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275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010769412.7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包括:基底层,其上开设有裂纹结构,所述裂纹结构沿所述基底层厚度方向贯穿该基底层,所述裂纹结构具有一封闭的尖端部;振动检测结构,设于所述基底层上且部分覆盖所述裂纹结构,所述振动检测结构用于检测振动信号;机电转换结构,嵌设于所述裂纹结构尖端部一侧的基底层内,所述机电转换结构能够将机械能进行收集并转化成电能。本发明还揭示了上述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包括通过裂纹结构的开设,既可实现对机械能的高效收集也可实现微弱振动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提高裂纹传感元件中压电材料输出电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2157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62984.2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提高裂纹传感元件中压电材料输出电荷的方法,包括对裂纹传感元件中压电材料在基底上的位置进行定位,包括:计算裂纹传感元件基底上裂纹尖端应力场内的最大正应力大小;计算求得最大正应力矢量方向;根据上述最大正应力大小,得出平面应力状态下基底上裂纹尖端应力场内最大正应力的分布等值线;根据所述分布等值线以及压电材料的长度,在裂纹尖端区域内选择相应长度的最大正应力分布等值线,并调整压电材料摆放曲线的位置,使其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矢量方向。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到的压电材料最佳摆放位置可以使压电材料有更高的电荷输出,极大地提高了裂纹传感元件的灵敏度。

    一种微振动感测模块及微振动检测传感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339050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844593.X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振动感测模块及微振动检测传感器件,包括振动基底和传感膜,振动基底为轴套,轴套包括位于其轴向不同位置的上轴套段和下轴套段,上轴套段设有沿其周向均布设置的多个开口结构,每个开口结构包括第一分割口和第二分割口。本发明中,第二分割口在感知微小机械力或振动信号的时候,起到类似于杠杆的作用,因此能够将机械量信号集中在第二分割口的尾部(第二敞开端),使得第二分割口的位置会产生响应的变形,从而导致传感膜在第二分割口的尾部出现明显的来回往复的“呼吸作用”,位于第二分割口尾部位置的传感膜产生电阻变化,实现微弱振动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一种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26250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0373862.9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压电薄膜摆放形状曲线与最大极值面相垂直,得到压电薄膜摆放形状曲线的切线方程,并根据切线方程得到压电薄膜摆放曲线。本发明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简单可行,得到的摆放形状可以保证缝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获得缝尖端区域最有效的电荷输出。

    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1039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578601.0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包括:基底层、金属薄膜、保护层、输出电极、封装层;所述金属薄膜设于基底层上,所述金属薄膜由两种金属材料沉积而成,所述金属薄膜设有图案化裂纹结构;所述保护层设于金属薄膜上;所述输出电极连接于金属薄膜,用于输出电信号;所述封装层设于保护层上。本发明的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制备方法相较现有裂纹制备技术具有更高精度的裂纹可控性且不会影响裂纹的使用寿命,以及更优化的实际操作难度;微裂纹的应变传感元件的高灵敏度、可穿戴性、小型化等特点可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种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2625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373862.9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压电薄膜摆放形状曲线与最大极值面相垂直,得到压电薄膜摆放形状曲线的切线方程,并根据切线方程得到压电薄膜摆放曲线。本发明缝尖端区域最优压电薄膜摆放形状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简单可行,得到的摆放形状可以保证缝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获得缝尖端区域最有效的电荷输出。

    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275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769412.7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包括:基底层,其上开设有裂纹结构,所述裂纹结构沿所述基底层厚度方向贯穿该基底层,所述裂纹结构具有一封闭的尖端部;振动检测结构,设于所述基底层上且部分覆盖所述裂纹结构,所述振动检测结构用于检测振动信号;机电转换结构,嵌设于所述裂纹结构尖端部一侧的基底层内,所述机电转换结构能够将机械能进行收集并转化成电能。本发明还揭示了上述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包括通过裂纹结构的开设,既可实现对机械能的高效收集也可实现微弱振动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精密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及上下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9014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010908557.0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精密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基座;横向移动组件,架设于所述基座上;取料组件,设于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上且能在横向移动组件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基座在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取料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机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在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作用下能实现在x轴与z轴之间旋转;纵向进料组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下方,所述纵向进料组件用于实现物料在y轴方向的进料。本发明的优点包括能实现尺寸较小的手术刀片的精确上下料研磨,提高生产效率,上下料效率高、安全性能好。

    提高裂纹传感元件中压电材料输出电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215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11262984.2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提高裂纹传感元件中压电材料输出电荷的方法,包括对裂纹传感元件中压电材料在基底上的位置进行定位,包括:计算裂纹传感元件基底上裂纹尖端应力场内的最大正应力大小;计算求得最大正应力矢量方向;根据上述最大正应力大小,得出平面应力状态下基底上裂纹尖端应力场内最大正应力的分布等值线;根据所述分布等值线以及压电材料的长度,在裂纹尖端区域内选择相应长度的最大正应力分布等值线,并调整压电材料摆放曲线的位置,使其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矢量方向。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到的压电材料最佳摆放位置可以使压电材料有更高的电荷输出,极大地提高了裂纹传感元件的灵敏度。

    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1039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78601.0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包括:基底层、金属薄膜、保护层、输出电极、封装层;所述金属薄膜设于基底层上,所述金属薄膜由两种金属材料沉积而成,所述金属薄膜设有图案化裂纹结构;所述保护层设于金属薄膜上;所述输出电极连接于金属薄膜,用于输出电信号;所述封装层设于保护层上。本发明的微裂纹应变传感元件制备方法相较现有裂纹制备技术具有更高精度的裂纹可控性且不会影响裂纹的使用寿命,以及更优化的实际操作难度;微裂纹的应变传感元件的高灵敏度、可穿戴性、小型化等特点可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