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防爬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56685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304531.3

    申请日:2017-05-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能防爬装置,属于轨道列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吸能管的前端与防爬器内侧固定,安装基座中心设有十字形导向杆孔;瓦状刀具安装座的底部与安装基座固定,通过螺栓与半环形刀具的后部固定连接;吸能管的前端与防爬器内侧固定,后段内径的半燕尾结构与半环形刀具的刀锋配合,内径尾端与扩胀引导环前端表面的斜面紧贴,吸能管内壁设有诱导槽和导向杆槽;防爬器内侧中心处与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杆孔。主要用于轨道列车被动安全场合。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1840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093629.5

    申请日:2014-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吸收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该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包括防爬齿板、抗弯导杆、挤胀压溃管、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周边设置有切削片,所述抗弯导杆上套设有切削套,所述切削套位于防爬齿板与切削片之间。该吸能防爬装置的切削套在后退过程中会被切削片切削,切削过程产生挤压、摩擦、失效破坏的效果,进而稳定快速的吸收冲击动能,同时挤胀压溃管也能起到吸能的作用,这样吸能方式多样,吸能元件吸能容量较大,可以有效吸收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适合在轨道交通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推广运用。

    一种防爬防偏吸能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92845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138844.8

    申请日:2013-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爬防偏吸能装置,涉及铁路车辆安全技术领域。抗弯导向管的一端焊接在防爬齿板的后端,另一端以过盈配合方式穿过安装座中间的环形孔,膨胀吸能管套在抗弯导向管壁厚较薄的位置,一端紧贴安装座;防爬齿板为整体结构,中间设有沟槽,两边齿位错开;外部压溃吸能管为整体式变截面壳体,两端分别与防爬齿板的后端和安装座固结,表面开有横向和垂向引导孔。本发明可以同时提供防爬防偏抗弯功能,结合了压溃吸能和膨胀吸能两种方式,引导孔使压溃变形循序渐进,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本发明主要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被动安全防护。

    一种防爬防偏吸能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92845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38844.8

    申请日:2013-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爬防偏吸能装置,涉及铁路车辆安全技术领域。抗弯导向管的一端焊接在防爬齿板的后端,另一端以过盈配合方式穿过安装座中间的环形孔,膨胀吸能管套在抗弯导向管壁厚较薄的位置,一端紧贴安装座;防爬齿板为整体结构,中间设有沟槽,两边齿位错开;外部压溃吸能管为整体式变截面壳体,两端分别与防爬齿板的后端和安装座固结,表面开有横向和垂向引导孔。本发明可以同时提供防爬防偏抗弯功能,结合了压溃吸能和膨胀吸能两种方式,引导孔使压溃变形循序渐进,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本发明主要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被动安全防护。

    落石冲击下有回填土拱形明洞结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47858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678517.X

    申请日:2017-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落石冲击下有回填土拱形明洞结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其包括构建拱形明洞结构极限承载力模型、落石对拱形明洞的冲击荷载模型和落石冲击下具有回填土拱形明洞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根据极限状态方程,采用一次二阶矩方法中的JC法计算拱形明洞的结构可靠指标;判断结构可靠指标是否满足结构可靠指标等于目标可靠指标及结构可靠指标大于目标可靠指标且超出目标可靠指标的值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满足,则所选结构设计参数和回填土厚度设计的拱形明洞结构概率可靠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调整修建拱形明洞的结构设计参数和/或回填土厚度,直至所选结构设计参数和回填土厚度设计的拱形明洞结构概率可靠度满足设计要求。

    一种切削挤压式防爬吸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42809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42713.9

    申请日:2016-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削挤压式防爬吸能装置,属于轨道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其结构为: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中心设置有导向杆孔、周围设置有用于连接车体的第一螺栓孔,安装板板面上还开有安装孔;安装孔上固定有法兰,法兰内孔为变径通孔,通孔直径是靠近安装板一侧小,靠近吸能管一侧大;法兰内孔设置有吸能管,吸能管沿其轴向开有导向槽;在法兰外围固定有若干车刀,车刀的刀头位于吸能管的导向槽内;设置有防爬器,防爬器内侧中心处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插入导向杆孔。本发明装置在碰撞过程中阻抗力变化平缓,波动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吸能装置。

    落石冲击下有回填土拱形明洞结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47858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10678517.X

    申请日:2017-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落石冲击下有回填土拱形明洞结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其包括构建拱形明洞结构极限承载力模型、落石对拱形明洞的冲击荷载模型和落石冲击下具有回填土拱形明洞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根据极限状态方程,采用一次二阶矩方法中的JC法计算拱形明洞的结构可靠指标;判断结构可靠指标是否满足结构可靠指标等于目标可靠指标及结构可靠指标大于目标可靠指标且超出目标可靠指标的值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满足,则所选结构设计参数和回填土厚度设计的拱形明洞结构概率可靠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调整修建拱形明洞的结构设计参数和/或回填土厚度,直至所选结构设计参数和回填土厚度设计的拱形明洞结构概率可靠度满足设计要求。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18402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93629.5

    申请日:2014-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吸收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该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包括防爬齿板、抗弯导杆、挤胀压溃管、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周边设置有切削片,所述抗弯导杆上套设有切削套,所述切削套位于防爬齿板与切削片之间。该吸能防爬装置的切削套在后退过程中会被切削片切削,切削过程产生挤压、摩擦、失效破坏的效果,进而稳定快速的吸收冲击动能,同时挤胀压溃管也能起到吸能的作用,这样吸能方式多样,吸能元件吸能容量较大,可以有效吸收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适合在轨道交通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推广运用。

    一种切削挤压式防爬吸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171490U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21168268.7

    申请日:2016-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削挤压式防爬吸能装置,属于轨道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其结构为: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中心设置有导向杆孔、周围设置有用于连接车体的第一螺栓孔,安装板板面上还开有安装孔;安装孔上固定有法兰,法兰内孔为变径通孔,通孔直径是靠近安装板一侧小,靠近吸能管一侧大;法兰内孔设置有吸能管,吸能管沿其轴向开有导向槽;在法兰外围固定有若干车刀,车刀的刀头位于吸能管的导向槽内;设置有防爬器,防爬器内侧中心处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插入导向杆孔。本实用新型装置在碰撞过程中阻抗力变化平缓,波动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吸能装置。

    一种吸能防爬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766034U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20481101.4

    申请日:2017-05-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防爬装置,属于轨道列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吸能管的前端与防爬器内侧固定,安装基座中心设有十字形导向杆孔;瓦状刀具安装座的底部与安装基座固定,通过螺栓与半环形刀具的后部固定连接;吸能管的前端与防爬器内侧固定,后段内径的半燕尾结构与半环形刀具的刀锋配合,内径尾端与扩胀引导环前端表面的斜面紧贴,吸能管内壁设有诱导槽和导向杆槽;防爬器内侧中心处与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杆孔。主要用于轨道列车被动安全场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