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蒲公英的桑黄用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5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36216.4

    申请日:2024-01-31

    Inventor: 傅俊生 吴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含蒲公英的桑黄用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所述含蒲公英的桑黄用培养基,包括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中包括蒲公英粉。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为PDA加富培养基或PDB加富培养基。一种含蒲公英的桑黄用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在添加蒲公英粉的基础上制备培养基,并高压灭菌后冷藏备用;S2:选取长势良好桑黄菌株,并将其接入培养基的摇瓶中;S3:25℃、160rpm、避光,培养15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培养基中增加蒲公英粉的能够在提高桑黄菌丝生物量。

    一种秀珍菇RNA病毒检测引物组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826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171296.8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秀珍菇RNA病毒检测引物组及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检测引物组选自引物组Plp_vir1或引物组Plp_vir2,引物组Plp_vir1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引物组Plp_vir2序列如SEQ ID NO.3~4所示。所述检测方法为提取待测秀珍菇样品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以引物组Plp_vir1或引物组Plp_vir2进行RT‑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对电泳结果进行判断,确定待测秀珍菇样品是否携带RNA病毒。本发明结果判定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具广泛应用前景。

    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及其分子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8845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890312.X

    申请日:2020-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香菇菌种‘农香152’,属于香菇属(Lentinus edodes),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农香152’菌种具有出菇早,无需转色即可出菇,菌柄上下等粗,无绒毛。菇体单生,出菇整齐,数量多,生物转化率高,一潮出菇集中等优良香菇菌种的品质特点。改良了其亲本‘SK11’菇体颜色和生物学转化率(产量),出菇周期比对照品种“农香2号”早7天,无需转色即可出菇。并具有亲本‘SK11’产量集中,栽培周期短等的优点,综合性状优良,由于一潮出菇集中,尤其适合工厂化栽培,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一种维持金针菇菌种活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70923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811554427.0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持金针菇菌种活力的方法,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金针菇异核体菌种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其单核化菌株,分别进行常规保藏,使用时金针菇异核体菌种与其单核化菌株进行配对,获得其重生的异核体菌种,这样即可对金针菇菌种的活力进行有效维持。本方法在获得单核化菌株的基础上,只需要将原来的品种与其单核化的菌株进行重新配对,获得新生的品种。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新生品种,在遗传物质上没有发生改变,保持了原来品种的特性,且菌种活力很高。在操作上简单易行,便可对菌种的活力进行有效地维持。

    一种利用纤维素酶-超声波协同提取黑木耳黑色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995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811443252.6

    申请日:2018-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纤维素酶‑超声波协同提取黑木耳黑色素的方法,其最优条件为:酶添加量12mg,酶解温度40℃,酶解pH5.0,酶解时间120min,NaOH浓度1.27mol/L,料液比1:40 g/ml,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52min,超声温度60℃。在最优条件下,黑木耳黑色素提取得率可达到10.48%,相比于实验设置的未添加纤维素酶的超声波组黑色素提取得率提高了12.93%。抗氧化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超声波协同提取的黑色素相比于未加纤维素酶提取的黑色素清除ABTS、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更强,为黑木耳黑色素的高效提取及其产品的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一种利用南非叶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9668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527029.X

    申请日:2018-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南非叶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栽培所用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固体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棉籽壳80%-100%,玉米芯0%-20%,大米0%-20%,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营养液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组分:南非叶粉末0.045%-0.055%、葡萄糖1.8%-2.2%、酵母提取粉0.15%-0.25%,余量为水,各组分之和为100%,pH自然;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之间按质量比为1:1.4-1:1.6的比例混合。采用本培养基栽培的粗毛纤孔菌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生长周期较短,并且本培养基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工厂化。

    一种赤芝担孢子萌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2690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80100.7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赤芝担孢子萌发的方法。通过选择赤芝子实体时期,采用套袋方法收集担孢子并控制收集担孢子时间,在麦芽赤芝培养基进行萌发,使赤芝担孢子的萌发率在1.0%以上,从而获得赤芝单孢菌株,所述麦芽赤芝培养基配方为:麦芽汁200ml,赤芝提取液100ml,琼脂20g,水700ml,121℃灭菌30min。本方法解决了在实验室条件下赤芝担孢子不易萌发的难题,从而为赤芝的单孢杂交育种打下基础。本发明简单易行,无需用到特殊的药品及仪器设备,普通实验室即可通过本发明获得所需的单孢菌株用于赤芝的杂交育种或用于赤芝的遗传分析。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区分凤尾菇与糙皮侧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2288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072137.2

    申请日:2008-11-18

    Abstract: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区分风尾菇与糙皮侧耳的方法,包括菌丝的培养与收集、基因组DNA的提取、ITS-PCR扩增、特异酶切片段标记的产生和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本发明的方法与常规形态学检测、拮抗试验、出菇试验相比,具有检测时间短,只需2-3天时间;以基因组DNA为材料,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检测结果一目了然,容易判断等优点,有效纠正了生产和科研用的糙皮侧耳菌株与凤尾菇菌株相互混淆现象。

    一种促桑黄孢子萌发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54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74568.9

    申请日:2024-02-07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促桑黄孢子萌发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中包括桑黄粉或桑黄浸提液。一种基于促桑黄孢子萌发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步骤1:收集桑黄担孢子,并制成桑黄担孢子悬液;步骤2:制作促桑黄孢子萌发培养基;步骤3:担孢子萌发处理;取步骤1收集的担孢子悬液,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水稀释至100倍显微镜视野中有15‑30个;孢子即可涂布在担孢子萌发培养基上,然后在特定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基础上,再黑暗培养;温度为20‑32℃不间断变化;湿度维持在55%‑70%上下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至担孢子萌发。本发明基于传统培养基,通过增加桑黄浸提液或桑黄粉,能够实现桑黄担孢子萌发,整个过程简单方便,易于上手。

    一种秀珍菇RNA病毒检测引物组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8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71296.8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秀珍菇RNA病毒检测引物组及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检测引物组选自引物组Plp_vir1或引物组Plp_vir2,引物组Plp_vir1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引物组Plp_vir2序列如SEQ ID NO.3~4所示。所述检测方法为提取待测秀珍菇样品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以引物组Plp_vir1或引物组Plp_vir2进行RT‑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对电泳结果进行判断,确定待测秀珍菇样品是否携带RNA病毒。本发明结果判定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具广泛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