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滚刀裁切对中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00118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0610166237.2

    申请日:2006-12-17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热滚刀裁切对中调整装置及其方法,在裁切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一精对刀和粗对刀装置,依靠对刀装置对热滚刀刀体的复位调整,使得刀体在开始下一裁切循环时能够回复初始位置,解决因裁切受力而横向游走距离不确定的问题以实现循环裁切的准确定长。所述的热滚刀裁切对中调整装置,是在裁切板的横向端部设置一对中定位块,该定位块具有截面为“V”形的对中定位槽,定位槽的底端与热滚刀裁切方向处于同一直线上。在裁切板横向端部、与定位块对称位置设置一弹性复位装置,该弹性复位装置包括沿裁切轨迹对称排列的2个弹簧片,2个弹簧片形成“V”形夹角,弹簧片的底部连接固定在裁切板上。

    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433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10403632.9

    申请日:2011-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D30/2607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在驱动装置与移取执行机构之间采用一转盘轴承以将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沿径向推动移取执行机构的推力,从而提高数个执行终端动作上的一致性与操作精度,以利于提高针对胎体件与胎圈的夹持力控制精确。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包括有通过底部或顶部的滑行轨道往复滑动的胎体中心环、左胎圈传递环、右胎圈传递环和胎侧扩充环。胎体中心环具有一环体,在环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数组胎体移取装置,每组胎体移取装置的末端安装有胎体移取爪。数个胎体移取爪处于固定并移取胎体件的同一个圆柱面上,并且所构成圆柱的中心轴线与环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在第一驱动装置与数组胎体移取装置之间设置一转盘轴承。

    轮胎翻新全自动打磨机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8321B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0910015954.9

    申请日:2009-06-01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轮胎翻新全自动打磨机及其方法,提供成套的全自动打磨设备和全程自动化控制的测量、打磨和修补方法工艺。实现一种提高胎体定位稳定性和胎面打磨质量的结构改进,进而改善打磨后胎面胶与胎面之间的粘合紧密度。其主要具有一主框架,在主框架上安装有起升装置、驱动装置、滑动装置和测厚装置,打磨装置旋转地连接在滑动装置上。在主框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夹紧装置,其中夹紧气缸安装在主框架上,夹紧气缸的驱动杆通过滑套贯穿连接于主框架,驱动杆侧端通过安装座连接轮辋卡盘;在驱动杆侧端内部设有通气槽,通气槽的一端开口设置于轮辋卡盘的内侧表面,通气槽的另一端开口与进气口接头连通。

    胶带缠绕装置及其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09595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10171040.8

    申请日:2006-12-31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胶带缠绕装置及其方法,采用两组气缸驱动的摆转机架,摆转机架垂直地滑动连接在横向调节机构的上方,在悬臂前端的固定墙板之间轴设有供料辊和压合辊,供料辊将输送辊输送来的胶带引导至压合辊处。在贴合鼓上缠绕胶带时,由驱动气缸带动摆转机架向前进入到缠绕工位,向后带动摆转机架从缠绕工位退出。摆转机架的固定墙板围绕与悬臂的枢轴连接处,由摆转气缸驱动实现上下摆转,通过至少一个压合辊将胶带压紧贴合在旋转的贴合鼓上。能够实现由多组气缸组合控制的机械缠绕装置,在设定各个行程操作工序的基础上,无需人工干预和辅助操作,实现胶带的全自动缠绕。

    轮胎成型压辊装置及其组合滚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433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10403635.2

    申请日:2011-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D30/28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轮胎成型压辊装置及其组合滚压方法,通过增设针对三角胶进行专门滚压的压辊装置,以及改进现有组合滚压方法中的工艺步骤,以期提高三角胶与胎体帘布之间多余空气的排出,以期全面提高各层部件之间的贴合质量,提升轮胎制造品质。压辊装置设置于成型鼓的侧部,包括有底座,在胎胚反包前后依次针对胎面、胎侧进行滚压操作的组合压辊装置,组合压辊装置通过滑架滑动地连接于底座。还包括有在胎胚反包之前针对三角胶进行滚压操作的侧压辊装置。侧压辊装置包括有支架、一对侧压辊、以及沿胎胚径向驱动侧压辊往复移动的径向驱动装置。

    胶片电子辐照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29242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302939.X

    申请日:201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胶片电子辐照装置及其方法,提出一种通过辐照室内部的束下运输带、屏蔽室一侧的导向辊与浮动辊装置相衔接实现的胶片传送方式。束下运输带仅设置于辐照室内,在辐照室与屏蔽室之间设置有多组导向辊以配合束下运输带完成胶片递送,从而将电子辐照区产生的X射线较为完全地与外界隔离,更为彻底地实施射线屏蔽、保护现场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胶片电子辐照装置包括有辐照室、设置在辐照室上方的电子加速器。在辐照室外部设计有辅助屏蔽室,在辐照室内部设置一用于输送胶片的束下运输带,在辐照室与屏蔽室之间设置有至少2组用于配合束下运输带递送胶片的浮动辊。电子加速器末端的电子枪依次贯穿屏蔽室和辐照室而设置于束下运输带的上方。

    半钢内衬层一次挤出生产方法及其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570062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0810015363.7

    申请日:2008-04-28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半钢内衬层一次挤出生产方法及其设备,实现在未冷却状态下的一次性、不间断地复合成型方法,一次挤出生产出内衬层生产设备部件减少、安装空间小,有利于降低成套设备的设计成本。所述的生产方法是,通过不同工位的冷喂料挤出机挤出和压延机压延出气密层胶片、肩垫胶胶片和单独通过冷喂料挤出机挤出的子口胶片。按内衬层生产工序,构成内衬层的气密层胶片、子口胶片和肩垫胶胶片被依次地输送至同一个贴合运输带上。在贴合运输带上,气密层胶片、子口胶片和肩垫胶胶片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上述三种胶片在未冷却的状态下,被依次进行叠加、贴合而一次性不间断地复合成型为内衬层。

    轮胎X光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03931A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810016571.9

    申请日:2008-06-12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轮胎X光检测装置及其方法,采取将轮胎垂直吊挂的定中检测模式,X射线发射过程中被检测轮胎绕其中心轴线进行不间断的恒速旋转,信号探测器围绕轮胎外部旋转摆动以接收穿透轮胎的X射线信号。从而实现X射线均匀地穿透轮胎圆周的各个部位、且轮胎不会局部变形,有效地提高X光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轮胎X光检测装置包括有一铅房,在铅房内部设有X射线发射装置、X射线接收装置和定中旋转装置,X射线接收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数据处理系统。X射线接收装置的旋转摆动机构,驱动信号探测器依次沿着被检测轮胎的胎侧、胎面、胎侧方向旋转,以接收X射线信号。

    胎体组件装置及其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44331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10403609.X

    申请日:2011-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D30/2607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胎体组件装置及其方法,在环体与移取执行机构之间采用驱动组合装置的驱动力转化为沿径向推动移取执行机构的推力,从而提高数个执行终端动作上的一致性与操作精度,以利于提高针对胎体件与胎圈的夹持力控制精确。胎体组件装置包括有通过底部或顶部的滑行轨道往复滑动的胎体中心环、左胎圈传递环、右胎圈传递环和胎侧扩充环。胎体中心环具有一环体,在环体上设置有数组驱动组合装置和胎体移取装置,每组胎体移取装置的末端安装有胎体移取爪。数个胎体移取爪处于固定并移取胎体件的同一个圆柱面上,并且所构成圆柱的中心轴线与环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

    全自动胎面贴合机及其贴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6756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0910017349.5

    申请日:2009-07-27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胎面贴合机及其贴合方法,在输送过程中对胎面胶进行适度地辗压,将裁断后短于胎体表面周长的胎面胶进行延展拉伸。其主要包括有底座、主机、分合压辊装置、裁断装置、后输送装置和前输送装置。前输送装置具有安装在两侧面板上部的前压辊组件、中间压辊组件和输送辊组件。前压辊组件包括有一组垂向中心线重合、相互留有间隙以允许胎面胶通过的托辊和前压辊,托辊和前压辊分别轴设在两侧面板之间、以及输送辊筒的上方。中间压辊组件包括有套设在中间辊筒轴上的中间辊筒,中间辊筒轴两端通过轴承和胀紧套轴设在两侧面板之间,至少一侧的轴承和胀紧套连接一个中间压辊摆臂,中间压辊摆臂同时连接摆转气缸的驱动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