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力传感装置及触力传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689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24073.6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力传感装置及触力传感系统,包括:底座;弹性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底座之间;检测件,所述检测件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上,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形变;触杆,所述触杆与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所述触杆的直径由所述触杆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弹性部方向逐渐增大。本发明一种触力传感装置及触力传感系统,能够提高触力传感装置的力的检测灵敏度,还能够提高力的方向检测范围。

    一种压力传感装置及压力传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645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24075.5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传感装置及压力传感系统,包括:弹性座,所述弹性座上设有多个间隔槽,所述间隔槽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所述间隔槽贯穿所述弹性座的侧壁,所述弹性座包括承压端,所述间隔槽的中心线与所述承压端的端面所在平面平行,多个所述间隔槽的长度由所述承压端向远离所述承压端方向逐渐减小;检测件,位于所述间隔槽内并与所述间隔槽相对侧的侧壁相抵接,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间隔槽相对侧侧壁之间的距离。本发明一种压力传感装置及压力传感系统,能够在量程较大的情况下对较小的力进行高精度检测。

    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1039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578601.0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包括:基底层、金属薄膜、保护层、输出电极、封装层;所述金属薄膜设于基底层上,所述金属薄膜由两种金属材料沉积而成,所述金属薄膜设有图案化裂纹结构;所述保护层设于金属薄膜上;所述输出电极连接于金属薄膜,用于输出电信号;所述封装层设于保护层上。本发明的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制备方法相较现有裂纹制备技术具有更高精度的裂纹可控性且不会影响裂纹的使用寿命,以及更优化的实际操作难度;微裂纹的应变传感元件的高灵敏度、可穿戴性、小型化等特点可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种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2625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373862.9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压电薄膜摆放形状曲线与最大极值面相垂直,得到压电薄膜摆放形状曲线的切线方程,并根据切线方程得到压电薄膜摆放曲线。本发明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简单可行,得到的摆放形状可以保证缝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获得缝尖端区域最有效的电荷输出。

    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275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769412.7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包括:基底层,其上开设有裂纹结构,所述裂纹结构沿所述基底层厚度方向贯穿该基底层,所述裂纹结构具有一封闭的尖端部;振动检测结构,设于所述基底层上且部分覆盖所述裂纹结构,所述振动检测结构用于检测振动信号;机电转换结构,嵌设于所述裂纹结构尖端部一侧的基底层内,所述机电转换结构能够将机械能进行收集并转化成电能。本发明还揭示了上述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包括通过裂纹结构的开设,既可实现对机械能的高效收集也可实现微弱振动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一种利用电流变效应抛光人工晶状体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848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010123479.3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流变效应抛光人工晶状体的装置,包括旋转工具,旋转工具包括支撑板、电机、导电滑环、外套筒、工具轴、连接法兰、环形电极以及工具针,电机、导电滑环的外圈以及外套筒均安装在支撑板上,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工具轴旋转,工具轴的一端与导电滑环的内圈紧密配合,工具轴的另一端伸入外套筒内,连接法兰安装在外套筒上,所述环形电极与所述连接法兰相连接,工具针的一端与工具轴相连接,工具针的另一端伸出环形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电流变效应抛光人工晶状体的方法。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作阴极的工具针、阳极的环形电极均可拆卸、调整,满足不同抛光要求,使得高质量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确定性抛光成为可能。

    一种微悬臂梁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360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446646.7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悬臂梁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悬臂梁传感器包括相粘合的基部和杆部,基部为固定端,杆部为自由端,所述基部具有两端宽中间窄的收缩结构,且在其基部外表面沿着周向上设置有未完全包裹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具有纳米裂纹结构,所述导电层沿着基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连接有输出电极,所述杆部为中空结构。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模板法成型工艺制备上述微悬臂梁传感器的方法,制备方法与材料相匹配,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本发明通过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利用自制模板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微悬臂梁传感器,在不影响稳定性的情况下,提升了传感器的应变极值以及促进应变集中,大大提高传感器的应变灵敏系数。

    一种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26250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0373862.9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压电薄膜摆放形状曲线与最大极值面相垂直,得到压电薄膜摆放形状曲线的切线方程,并根据切线方程得到压电薄膜摆放曲线。本发明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简单可行,得到的摆放形状可以保证缝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获得缝尖端区域最有效的电荷输出。

    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275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010769412.7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包括:基底层,其上开设有裂纹结构,所述裂纹结构沿所述基底层厚度方向贯穿该基底层,所述裂纹结构具有一封闭的尖端部;振动检测结构,设于所述基底层上且部分覆盖所述裂纹结构,所述振动检测结构用于检测振动信号;机电转换结构,嵌设于所述裂纹结构尖端部一侧的基底层内,所述机电转换结构能够将机械能进行收集并转化成电能。本发明还揭示了上述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包括通过裂纹结构的开设,既可实现对机械能的高效收集也可实现微弱振动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