组通孔,密封套管与通孔耦合连接,上垫片位于密封套管的上端;P型元件和N型元件的热端与上垫片连接,P型元件以及N型元件的冷端分别与左导铜片和右导铜片的一侧连接,左导铜片和右导铜片的另一侧分别与转子的正负极连接;转子前端套设有偏心轮,导热密封环位于密封套管的下端;转子外侧设有与密封套管固定连接的固定架。其有益效果是:当对换热管进行加热时,P、N型元件热端处于高温环境,冷端处于低温环境,形成温差电动势,电动势经导铜片促使偏心转子工作,激励流体和壁面振动,从而产生扰动,提高场协同程度,强化对流传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