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62481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10358097.8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桦褐孔菌菌核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培养基由以下原料组成:桦木屑85‑95%、蛋白胨0‑5%、葡萄糖2‑8%、硫酸镁0.05‑1.5%、石膏1‑3%、每100克桦木屑添加0.5‑5ml的鸡蛋清和一定量的水。本发明的培养基能解决桦褐孔菌菌核培养过程中步骤繁琐、培养条件苛刻以及培养时间长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和菌核生成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6884051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710157290.4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副溶血弧菌的PCR检测方法。提取水产养殖动物组织的总DNA;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副溶血弧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所述的副溶血弧菌特异性引物是针对副溶血弧菌的rec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1或pyrH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2;根据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呈像结果判断水产养殖动物是否被副溶血弧菌感染。本发明,使得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更为简便,为今后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副溶血弧菌检测和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完善的方法体系,同时为我国水产品病原菌检测和我国食品进出口安全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755156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307673.0
申请日:2016-05-11
Applicant: 辽宁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鲑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及其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的应用。本发明设计的杀鲑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由上游引物F:GGGCTCGCTATGACCAGTAT和下游引物R:GAGTGACCTTGAGCTTGACG构成。本发明设计的杀鲑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能有效从各常见致病菌株中区分出杀鲑气单胞菌,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本发明所提供的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PCR检测方法,使得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检测更为简便。本发明检测方法的确立为今后大菱鲆养殖过程中高发致病菌的检测和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完善的方法体系,为促进我国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738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66790.5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辽宁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6 , C12Q2537/143 , C12Q253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鉴定扇贝品种的多重PCR引物及方法。属于应用生物技术领域。快速鉴定扇贝品种的多重PCR引物,由栉孔扇贝引物、华贵栉孔扇贝引物、海湾扇贝引物和虾夷扇贝引物组成。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扇贝基因组总DNA,进行多重PCR扩增,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大小判定待检测扇贝种类。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的PCR产物条带大小分别为514bp、367bp、205bp和149bp。本发明的鉴定引物及多重PCR方法可以灵敏、快速地确定待检测扇贝样品的种类,较传统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0365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52040.1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G16C20/30 , G16C20/70 , G06F18/2113 , G06F18/243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集成方法的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多分类预测方法,它是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和投票集成法构建出的多元分类模型,第一步计算有机化合物分子描述符和分子指纹;第二步对步骤一生成的分子指纹和分子描述符序列进行过滤筛选;第三步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自适应梯度提升、极限梯度提升、C5.0决策树,结合过滤后的有机化合物分子指纹分别构建预测有机化合物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多分类的基分类器;第四步结合第三步获得的基分类器来构建多分类集成模型。本发明可以对有机化合物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进一步精准划分,为生态环境毒理学评价和药物早期筛选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675555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57709.6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溶藻弧菌的PCR检测方法。提取水产养殖动物组织的总DNA;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溶藻弧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所述的溶藻弧菌特异性引物是针对菌种溶藻弧菌的top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1、toxR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2、toxR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3;根据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呈像结果判断水产养殖动物是否被溶藻弧菌感染。本发明使得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溶藻弧菌的检测更为简便,为今后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溶藻弧菌检测和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完善的方法体系,同时为我国水产品病原菌检测和我国食品进出口安全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1705224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220112.7
申请日:2009-11-24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太岁”中提取基因组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a)将“太岁”组织经裂解液研磨,得研成碎末的“太岁”组织液;b)向研成碎末的“太岁”组织液中加入氯仿-异戊醇,摇匀,离心,取上清液;c)在约72℃水浴中停留约3min,置于冰浴中,取出自然升温至室温;d)加入2~7mol/L的除蛋白溶剂,使除蛋白溶剂终浓度为约1mol/L;e)重复b)至d)步骤,直至加入氯仿-异戊醇,离心后,两层界面看不到蛋白物质,取上清液;f)加入经-20℃预冷的95%乙醇,混匀,有絮状沉淀析出,离心收集沉淀。应用本发明,成功的从“太岁”中获得了基因组,为“太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88405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57290.4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辽宁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 , C12Q1/686 , C12Q2565/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副溶血弧菌的PCR检测方法。提取水产养殖动物组织的总DNA;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副溶血弧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所述的副溶血弧菌特异性引物是针对副溶血弧菌的rec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1或pyrH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2;根据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呈像结果判断水产养殖动物是否被副溶血弧菌感染。本发明,使得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更为简便,为今后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副溶血弧菌检测和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完善的方法体系,同时为我国水产品病原菌检测和我国食品进出口安全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962481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58097.8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桦褐孔菌菌核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培养基由以下原料组成:桦木屑85-95%、蛋白胨0-5%、葡萄糖2-8%、硫酸镁0.05-1.5%、石膏1-3%、每100克桦木屑添加0.5-5ml的鸡蛋清和一定量的水。本发明的培养基能解决桦褐孔菌菌核培养过程中步骤繁琐、培养条件苛刻以及培养时间长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和菌核生成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933460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248615.5
申请日:2009-12-22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桦褐孔菌及从桦褐孔菌中提取三萜类物质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桦褐孔菌(Inonqqus obliquus LNUF008),CCTCC M209280。利用此桦褐孔菌提取三萜类物质的方法如下:经活化,制备种子液;以发酵液体积2%的接种量接到发酵罐液体综合培养基中,发酵,将发酵液抽滤,45℃干燥,抽滤出菌丝体,将菌丝体倒入研钵研磨成粉末状,加入10倍体积的有机溶剂,浸泡24小时;于50℃,77KHz下超声破碎60分钟;于5000转/分钟条件下离心10分钟,弃去沉淀,收集上清液,减压浓缩,得目标产物。本发明提取的三萜类物质含量高,回收率高,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